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是一个传统性重要实验.从时间安排上看,只是做一个角度的两个力的合力“验证“用不了两课时.所以不如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实验名称可改为“研究力的合成定则“更好些.文中介绍了对实验的仪器、实验步骤作的特殊设计,从力的平衡出发,间接证明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定则.还增加了数学公式验证的方法,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李雪洁  赵维和 《物理教师》2011,(9):35+37-35,37
高一物理中“力的合成”和“平行四边形定则”是高中物理的重点,但学生由于缺少矢量方面的知识,往往觉得很困难.书上给出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所用的器材包括:  相似文献   

3.
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关键步骤是: (1)在两个弹簧秤拉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 (2)用一个弹簧秤作用也使橡皮条伸长到相同位置.如果第一次两个弹簧秤的拉力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第二次一个弹簧秤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或误差很小,就验证了共点力合成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似文献   

4.
高一物理教学中安排了“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学生实验,这是一个验证性的实验,它要求学生通过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具体来说,就是先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已知的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再  相似文献   

5.
[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原理]此实验是要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与一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即: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伸长一定的长度),看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与这一个力是否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相等,就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器材]方木板一块,弹簧秤两个,白纸,橡皮条一段,细绳套两个,图钉(若干),三角板,刻度只,铅笔.  相似文献   

6.
向萍 《物理教师》2010,31(2):23-24
“力的合成”实验是高中物理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它对帮助学生学习“非直线上的两力合成的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而“力的合成”演示实验是教师课堂上完成“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内容的关键.由于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如何简便、有效地完成这个演示实验,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相似文献   

7.
花押娣 《物理教师》2010,31(11):6-8
《力的分解》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第三章第五节的教学内容,它继“力的基础知识”及“力的合成”之后,不仅深化了对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应用,也为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矢量的分解以及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对于一个实际的力,仅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来分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分解结果不唯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教材原型实验为基础,以例题的形式探究“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拓展,并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数据处理方法和实验过程等角度进行分析拓展,以拓宽学生视野,从容应对高考.  相似文献   

9.
卢玉龙  邵云 《物理教学》2023,(10):52-54+51
力的合成与分解和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诸分力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它们彼此相互独立,因而力总是可以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与分解。速度不能随意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与分解,所得合速度或分速度很可能没有意义。速度可以在任意方向投影得到该方向上的投影分速度。夹角任意的两个投影分速度一般不相互独立,不能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但是可以按照一种所谓的“投影矢量‘合成’法”得到原始速度。只有当两个分速度相互独立或者相互垂直时,它们才能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得到合速度;逆向的合速度分解亦然。  相似文献   

10.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定则是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变形与简化,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可以用更简单的三角形定则来代替平行四边形定则.  相似文献   

11.
一、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到三角形定则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与它们的合力F之间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如图1所示.这个平行四边形中有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故可将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化为力的合成与分解的三角形定则:将两分力首尾相接,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131面学生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实验最后只做出一个含有对角线的平行四边形图示,没有做出合力F′的图示.经过分析,是教材表述存在一些问题才使学生产生上述错误.  相似文献   

1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个实验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必考内容里明确要求的11个基本实验中的一个,这个实验原理巧妙,对学生建立矢量概念很有帮助;这个实验简单易行、成本低廉,每个学生都应当掌握.  相似文献   

14.
1 力的三角形定则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力的合成中,2个共点力与其合力跟平行四边形的两邻边及夹角的对角线相对应,分析或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常常要解边角关系,因此将平行四边形定则简化成三角形定则处理更简单.  相似文献   

15.
邱会明 《物理教师》2010,31(2):19-19
在做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分组实验之后,发现实验的误差虽然不大,但存在一个共性问题,用平行四边形得出的合力比等效力要小一些且偏向分力较大的一边.本实验的主要误差来源于读数、作图,此外还有弹簧秤本身引起的误差,上述共性误差来源于哪一因素呢?下面先对共性误差进行分析,然后再通过实验进行重新验证.  相似文献   

16.
张乃剑 《物理教师》2009,30(1):18-18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物理考试说明》中是作为第7个知识点来考查的,是力学实验中最基本的一个,是考试说明中第2个要求掌握的实验.以前课本是作为一节内容,要到实验室去上的.而新课程人教版教材把它放在“力的合成”这一节,但很多教师并没有淡化这一内容,还是作为一节实验课来上的.实验的基本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7.
矢量运算在高中物理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它不同于学生已知的代数运算。矢量运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此实验虽然以力为对象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但此定则对以后所学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矢量都适用。因此,通过实验让学生牢固掌握矢量运算的法则对今后学好物理是非常重要的。“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其方式方法既不同于以往学生熟知的从实验现象出发去探索事物内部规律的实验,也不同于那些通过获取实验数据去分析归纳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实验。此实验第一次运用了等效代替方法,通过理论值与实际值对比,来获取实验结论。实验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否则,学生就会表现出实验的目的不清,思路不明,方法不当,结论模糊,实验过程走过场,起不到验证结论、深化知识的目的。为此,笔在此提出做好本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物理中动态平衡问题通常会有"缓慢"这样的词语,三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处理相对简洁,常见有以下几种情景。一、三个力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不变,一个力的方向确定,判断这个力的大小及第三个力的变化情况例1如图1所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这一实验中,两弹簧秤现在的夹角为90°,使b弹簧秤从图示位置开始沿箭头方向缓慢转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进行了分析,发现该实验方案的误差较大并且进行了适当的改进,并仔细分析了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求解合力与分力的基本方法是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原则上讲,该方法能够求解所有力的合成、分解问题.但利用力_一角形定则来等效替代它可以使很多问题迅速得到解决,而且非常直观.所谓“三角形定则”就是把代表两个力的有向线段首尾相连,则合力就从第一个矢量的起点到第二个矢量的末端,如图1.若一个物体在3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代表3个力的有向线段必定构成封闭三角形,如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