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魏庆新 《武当》2012,(12):13-16
戚门十三剑,据说为戚继光所传。因剑法有刺、崩、劈、挂、抹、云、架、缠、穿、撩、斩、截、点十三种,故名十三剑。此剑在山东十分流行,鲁西一带主要为武术家魏金章先生所传。第一段预备式:面向南,两脚并步站立。左手反握剑柄,使剑垂于左臂后面,剑尖朝上,右手五指并拢贴靠右腿外侧,两肘微屈。目视正前方。(图1)1、仙人指路:右手变剑指,由下向上举,剑指向上,目视左方(图2)。然后,右剑指下落至肩部后向右  相似文献   

2.
魏庆新  魏焕新 《武当》2014,(9):8-11
“中平枪,枪中王,左拦右拿法度严,中心一扎不可挡”,“不论高低与远近,中间一点是枪王”。其枪法套路是由著名武术家魏金章先生传承下来的。魏金章,字金山,山东临清人。1905年出生,1977年与世长辞。他自幼随祖辈习武,17岁那年师承河北吕少武习练少林拳和杨氏太极拳,尤其擅长搏击。19岁那年即携技赴东平、邢台和天津一带课徒传艺。1932年,他出任临清国术馆馆长,赴省国考获得银盾优胜奖。而今,魏门弟子众多,现已传至第五代。  相似文献   

3.
郭宝洪 《武当》2010,(5):20-21
“六封四闭”是陈式太极拳中的一个著名拳式,有左右之分,新架老架有别。其含义是封住上下左右前后六方,闭锁东西南北四门,使对手无隙可乘(在杨式太极拳中称为“如封似闭”),是典型的守中有攻,引而后发的技法。  相似文献   

4.
《武当》2011,(6):2
夏平先生,中国当代著名青年武术家,中国武术七段,世界锦标赛太极拳冠军,河南大学客座教授,新加坡中国功夫学院院长,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主席,国际级裁判员,日本东京久明馆首席太极拳教练,国际孙禄堂武术联合会副主席。夏平先生自幼习武,毕业于河南大学武术系,先后随全国多名武术名师习武,精通少林、太极、武当等多种拳术器械,是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的亲传弟子,也是八卦掌名师狄兆龙大师的入室弟子。尤其精于陈式太极拳械、竞赛套路,以及陈式太极拳老架和新架。夏平先生创编的"陈式太极拳养生二十四式",被中国武术研究院《中  相似文献   

5.
魏坤梁 《武当》2023,(1):21-22
<正>(接上期)六、为什么发生传承错误杨澄甫先生有的传人所传承于杨澄甫先生的这个揽雀尾掤与杨澄甫先生书中所述既不一致,还违反了太极拳理法而练用不符,开启了以讹传讹。其实,现在传播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大架套路这样的有错误的拳式还是不少的。由此可见,现在有的人认为杨澄甫先生所有传人相互不同的套路练法都是正确的没有优差对错之分而称之为“一人一太极”,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也是有必要探究的,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6.
闻宇 《武当》2001,(1):10-12
李派太极创始人李瑞东先生,是一位集多家太极之大成于一身的一代大家。他一生中散尽家财,学为天下,最终将各派太极抟聚一炉,冶炼出李派太极这一灿烂门派。因其结构庞大,故李派太极修炼体系又分为初、中、高三级阶段,从而使学者有人径之门,登堂之室,大成之颠。其中“八式大架”就属初级的一部分。听陈庆国老师在授此架前讲:“八式大架乃李瑞东先生长子李伯英先生从杨班侯处学得,现在杨氏传人掌握此密技的已不多了!”另外,据陈师说,还有一个八式小架是与八式大架相对应的,也是杨家的技艺,因其是因人素质而授,而又难练,会者更是稀有。  相似文献   

7.
梅永顺 《武当》2011,(9):13
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拳的拳式名称,虽然与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拳式名称相同,但是拳式动作却是不尽相同或大同小异,这里介绍的"搂膝拗步"只是其中的一个拳式动作。在广泛流传的杨式太极拳套路中,搂膝拗步之拳式动作简单松柔,用意不用力,运行轨迹走的是正面方向。与之相比,我所习练的杨班侯一百零八式中平大架太极  相似文献   

8.
续上期三、秘宗架截肘制敌的时机及连手秘宗架截肘是是秘宗截肘中的肘法,主要用于进攻和防守敌中上盘攻势手。对敌时,根据进攻、退守和敌,进退冲势,选用上步架肘、撤步架肘.顺步架肘、拗步架肘等技法抓拧架截敌攻防手腕及肘关节外侧,致使敌腕肘断折,随之以连手技法连击敌中上盘要害部位,直至将敌制服。(一)架截肘的技法训练1.架截肘的空截技法训练:由左玄机步守门势,左脚撤步或右脚上步,同时左手臂屈肘向前架起,右手右上起封按于左腕臂上侧。随即左手挑掌抓握向左下外旅拧拉,右手臂同时由左手内侧下落向右前上方屈肘横臂上…  相似文献   

