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典型例题总结出电磁学中自感系数的定义L=ψ/I不适用于三维导体,从电磁学中关于L=ψ/I的定义出发,分析得出其适用范围局限性的原因。借助电磁场中磁链的概念拓展了ψ/与I的概念,得出了除能量定义式L=2W_m/I~2以外三维导体自感系数的另外两个定义式:L=ψ/I=1/I~2∫idΦ,L=ψ/I=1/I~2∫Φdi,并利用矢量分析公式证明了这两个定义式与能量定义式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2.
电磁学》教科书上给出了自感系数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利用定义式L=φ/I去计算;另一种是利用自感磁能表达式Wm=(1/2)LI2去计算.但是有这样一个问题,用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却得到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在九年级物理中,有欧姆定律I=U/R、电功公式W=UIt、电功率的定义式P=W/t、电功率的又一公式P=UI以及焦耳定律Q=I~2Rt等这些公式.其中W=UIt、P=W/t、P=UI和Q=I~2Rt对所有用电器都是适用的,而对于欧姆定律I=U/R来说,仅适用于Q=W的导体或用电器.也就是说欧姆定律及其变形公式仅适用于能把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导体或用电器.那么,Q=W的导体或用电器有哪些呢?有导线、电阻丝、定值电阻、普通照明灯(白炽灯)以及电热器等.  相似文献   

4.
一、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概念 电阻是中学物理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定义式是R=U/I;即导体电阻等于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此定义式是由欧姆定律I=U/R转换而来的,其适用条件是纯电阻(金属导体、液体导体)且导体处在一定的温度下.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I-U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现行普通物理教材中,在阐述电感概念时,我认为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教材中常常先定义一个单匝的简单线圈的电感。如设在图1的线圈中有稳恒电流I,以该闭合细导线为边缘的任意曲面 S 上的磁通量为Φ(Φ=B·ds),则电感 L=(Φ/I)。(以下简称“定义”)。当把“定义”推广到多匝线圈时,一般教材  相似文献   

6.
一、对两个概念的认识1.电阻概念: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定义式为R=U/I,适用于任何导体。2.k=△U/△I:反映出电流变化与电压变化的一种关系,在U-I图像中表示图像的斜率。二、两者的联系1.两者大小始终相等的情况对定值电阻而言两者大小始终是相等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温度发生变化,即不受电压、电流的间接影响,亦即通过其中的电流和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大小成正比,其U-I图像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积映射Φ2=φ×ψ和2个广义的投影φ和ψ的2-调和性,得到了几个主要结论:Φ2=φ×ψ是恰当2-调和映射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函数b,f分别为方程-1/f2 Jφ(dφ(grad(lnb)))+n/2grad dφ(grad(lnb))2=0,-1/b2Jψ(dψ(grad(lnf)))+m/2grad dψ(lnf)=0的非常值解;Φ2=φ×ψ是恰当2-调和映射的充分必要条件是φ和ψ都是恰当2-调和映射.  相似文献   

8.
当互感系数M是变量时 ,互感系数的两种定义式M =ψ2 1I1和M =-ε2 1/ dI1dt 是两种物理量M静 和M动 的定义式 ,它们不等同。从几何意义上来看 ,前者表示 ψ2 1-I1曲线上点A到原点O的直线的斜率 ,后者表示该曲线在A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而且二者关系是M动 =M静 +I1dM静dI1。但是许多教材认为只有M=常数时 ,M =-ε2 1/ dI1dt 才成立 ,这是不完全正确的 ,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作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分别用磁能法和磁链法对两种同轴电缆的自感系数进行了计算.引入了三维导体磁链的定义,并据此计算了有横截面的同轴.电缆的自感系数,所得结果与磁能法一致.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R=U/I表示导体的电阻,那么在一个物理过程中,找出伏安特性曲线的两个状态对应的电压值U_1和U_2、电流值I_1和I_2,得出电压变化量△U=U_2-U_1,电流的变化量△I=I_2-I_1,能不能用(△U)/(△I)表示这段导体的电阻呢?对于不同情形下的伏安特性曲线,其U/I、(△U)/(△I)的含义是否相同?这是我们在恒定电流教学中常思考的问题.下面通过几个具体实例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们读了《物理教学探讨》2005年第8期刊登的雷波老师的文章———《高中物理教材中关于自感系数有关知识的探讨》(以下简称《雷文》)。该文认为高中物理教材的自感系数决定因素中,“线圈越长”的说法应表述为“线圈越短”。我们对《雷文》的提法不大赞同,提出来与雷老师商榷,同时供物理界同仁探讨。1自感系数自感系数,常用L表示。它是描述由于导体本身电流发生变化而在导体回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大小的物理量。它在数值上等于线圈中电流强度变化率为1个单位时,在这个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即L=dI/Edt;或者说它在数值上等于电流强度…  相似文献   

