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玉台新咏》是宫体文学兴盛时期的产物,其成书也有着较为复杂的政治背景。以萧纲为中心的文学集团的形成,对宫体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萧纲的被继立,他们的诗体被冠之以“宫体”之名并遭到攻讦。编写《玉台新咏》是萧纲高明的政治策略,通过编一本收集自古以来有关女性的诗歌总集,将宫体置于文学长河中,证明其合理存在,是对自己因“宫体事件”陷于政治困境的一种解说。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玉台新咏》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在理论建设和实际操作方面都体现出了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引进了各种理论和方法,尤其体现在《玉台新咏》的成书时间,《玉台新咏》与《选》的关系,《玉台新咏》的编选问题,《玉台新咏》与音乐的关系等方面;但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有待深入挖掘和开拓,比如《玉台新咏》和《心雕龙》、《诗品》的比较研究,《玉台新咏》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宫体诗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的《玉台新咏》研究进一步深入发展,在理论建设和实际操作方面都体现出了多维的角度和空间,引进了各种理论和方法,尤其体现在《玉台新咏》的成书时间,《玉台新咏》与《文选》的关系,《玉台新咏》的编选问题,《玉台新咏》与音乐的关系等方面;但在某些问题的研究上有待深入挖掘和开拓,比如《玉台新咏》和《文心雕龙》、《诗品》的比较研究,《玉台新咏》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以及与宫体诗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
论《玉台新咏》的女性化审美特征祝菊贤《玉台新咏》是梁代宫廷文人徐陵根据梁简文帝意旨而编辑的一部诗歌总集。在这部诗集中,诗人抒写了百千种哀艳之情。有那么多的诗人去揣摩和感受女性的苦闷与寂寞,欢乐与柔情,去体验想象女性丰富而隐秘的内心世界。从文化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5.
轻靡书写是流行于齐梁时期的一种文学风格,“求新于俗尚之中”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而佛教文化在刘宋后推动的世俗化风尚对这一特点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宫体诗作为轻靡书写之高峰,佛教之“异相巧方便”观为其轻艳书写提供了“借异相之善巧行超越之方便”的理论依据,从而使萧纲诸人的宫体书写成为一时之潮流成为可能。而《玉台新咏》和《法宝联璧》的编纂,又为这一潮流的形成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玉台新咏》的撰录者一度公认为南朝徐陵,但自章培恒先生基于《玉台新咏序》提出“张丽华”一说后,又有胡大雷提出“徐妃”说及一些学者认为的的“某妃”说。本文认为对《玉台新咏序》存在其他的解读的可能,并认为由《序》文否定《玉台新咏》的撰录者是徐陵,否证力不足;《玉台新咏》的最终成书时间可能在陈太建年间。  相似文献   

7.
《玉台新咏》是我国一部古老的诗歌总集,为徐陵孝穆奉梁简文帝萧纲之命所编辑.原书三十卷,今存十卷.敦煌遗书中有盛唐写本残卷P.2503,虽存诗五十一行,但已是弥足珍贵的资料.本文拟就残卷试作一些杂考.  相似文献   