9.
安在峰 《精武》2006,(5):34-35
大鸿拳又名“六步架”也称“三晃膀”,是气力功架短打拳法,属于一种仿生象形拳术,具有羊、鸿(雁)、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它拳势威猛,刚劲有力,朴实浑厚,脚步扎实,发如崩炮,防多截肩,裹缠拗膀,顺化逆出,俟身挤靠,滚化旋发,变化多端,内外兼备,集气、功、拳、架于一体。讲  相似文献   

10.
武宣 《武当》2015,(2):9
2015年1月11日上午,广州德全太极门迎春茶话会在广州海珠区桂田宾馆举行。著名太极内功养生专家、国际华人太极书画研究院院长任德全先生,同近百名拜师弟子欢聚一堂,喜迎新春。广东省武当赵堡承架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张子英,和广州市太极拳推手会会长陈铭佳莅会致贺。任德全先生在会上总结了太极书画研究院近年来的工作,进一步加强了班子建设,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武宣 《武当》2012,(4):10
《武氏太极拳全典》由永年广府武氏太极拳第五代直系传人孙建国先生潜心编著十年而成,即将由深圳灵智伟业出版。我国著名武术家吴彬先生为本书题名,陈杨武吴孙等各派太极名家皆为本书题词祝贺。新书内容分上下两卷,收录有前辈《拳谱》《拳论》的套路分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单双推手、发功、拆招应用、精简24式和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9日(农历2月5日)是著名武术家、中国十大武术名师、中国武术九段郭瑞祥先生的八十寿辰。来自北京、天津、湖南、甘肃、安徽等地,以及沧州的近百名弟子传人和亲朋好友,在沧州市大化宾馆为郭瑞祥先生  相似文献   

13.
大鸿拳又名“六步架”,也称“三晃膀”,系气力功架短打拳法,属于仿生象形拳术,具有羊、鸿(雁)、虎、豹、鹤五形,合于小、大、顺、拗、立五势,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化出劈、崩、钻、炮、横五捶。它拳势威猛,刚劲有力,以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大拳术派系,是我国武苑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4.
章用秀 《收藏》2008,(10):71-71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蜚声海内外的大收藏家、著名词人张伯驹先生每到春季便从北京赶来天津观赏海棠,并与津门词友小聚。每次来津,大都住在吾师张牧石先生家中,本人因此得以与张伯驹先生相识。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对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进行研究,尤其对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的平均速度、最大速度、最后一步速度与成绩的相关分析、助跑最后六步速度、助跑最后六步步长和步频等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对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尤其是助跑最后六步的最大速度、平均速度和最后一步的速度,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助跑最后一步的速度。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平均步长、助跑最后两步步长的差值与成绩之间不具有显著性相关,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长的变化对成绩的影响没有必然的联系,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几步的技术特点不同,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步频与成绩呈显著性高度相关,表明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最后六步采用稳定步长、加快频率的助跑方式。  相似文献   

16.
马虹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师之一,在太极拳教学、理论、传播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主要针对马虹先生的拳架特点以及拳架背后所包含的拳理知识进行总结与提炼,希望能够为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对于拳架、拳理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传承、传播太极文化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收藏》2011,(3):154-155
著名旅美画家谢天成简介 196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82年至1994年间随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学习绘画艺术。1995年定居美国洛杉矶,曾在美国各美术学院讲授“中国绘画六法论”。  相似文献   

18.
徐唯辛 《收藏界》2013,(2):106-107
这幅王世襄先生肖像是为《收藏界》杂志社主办的“2012年影响中国收藏界十大经典人物”活动而作。王先生是著名的文物收藏家、鉴赏家,堪称我国古玩收藏界元老级人物。在先生仙逝三周年之际能为先生画像也是一份机缘吧。  相似文献   

19.
初中武术操第一节:穿,高虚步架掌(双手)第二节:翻身弓步挑架掌第三节:歇步摆掌,仆、弓,马步冲拳第四节:前拍脚,虚步挑掌第五节:架掌侧踢腿第六节:里合腿一探海平衡第七节:背腿跳第八节:腾空捺踢 一、穿,离虚步架掌(双手) 预备势:立正姿势(图1) 1.左手微向左侧摆起,然后在体前向右侧一「穿出,右手微向右侧摆起,然后在左臂前向左侧摆掌,眼向前平视(图2)。 2.左脚向左前方上一步,同时左手向下向左向上摆掌,右手向左向上向右I匀一「划园,眼向左平视(图3)。继之,左腿微屈膝,右腿屈膝扣在左腿后胭窝处,!司时左手向l.’向前,右手向下向前,两手在腹…  相似文献   

20.
正118,大骰自升入帽木制大骰一个,六面都可与人检查,并无缺损,表演者将它放到一个空铜架中,然后向观众借一顶帽子,给人看过没有特殊机关之后,放在空铜架上。表演者命令大骰升入帽中,就见此骰从铜架中慢慢上升,隐入帽中。表演者将帽子取下倾倒,果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