12.
备忘清单 1.电流 (1)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 (2)定义式:I=q/t,微观表达式:I=neSv. (3)电流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4)电流产生的条件:导体两端存在电压. (5)电流分类:直流和交流.  相似文献   

13.
章建芝 《云南教育》2001,(12):19-20
欧姆定律是在研究电流跟电压、 电阻的关系的基础上得出的电学的重要规律。它的内容是 :“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 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为 I=。严格地说这是部分电路欧姆定 律。初中物理一般只局限于一段导体,即只就电路的一 部分进行讨论。具体地说欧姆定律公 式中的 I、 V和 R必须对应同一段电路。如图 1所示 电路, R1和 R2两个电阻串联。对这个电路应用欧姆定律 则有三种形式。对于 AB电路,若设流进 R1的电流为 I1,则有 I1=;对于电路 BC,若设流 进 R2的电流为 I2,则有 I2=;对电路 AC,…  相似文献   

14.
在稳恒电流中,一段电路上的电功效,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成正比。且P=UI (1) 根据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R和I=U,又可分别导出电功率的另外两个公式。即 P=I~2R (2) P=U~2/R (3) (1)、(2)、(3)式便是电功率的三个公式,对它们的理解和应用应注意两点: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和使用焦耳定律焦耳定律是定量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将电能转换为内能的定律.焦耳定律数学表达式为Q=I~2Rt,导出公式有Q=UIt和Q=U~2/Rt.导出公式中前式为普遍适用公式,后式仅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需要说明的是,Q=U~2/Rt和Q=UIt  相似文献   

16.
从一般情况下的电荷系出发,分析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推导出了电荷系能量的普适公式:W=1/2∫_Vρ(r)U(r)dV或W=1/2∫_VεE~2dV  相似文献   

17.
电磁感应现象中计算感应电动势有两个公式,一个是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的定义式E=n△ψ/△t,另一个是由定义式推导出来的公式E=Blvsinθ.这两个公式都可以用来计算感应电动势,但应用的场合却是有所区别的.  相似文献   

18.
电流的定义: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其定义式:I=q/t,指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跟所用时间t的比值,电流强度又常常简称为电流。这两个定义(式)形式上简单,但实质上却包涵了丰富的物理思想,值得我们作一番探讨。1电流的定义中包涵了分立和连续、有形和无形的对立统一的物理思想。1.1连续的思想见高中理科第二册P152,练习一(第一题)导线中的电流为1.6A,在ls内通过该导线某一横截面的电子有多少个?解析由I=q/t,q=Ne=It,N=It/e,数据解得N=1.0×1019个,即每秒钟有1×1019个电子通过导线的某一横截面。由于数量庞大,我们当然可以理解为在任意…  相似文献   

19.
Schrdinger方程-Δu+λ2u=u2q-2u有唯一的正径向对称解Uλ,当r→∞时Uλ指数衰减到零.因此可以预料薛定谔方程组-Δu1+u1=u12q-2u1-εb(x)u2qu1q-2u1,-Δu2+u2=u22q-2u2-εb(x)u1qu2q-2u2存在在某些点附近形同Uλ的多峰解.对于u=(u1,u2)∈H1(R3)×H1(R3)定义非线性泛函Iε(u)=I1(u1)+I2(u2)-ε/q∫R3b(x)u1qu2qdx,其中I1(u1)=1/2‖u1‖2-1/2q∫R3u12qdx,I2(u2)=1/2‖u2‖2ω-1/2q∫R3u22qdx.证明了此泛函的临界点就是薛定谔方程组的解.设Z为非扰动问题的解流形,TzZ为此流形的切空间.寻求Iε的形如z+w的临界点,其中w∈(TzZ)⊥.应用Iε的性质,证明了Iε存在近似于(∑ni=1U(x-ξi),∑ni=1V(x-ξi))的多峰解.  相似文献   

20.
干恒 《物理教师》2014,(3):52-53
欧姆定律是电磁学中的重要规律,欧姆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归纳得出的,表达式为I=U/R,只适用于线性元件.而U=IR、R=U/I是不是欧姆定律的变化后的形式?为什么对于非线性元件也适用?本文对I=U/R、U=IR、R=U/I进行分析比较,藉此回答以上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