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论是对作品的文化风貌的刻意追求也好,还是固有的文化修养的自然流露也罢,文化走进新时期文学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于是乎,一大批文化小说赫然立于文坛.汪曾祺小说亦在此列.汪曾祺小说中的文化意识主要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介入,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在他的小说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并从而形成了其作品的浓郁的文化氛围.本文仅对其小说中的儒道佛的表现、意义及其成因进行系统的论述,以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发掘这座艺术的宝藏.  相似文献   

2.
金庸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儒、道、佛的参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蕴藏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儒道佛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体现,它们各自深深地影响着金庸小说,又相互渗透,共同在金庸小说中营构出了一种睿智而和谐的人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人文旅游资源多为儒道佛思想文化载体。中国旅游文化对儒道佛思想文化的传承及走向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汪曾祺小说恬静温馨的和谐之美中凝聚着儒道佛相互渗透的传统文化意识,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熔铸了中和主义审美观的审美境界。同时,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现实生活赋予作家的切身体验又最终挣脱了作家的主观控制,沉重地表达出他对苦难人生的审美体验,呈现出难以抹去的悲剧色彩,从而构成了其小说文化内涵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5.
一、儒道思想的核心理念以及在管理中的体现中国文化内涵丰富,气势恢宏,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儒、道、佛三家思想,其中儒道是中华民族的本土文化,是核心;佛教是异质文化,在  相似文献   

6.
钱伟 《林区教学》2011,(2):11-13
在上千年的历史递嬗演变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形成了以儒家为主、佛道为辅的"三教合一"的基本格局。历史上,儒道佛三教的冲突始终不断,三教的融合也一直是思想文化发展的主流。儒道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哲学思想,但它们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融互补的。通过对儒道佛哲学思想的特点及其差异的分析,探讨三教在思想上的相通互摄,相异互补,并认为,儒道佛三教人生哲学在现代与未来仍然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教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一直对中国文人产生着久远而深刻的影响。汪曾祺作为20世纪的“乡土作家”,其创作也深受道家思想的浸润。在汪曾祺的作品中,时时表现出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处处流露出与世无争、致虚守静的人生观。这些无疑都与道家贵自然、顺天命的思想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儒道佛三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对中国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从生态伦理、休闲理念和养生之道等三个方面对儒、道、佛三家学说进行剖析,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有益元素,从中找到有益的启迪和借鉴,丰富和拓展生态养生内涵,促进生态养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 ,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 ,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 ,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 ,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11.
古文教学似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现代视角。一、古代文化思想的整体渗透。如同当今文化中有主旋律、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三种样式并存一样 ,古代文化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 ,先秦理性精神中的儒道互补是两千年来中国美学思想的一条基本线索。哲学上美学上的儒道互补原则 ,一直贯穿在中国古代文学之中。从宗教方面看 ,儒道佛三家 ,汉以后 ,对中国古代文化影响至深。古代文学作品始终自觉地遵守文道统一的法则。而这种“道” ,从哲学上说 ,往往不超出儒家和道家。从宗教上说 ,往往不超出儒道佛三家。李白 ,被人誉为诗仙…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小说中儒道佛的介入,与他的人生阅历、文化修养和创作思想是分不开的.汪曾祺的人生阅历可谓丰富.他出身于江苏高邮的一个书香之家.祖父是个有功名的人,父亲极富生活情趣,种花养鸟,斗蟋蟀,画画在当地也有些名气.他在家乡度过了十八岁以前的时光.他的家乡很有些文化氛围,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庙,还有一些民俗.寺庙成了他小时经常玩耍的场所.他去庙里看过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和其它佛像,看过庙里的广庭大树,看过和尚做法事时的布置道场,敲击法器,唱“叹骷髅”.一个偶然的机会还到乡下的一个小庵里住了几个月,认识了一个小和尚和小英子的一家.他对家乡的丧礼、放荷灯等风俗也颇感兴趣,还看过银匠店的银匠制作小罗汉,画匠画“家神菩萨”,竹匠做草筢子,以及布店门上的一副对联.国文教师高北溟的清高正直,乡人的勇敢和乐观也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童年少年时期的生活阅历饱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因素,对他日后的创作以及人生观的形成显然有着重要影响.《受戒》、《大淖记事》和《徙》就几乎完全是根据这段生活的见闻写出来的.此时的汪曾祺虽然尚处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儒道佛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郁达夫的人生哲学和具体的生活实践,他言行的复杂性和生活道路上的徘徊也可从传统文化对他的复杂影响中寻到答案。  相似文献   

14.
山水画的本体价值,就在于它是特殊情感的隐逸文化,犹如一面三棱镜,折射出儒道佛思想多元统一的中国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5.
水意象在汪曾祺的作品中大量彰显,形成了汪曾祺小说清新明快的氛围,他笔下的儿童、女性与水同构,有着健康净朗的人性美,人与水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境界,同时,水意象中和了儒道文化,蕴含了汪曾祺淡泊宁静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6.
从中国传统的儒道佛思想视角分析《西游记》中称谓语的动态翻译,阐述因受到语境的变量和称谓语背后隐藏的文化的影响,书中称谓语的正确翻译乃是难点之一,应通过上下文的语境和其隐含的意思来解析并选择最适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明末清初徐(谷共)共的《溪山琴况》是中国古琴美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其内容乃是植基于儒道佛思想的影响下,以二十四况来论述古琴的演奏技巧与美感意境,然而徐(谷共)如何将儒道佛思想融入古琴艺术中?本先将散见于历代琴论与琴谱提叙之所论略作简要式的回顾,再看徐谷共对前人观点的传承是否随时空位移,而有逸出传统范式之外的新蕴产生。  相似文献   

18.
作为乾隆时期的一部颇有影响的小说,《绿野仙踪》有着复杂的思想意蕴,儒释道思想间充满了融合与碰撞。本文将结合中国文化"儒道互补"的格局,立足清前、中期儒道文化发展的现状,解读其"儒道互补"的理想文化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9.
汪曾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创始人沈丛文的嫡传弟子 ,深受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熏染 ,又有幸接受了西方文艺思潮的洗礼 ,因此在其踏上文学道路之初 ,就致力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方法结合起来 ,在“传统—现代”间创造一个恰如其分的审美空间。其文本中对富有人文思想蕴含的人物形象的刻划 ,对现代性文学主题的关注与探索 ,对小说概念的刷新等都寄寓和体现了他的“传统—现代”意识 ,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发展拓展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儒、道、佛思想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内核,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文化和艺术载体的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集中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德化为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历史发展中,其陶瓷文化深受儒、道、佛传统文化的影响,并以其地区文化的形式,在泥塑、瓷塑与绘画艺术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思考德化陶瓷艺术,希望为德化陶瓷的创造、发展提供一点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