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课改之后的中考比以前突出考查的部分主要是科学探究和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两部分.本文就"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复习教学,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针对线上教学实际,在实施高一化学线上教学时,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消毒剂"作为第一单元教学主题,从酒精、"84"消毒液等常见消毒剂的消毒原理、安全使用方法等展开教学,再拓展到设计制备"84"消毒液等问题,帮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消毒剂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常见化学用品,促进学生感受化学对人们健康生活的贡献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课堂讨论"因其具备适合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的特点,被大量引入课堂,成为素质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笔者认为"课堂讨论"教学设计的方法上应从四个方面进行反思与研究:①"课堂讨论"的可行性分析;②"课堂讨论"主题选择分析;③"课堂讨论"的策略分析;④讨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胡久华  陈鹏  陈航 《化学教学》2012,(10):39-42
探讨了基于环境主题化学教学的功能与价值,提出了基于环境主题的化学教学设计思路,并结合"硫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案例进行了示范。  相似文献   

5.
"概论"课"三板块式"社会实践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社会实践教学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变迁,分析了"概论"课社会实践教学存在的形式化、趋同化问题,提出"变动主题实践教学+恒定主题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的社会实践"三板块式"教学模式.强调发挥该模式的效果必须处理好三组关系,即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关系,课程社会实践教学与学生组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以及教学方案设计与具体制度保障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环保教育。指出从教学原则上突出一个"渗"字;从教学方法上强调一个"用"字。  相似文献   

7.
"发现学习"及其在"元素周期律"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发现学习"的化学教学模式,并以"元素周期律"为例,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采用"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提出了化学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案,以及运用"发现学习"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与乡村教师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实践研究,针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化学高效课堂主题,本文阐述了运用信息技术打造化学高效课堂的"五大优势"和"三个不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科学精神培养的视角,从"烃"的整体教学规划出发,进行教学主题内容重整,将"烃"的教学重整为4个主题内容.并以第4个主题中的第一部分内容"苯的结构与性质"教学为例,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素材的挖掘与前3个主题的前期教学准备的关系以及这些素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化学史、科学实验、仪器分析、科学理论等多种教学素材创设了系列问题情境,设计了"苯的结构与性质"教学过程.最后,对如何进行整体教学规划、挖掘教学素材、培养科学精神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课改首先需要改课,而改课最重要的是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主题情境探究教学作为现时流行的教学模式正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势,但教师在具体实施时却无从下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如果主题情境探究教学可以从"主题""情境""探究"三个方面入手,构建教学主线,就可以有效地实施主题情境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教学效能得到有效...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