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辅导员》2011,(13):114-114
唐代实行以诗取仕,很多诗人因诗写得好而获得了一官半职。白居易16岁时,因应举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打动了主考官顾况,而被录取。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涌现出数不胜数的优秀诗人词人,这些诗人词人除了自己的名字外,还有美称。美称多是根据诗人词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诗词个性来命名的,笔者以为古代诗人词人的美称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一、借用诗作或词作名称而称唐代诗人许棠因其《洞庭诗》脍炙人口,被奉以“许洞庭”的美称。另一位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传诵于世,被誉为“郑鹧鸪”。明代诗人袁凯因作一首《白燕》诗而得名,人称之为“袁白燕”。南宋词人张炎,因写有《解连环·孤雁》词一首,其中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因而被人们称为“张孤雁”…  相似文献   

3.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李涉有绝句云:“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此诗先抑后扬。  相似文献   

5.
刘君秀 《教学随笔》2014,(10):20206+206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写得古朴苍凉,素淡感伤,落寞凄凉,含蕴丰厚。本文主要讨论了此诗千百年来为人喜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进 《考试周刊》2012,(21):17-18
唐人咏药诗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者通过选取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咏药诗,论述了唐代诗人与药相关的生活片段及精神世界,展示了唐代诗人特殊生活方式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诗写得古朴苍凉,素淡感伤,落寞凄凉,含蕴丰厚.本文主要讨论了此诗千百年来为人喜爱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人们崇敬诗人,以诗人的佳作名句为"雅乐",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最早以诗得号的是唐代诗人郑谷和崔钰。郑谷以《鹧鸪》诗著名,崔钰以《咏鸳鸯》三章脍炙人口,于是一个被称为"郑鹧鸪",一个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在诗中使用数字极为广泛。有些诗因运用数字出色,而得到广泛流传。如张祜的《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全诗仅二十字,数字竟占一半,正是这一半的数字,使其成为名篇。唐代诗人骆宾王善于使用数字对,如"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  相似文献   

10.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以唐代送别诗的一些重要代表作为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唐代送别诗的思想意义。唐代送别诗不仅表现诗人的友情与别情,而且还包含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对理想和抱负的抒发,对自己高洁心志的表白等。由此显示出诗人的人格美,表露出诗人的社会观、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杨飞 《考试》2005,(10)
诗仙——李白,唐代诗人。其诗雄奇豪放,想像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贺知章赞其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故后世称他为“诗仙”。诗圣——杜甫,唐代诗人。其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典范尊,其为“诗圣”。诗佛——王维,唐代诗人。他以禅入诗,开拓了山水田园诗的表现领域,打造出山水田园诗空明净逸的境界,故有“诗佛”之称。诗魔——白居易,唐代诗人。其诗语言流畅,通俗  相似文献   

12.
传说唐代末年诗人杜牧因讽喻诗写得多了,惹恼了皇上。于是,龙颜大怒,要加罪于他全家。杜牧气火攻心,一边大骂“昏君”,一边口吐鲜血,死在樊川别墅。两个儿子一个带着他的诗稿,一个带着他的画像,离开长安,隐姓埋名,直到大宋朝为他平反昭雪。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了大量与爱情生活有关的《无题》诗,生动地描写了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缠绵炽烈的爱情追求。他的《无题》诗虽因无题而变得难于理解,但读者只要用心去体会、品味,仍会被那些美丽动人的诗句所感动。  相似文献   

14.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七绝诗创作方面成就卓著,堪称“七绝圣手”。他的七绝,题材广泛,构思新奇,因内容不同而特色各异。尤其是宫怨诗与闺怨诗,代人抒情,含蓄婉转,细腻传神,充分体现出诗作的阴柔之美。本文试就王昌龄的宫怨诗与闺怨诗作一下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董瑾 《华章》2011,(2):52-52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后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相似文献   

16.
教材简析: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晚年之作,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学生分析:学生以前学过王维的诗,对诗人有一定的了解,能较流利的读出古诗,但对诗中蕴含的感情理解得不够到位,诗的韵味没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需要教师及时的点拨。  相似文献   

17.
唱和的是诗人们沟通的一种方式,主要是为了交流感情,表示感激,用互赠诗词歌赋的方式来进行交流。唱和诗源于魏晋时期,一直发展到唐代最为昌盛,大量唱和诗都出自诗人与诗人、诗人和帝王、以及诗人与僧人之间,现如今大量学术成果表示,诗人与诗人之间相互赠送的唱和诗数量最多。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虽然和文人与文人之间的唱和诗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仍然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风格。在《全唐诗》中就有记载大量篇幅的诗人与僧人之间互赠的诗词歌赋,本文主要分析唐朝时期,唐代诗人与僧人唱和诗的特点以及缘由。  相似文献   

18.
《早春》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诗人因初春小雨而起兴,吟了这首写景诗。诗人通过初春细雨草色转明这一细微变化的描写,把早春如画的美景传神地勾画出来;而且认为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使这首小诗新颖清新,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9.
孙琴安 《中文自修》2023,(20):33-36
<正>暑假期间,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爆全国。在电影中,我们见到了年轻时的李白、高适、杜甫等诗人,他们生动的日常生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唐代还有许多著名诗人,他们大多少年成名,本期栏目,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番。唐代以诗取士,选拔人才,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唐诗的繁荣昌盛。为了使孩子将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有所作为,许多家庭很早就教育孩子读诗学诗,不少孩子从小就能写得一手好诗,展示了这方面的才华,并以诗而得名,凭诗而跻身社会、大展宏图。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19):189-191
本文追溯干谒行为的历史和其在唐代蔚然成风的原因,阐释了干谒行为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并较为详细而客观地分析了干谒行为孕育了干谒诗的产生,干谒行卷成为文人求取功名的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对李白、孟浩然、杜甫干谒诗主题思想的分析,分别揭示干谒诗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及他们各自对功名所持的人生态度,从而揭示唐代干谒诗的功利性,以窥见唐代铨选人才的全貌。本文以对比方法揭示三位诗人干谒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再现三位诗人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