8.
从<玉台新咏序>,我们可以看到以下问题.一、<玉台新咏>的选录标准:收录的诗歌作品应易解易懂,收录作品须能在更大范围内抒发情感,专门收录描述女色及女性生活的"艳歇",多录乐府作品,多关注当代诗人及当代"新诗".二、<玉台新咏>的编撰目的:为烦闷的读者提供读物,编成一部具有某一类题材总成性质的总集.<玉台新咏序>还谈到出版方面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9.
《玉台新咏》这部诗歌总集,作为宫体诗的代表作品,大多诗人将他们的笔墨放在了对女性的描写之上。而作为表现女性之美的服饰成为一种意象频繁出现在诗歌中,它不仅体现的是魏晋六朝诗人的一种审美观念。而且有些意象还深深地表达了诗人相思之意或者愁苦之情。本文着眼于服饰意象,力图从"罗类衣物"、"带"、"巾"等意象群来分析诗人的情感,解读六朝诗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文选》和《玉台新咏》,是六朝具有代表性的诗文总集。《文选》的编纂者是昭明太子萧统;《玉台新咏》编纂的指使者,是萧统的弟弟萧纲。令人惊奇的是,虽然两本总集编纂的对象有部分相同,但它们编纂的思想和艺术眼光却迥然不同。假如说,《文选》代表了传统或古典主义的文学思想,《玉台新咏》则代表了当时革新的流行的文学思想,这同时反映在一个大家庭的兄弟之间,是很有意思的。比较两者的不同,揭示其中深层次的内涵,不仅对理解齐梁文学,且对中国文学发展轨迹的把握,都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宫体诗是南朝梁陈时期流行的一种诗歌类型,其研究历史已有近一千五百年了。相对于20世纪及以前的研究来说,新世纪宫体诗研究迈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这期间,研究成果的数量有了巨大增长,宫体诗名家和《玉台新咏》成为关注的焦点,对诗人群体的研究也渐趋火热,在宫体诗之外又开辟出宫体文这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不载徐陵编撰《玉台新咏》一事,有学者认为是出于撰史者遗忘,更有把此作为否定《玉台新咏》为徐陵所编的证据。但结合《梁》、《陈》二书的写作背景及唐初人对待宫体诗的态度,可知此现象是姚思廉有意为徐陵避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玉台新咏>序跋论(玉台新咏>与<文选>,一为缘情、专题的,一为诸体毕备的;<玉台新咏>的古诗有枚乘之名,诵诗论诗宜取二者并观;<艺文类聚>"赋"类作品有不以"赋"名者,为亦诗亦赋的交叉文体,<玉台新咏>以其为诗而录,<文选>不录,是因为限于类别体例.从<玉台新咏>所录而<文选>多有不录者,及<文选,有序而(玉台新咏>无序者或(玉台新咏>有序而<文选>无序,可知<玉台新咏>与<文选>之间没有承袭关系,但收录作品有同一出处者.  相似文献   

14.
这是章培恒《(玉台新咏)为张丽华所“撰录”考》(《文学评论》2004年第2期)的续篇。该文发表后,引起了较热烈的反应,赞成、反对者均有。文章通过对有关商榷意见的回答,进一步论证了《玉台新咏》并非徐陵所编,而是一位很受皇帝宠爱的妃子所“撰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徐陵《玉台新咏序》是一篇标准的“序作者之意”的序文,并无不可信之处。认真解读序文,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玉台新咏》一书的这些情况:《玉台新咏》是一部“撰妇人事”“以给后宫”的女性读物,属《隋志》著录的南朝编撰的诸多备后宫讽览的《妇人集》者流。撰者徐陵的编撰意图是希望这部诗集“可代彼萱苏”,使“寂寞多闲”的后宫妇女“微蠲愁疾”,“聊同弃日。”这部诗集之所以形成了专录艳歌的特征,一方面如撰者所言,主要是因后宫“惟属意于新诗”而投其所好,另一方面则是禀承了南朝诸多《妇人集》“撰妇人事”的传统。如此,自唐至今关于《玉台新咏》编撰目的及编撰情况的种种不合于序的说法就应该得到修正。  相似文献   

16.
《玉台新咏》是六朝时期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研究的历史包括古代与现代两个阶段,总的趋势是由感性判断走向理性论考。现代《玉台新咏》研究又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至为突出,在文献研究、文本研究、成书背景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对《玉台新咏》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玉台新咏》的成书时间、编剧纂目的、编纂标准及对《玉台新咏》的评价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进展,取得了新的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前人没有注意到的《玉台新咏》存在的糟粕和不足。  相似文献   

18.
《玉台新咏》是我国南朝徐陵编撰的一部诗歌总集,660首诗全部以女性为描写对象,其中女性作者的作品从女性视角表达了女性的生活和情感遭遇,具有鲜明的女性风格;男性作者的作品都选择女性为表现题材,具备女性化审美特点,是一部典型的女性文学作品集。  相似文献   

19.
徐陵在梁代选编的《玉台新咏》成书距今已近一千五百年了。千多年来,此书流传历久不衰,自《隋书》以下各代史书对《玉台新咏》均有著录。此外,这本书还有日译本,而且在欧美也不乏研究者。对于这份文化遗产,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和研究。《玉台新咏》是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诗歌总集。它收诗近七百篇,就专门收集保存古代诗歌这一点来说,它上承《诗经》,下启唐人诸集,不能不说是我国诗歌史上的大  相似文献   

20.
编纂《玉台新咏》一次性集中女性化的诗歌作品,以男女之情形象地诠释了"诗缘情"的诗学主张,不仅把女性形体之美当做文学艺术创造的载体,甚至还有大量展现女性肉身的艳情之作,特别是母性的神圣之美赋予了诗歌文本深刻的内涵,这些特有的女性美感让诗学文化形态饱含了浓厚女性生命活力状态,在中世纪以其鲜明的风格展现了诗歌美学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