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亲属称谓语及其外化"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人际称谓系统(分为亲属称谓系统和社会称谓系统)是一种依附于语言的特殊系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特征。文章对中西方亲属称谓系统及其外化特征进行比较,并探究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
在仙桃方言中,亲属称谓普遍存在“同形异指”现象:一是指书面形式相同,因为读音不同而导致指称对象不同的现象.另一是指同一方言区或者不同的方言区,音义相同的称谓词指称不同的对象。仙桃方言亲属称谓中的“异形同指”现象既包括面称和背称造成的亲属称谓的词形变化,又包括由风俗习惯、历史沿革、主观信仰及个人喜好及从他称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异形同指”现象。在仙桃方言亲属称谓系统中还存在着缺环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英语和汉语中“红”之情感隐喻所带的不同隐喻意义,在此基础上,发现英汉语中“红”之情感隐喻存在着语义相同、语义冲突和语义空缺三种关系,从而进一步对三种关系下“红”之情感隐喻意义异同形成的认知及文化等原因作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4.
汉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称谓语隐含着丰富的文化特性。汉英亲属称谓语在语义和语用上折射出的文化隐喻的差异正是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的真实写照。了解各自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和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5.
亲属称谓词是亲属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一地语言中亲属称谓词的使用反映着当地的文化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调查研究方言中的亲属称谓系统,不但可以了解该地亲属体系的构成情况,还便于考察这种方言系统背后承载的文化意义。对于方言亲属称谓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方言不仅能用来考证古音,方言词汇同样保留着古代文化的遗迹,亲属称谓往往是对古代婚姻制度的一种反映,方言中的一些特殊亲属称谓尤其是。沾化方言的特殊亲属称谓“奶”,既保留了“奶”一词在语义发展过程中某个早期阶段的状况,又是古代社会伙婚制婚姻形式在语言中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7.
文章探讨了中美两种文化有关时间的认知差异,指出“时间就是金钱”和TIME IS MONEY貌似相同,实则相差甚远,各自具有独特的文化属性。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赋予了时间隐喻不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时间”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中亲属称谓不仅讲究亲疏有别、长幼有序,而且包含着浓厚的重男轻女观念。正确理解和使用亲属称谓,能够保持礼貌而顺畅的人际交往。河南光山方言的亲属称谓系统,包括父系亲属称谓、母系亲属称谓、夫方亲属称谓、妻方亲属称谓以及其他亲属称谓。光山方言的亲属称谓不仅分得很细致,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采用语料分析的方法,考察了古典诗词中描写“愁”的诗句,发现数目众多的描写“愁”的诗句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为数不多的隐喻概念,这些隐喻概念一方面表明隐喻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体现了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同时也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尹枫 《文教资料》2009,(33):38-3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擅于抒情的宋词中描写“愁”的诗句来解读宋词中“愁”的隐喻概念。这些隐喻一方面表明隐喻思维的普遍性,另一方面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时代特点.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宋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老子提出“不言之教”,在中国思想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不言之教”主要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独特的否定性思维方式;二是反对特权的政治理想;三是“言不尽意”的艺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2.
颜色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示颜色的词汇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下产生的,这些词大都可以视为“文化局限词”。如果不了解这些词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在交际中就会引起歧义,发生误解,从而达不到真正的交际目的。因此,了解英汉语言中特殊的历史、地理背景和社会习俗下所形成的颜色词的字面意义和引申意义,是有效地进行文化交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选择了德语和汉语中特殊的一类词语——文化伴随意义词,并把它们分成四类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列举大量实例介绍各个类别,并尝试解释每种语言中文化伴随意义词词义的形成,以及两种语言词汇文化内涵异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就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而言,天津无疑是一座缺失源远贯通和充分成长的古代文化堆积的城市晚生代。但是换个角度看天津600年,从永乐到民初,它又是中华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仅用了524年,就完成了从一座军屯模式的卫所城堡"特别市"、"直辖市"的转化发展进程,可堪称城市化进程里的一个奇迹。天津城市化开始于设卫筑城。其时间已是15世纪初叶。由军事建制变成行政建制的天津州则到了18世纪。从社会文化历史角度看,天津城市加速度发展是同中华帝国晚期城市近代化共生的;从城市发生的经济学角度来看,天津卫城应该说也是在中华帝国晚期"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和运河近代性经济与文化影响下的产物。总之,天津是一座只有近代而没有古代的城市。是一座中华帝国晚期的近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5.
Language is a key component part of culture. It reflects culture. As a variety of British English, American English,especially American words reflect American culture, including their custom, their view of value, their character traits. Being amelting pot, American words melt a lot of loanwords. The exaggerated use of words shows Americans are self-confidence.They also use beautified words to show their wish to life, to future. They can use common words, usually slang to express spe-cial ideas. By doing so, they create something new and original. Learning American English, especially studying Americanwords, we can see some typical traits of American culture.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语言中,有关颜色的词汇表现出的非凡.魅力。汉,英语言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和色彩的词汇都很丰富。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审美心理的不同,在各民族语言中产生的各具特色的色彩词汇其象征意义也存在风格迥异的特点。这些特点甚至构成了人们对经过引伸、转义以后颜色的崇尚和禁忌。这种不同文化之间颜色象征意义的差异是在社会的发展、历史的沉淀中约定俗成的,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我们在注意观察颜色词汇本身的基本意义的同时,更要留心它们含义深广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以颜色词入手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分析、探究两个民族历史文化对颜色词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动物词语都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都包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以动物词"鱼"为例,对其在英汉语中的国俗语义进行对比,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把握不同语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日语中存在着“女性语”这种较为特殊的言语行为,该语言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女性用语在用词和语言表达形式上有别于男性用语和一般用语,其特点是优雅、亲切、有礼、体面。对“女性语”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学习规范、得体的日语。该文将对女性用语的历史变迁以及各方面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it强调句”是英语表达中一种常见的句型,但它在使用当中的一些特殊用法往往被人忽视,导致使用错误。本文旨在对“it强调句”中人称代词主格和宾格的使用问题,主谓一致问题,引导词的省略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关于“it强调句”句子结构分析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及与"是汉译佛经中特有的一个双音节并列连词。它很可能是通过词法途径,并列两个同义语素——并列连词"及"、"与"形成的;也可能是由介词性的结构通过"邻词粘合"的构词手段粘合起来,再沿着"伴随介词→并列连词"的语法链发展成为并列连词,随着汉语双音化的趋势,在佛教诵经传统的语用要求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