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鬻子》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鬻子》确为先秦典籍,非后世伪作。汉以后《鬻子》亡佚,今本《鬻子》即《逄行珪注鬻子》,为《汉书·艺文志》道家类《鬻子》真书残篇。  相似文献   

2.
鬻熊是楚国先祖杰出的政治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通过简介《鬻子》一书,从鬻子的政治主张、要求执政者委任贤吏、改恶从善、赏罚严明等方面,说明楚国先祖鬻熊是杰出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3.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著录作品15部,大体可以分为5类,即“说”“子”“术”“事”“言”。“说”类小说为《汉书·艺文志》著录小说之正格,其篇目数量也最多。而“子”类小说也是《汉书·艺文志》著录小说之主体,其作品数量占《汉志》著录的1/3。其中著录的《青史子》《师旷》《务成子》《宋子》《天乙》5部“子”类小说,也是研究汉代“子”类小说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宋人汪0辑佚《子思子全书》和清人黄以周辑佚《子思子》,思路和方法与所处时代的学术兴味和学理特征密切相关。宋人汪0辑佚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弘扬儒学"道统",所辑《子思子全书》与原本《子思子》多不相合;清人黄以周受清代考据实学之风的影响,辑录的相关篇章皆有据可查,他的辑录本与《子思子》一书的原貌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燕丹子》是一篇现存汉代最优秀的历史小说。与先秦萌芽状态的“准小说”相比,《燕丹子》篇幅宏大,结构严谨,人物性格鲜明,在艺术上有了长足的进展,表现出雏形期小说新的特点,为以后的历史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分析当前学术界对郭店楚简儒家篇章的归属论争,提出学术界对《礼记》与《子思子》的篇章进行分隔式的划分,造成了归属问题上不必要的争执。郭店楚简中属于儒家的篇章一部分是子思及其学派的作品,可归入《子思子》;另一部分属于《子思子》释义背景的思想资源,不能归入《子思子》,但系解释子思思想来源的重要篇章。目前可以明确归入《子思子》的作品有《缁衣》、《五行》、《中庸》和《鲁穆公问子思》。  相似文献   

7.
《淮南子》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奇“与“杂“概括《淮南子》书的特点,从历史背景、作品思想、作品内容等诸多方面,论述了其特点形成的原因,并探讨了《淮南子》书在后代流传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8.
《汉书.艺文志》是中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目录学文献,是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班固在小说家类中《伊尹说》、《鬻子说》的注语认为此二书是后世伪托。通过翻检前人的著述以及对《汉书.艺文志》中序言的解读,认为班固所言"伪托"和今之"伪托"当为两个不同的含义,有可能与在道家类中的同名的《伊尹说》、《鬻子说》为一书两分,而不是伪托之作。  相似文献   

9.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著录小说十五家,今虽不存,却多有迹可考.务成子为传说人物,而<务成子>则是掺合了阴阳五行和道家方术的小说家言,成书不晚于战国中后期,东汉以后失传.<宋子>载战国中期以来宋钘遗说和传说,其旨多合于黄老道家,又兼采名、墨二家之说,类于街谈巷议,成书时间不晚于汉初.<天乙>载商汤传说,为后入依托,汉以后未见著录,已佚.<黄帝说>托名黄帝,成书与以上诸书一样,也不晚于汉初.  相似文献   

10.
《乐羊子妻》出自《后汉书·列女传》,通过讲述乐羊子妻子的故事,赞扬了乐羊子妻子的高尚品德和过人才识。《乐羊子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乐羊子曾经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一块别人丢失的金子,便拿回家交给了妻子。他的妻子说:"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廉洁方正的人不接受‘嗟来之食’。  相似文献   

11.
《子略》是南宋高似孙所撰的一部子集专科书目,是"诸子书目录之始"。《子略》流传至今,经后人不断地复刻、影印、臆改,衍生了众多版本,如南宋宝庆年间刻本、《百川学海》本、《学津讨原》本等等。《子略》以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得到诸多学者的青睐,并加以批校,如冈本保孝、顾颉刚及张艳云等人的校本。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伤逝》和亦舒的《我的前半生》都讲述的是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从时间上看,两部小说相距六十多年,从小说所塑造的"子君"形象来看,既有不变的一面,又有变化的一面。这不仅与小说的叙述视角有关系,也与时代的变迁和子君的选择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子不语》一度被称为和《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齐名的"清代三大文言小说",但它受研究者重视程度远比不上另两部作品。在对袁枚的研究中,由于其在诗文及诗歌理论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人们又自然忽视了《子不语》。现在对《子不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过于薄弱。这一课题有其独特的学术意义和学术价值,有待于广大研究者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4.
清代文学家袁枚一生高举"性灵"说,《子不语》是其小说代表作,描写鬼怪异闻,长于叙事,于诙谐犀利中讲述悲欢离合,借狐鬼写世情,集中反映了袁枚"自娱戏编亦真实"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古小说《燕丹子》的成书年代一直令学界感到困惑并不断引发争议,由此牵涉到《燕丹子》与《史记·荆轲传》之关系及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定位等相关问题。事实上,《燕丹子》并非出自秦、汉人之手,更非先秦古书,而是南朝江淹假托史事讽喻建平王景素的拟作,其写作时间当在宋后废帝元徽二年(474)江淹被黜吴兴之前。至于此事不为世人知晓,主要是因为江淹碍于现实因素有意隐瞒了自己的作者身份,从而导致了一千五百年来《燕丹子》成书之谜。  相似文献   

16.
《尚书》作为上古政教之书,是礼乐教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孟子私淑孔子,其《书》学思想自有渊源。《孟子》三章《公孙丑》《离娄》《告子》征引《尚书》文句较多,通过与今传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窥见孟子在战国之际的社会环境中援引《书》篇内容为己说论证,由此可推知战国《书》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7.
美国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中暴力主题的描写十分丰富,本文在梳理莫里森这一写作特色的文学渊源及其现实基础的前提下,着重阐述了《宠儿》和《秀拉》这两部小说中母弑子这一极端暴力行为及其表现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丧服传》与子夏的关系是一个聚讼不已的老问题,对这一问题作较为全面、系统的考察、分析和论述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论证子夏在儒学史上的学术地位,认定子夏具备传授《丧服传》的资质和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分析《丧服传》与其他两部据说也由子夏所传授的儒家经典《公羊传》、《谷梁传》在文本上的内在相似性,说明子夏“传”和部分撰写《丧服传》的可能性。因此,否定子夏“传”《丧服传》缺乏理据。《丧服传》虽然不一定完全由子夏所撰作,但《丧服传》为子夏所“传”之说是基本可信的。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汉代淮南王刘安招募宾客集体创作的一部著作。《淮南子》内容极为丰富,体系庞大,包含哲学、政治、天文、地理、文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它成书于一个十分特殊的时代,写成于武帝即位之初,也就是在中国思想大一统前夕,思想界相对自由的时期。因此,透过《淮南子》,可以相对更为真实的认识当时的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更为真切的了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当时的法律思想,全书以"道"为统,力图融合各家学说之长。文章着重于挖掘《淮南子》一书在法律、治国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郑文桥 《考试周刊》2009,(47):37-38
在文学艺术中,色彩是作家主观情感的载体,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一座桥梁。美国黑人作家理查·赖特的小说《土生子》的色彩基调是黑与白。黑与白是对立的颜色,给人以视觉的冲突的感觉,象征了不可融合的两种势力的对抗。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中黑与白两种颜色的运用,揭示赖特对美国社会白人世界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