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问题1一种简单的"气枪"可以利用一个高度为L0、内半径为r(?)的匀质圆筒制造出来。圆筒的一端用可移动的活塞密封,另一端用圆柱形的软木塞子弹塞住。子弹由于与筒壁的摩擦力而静止。外界气压为p0。若筒内的气压超过pσ,则子弹就会从简中弹出。(1)现有两种发射子弹的方法:一种是固定活塞并加热筒中气体,另一种是快速推动活塞。假设筒中充入的是单分子理想气体。初始情况下,筒内气体温度为T0,气压为p0。(A)(8分)假设我们采用第一种方法发射子弹。请计  相似文献   

2.
卫生墨水瓶     
本墨水瓶的特点是:在原有墨水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活塞和一个内筒,浮力活塞可在内筒里随液面一起升降。使用时,将钢笔插入浮力活塞中间的孔内,浮力活塞会将笔浮起。此时,笔尖伸入墨水中,而笔套被活塞卡住,不会接触到墨水。本墨水瓶制作简便,方便实用。卫生墨水瓶$湖南宁乡县四中@谢鑫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 ,用打气筒向自行车轮胎里打气 ,筒壁会发热 ;在一个装有活塞的玻璃圆筒中放入浸有乙醚的棉花 ,若使活塞急速下压 ,棉花就会燃烧起来 .此类现象 ,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难解释 ,压缩过程近似绝热过程 ,外力通过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 ,气体的内能增加 ,分子热运动加剧 ,气体的温度升高 .但对其微观过程 ,气体分子如何获得 (或失去 )能量问题 ,一直为很多学图 1生困惑不解 .本文对此提出解释和计算 .设理想气体盛在一圆柱形筒内 ,活塞可以无摩擦地沿轴向移动 ,如图 1 ,在竖直方向不能运动 .气体分子间的碰撞及分子与筒壁间、分子与活塞间均…  相似文献   

4.
例1水平固定的圆筒截面积不等,两活塞截面积SA=20cm2,SB=10cm2,重物C质量mC=2kg.当活塞间气柱温度为327℃时,两活塞静止,此时两活塞相距2l,具体位置如图1所示.已知大气压P0=1.0×105Pa,一切摩擦不计,求:(1)此时筒内两活塞间气体压强P;(2)当筒内气柱温度缓慢降到27℃时,活塞A能否向右移l距离?试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5.
第22题:一个圆柱形的竖直的井里存着一定量的水,并的侧面和底部是密闭的。在井中固定地插着一根两端开口的薄壁圆筒,筒和井共轴,筒下端未触及井底。在圆筒内有一不漏气的活塞,它可沿圆筒上下滑动。开始时,筒内外水面相齐,且活塞恰好接触水面,如图1所示。现用卷扬机通过绳子对活塞施加一个向上的力 F,使活塞缓慢向上移动。已知圆筒半径 r=0.100m,井的半径 R=2r,水的密度ρ=1.00×10~3kg/m~3,大气压 P_0=1.00×10~5Pa。求活塞上升 H=9.00m的过程中拉力 F 所做的功。(井和筒在水面以上及水面以下的部分都足够长。不计活塞质量,不计摩擦,重力加速度 g=10m/s~2。)  相似文献   

6.
初二物理第十一章第四节———气体的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引入了这样的演示实验 :采用改变封闭在注射器里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 ,根据手指的感觉判断压强的大小。由于做这个实验 ,压强的变化不是很大 ,人的感觉也不是十分灵敏 ,很难比较出压强的大小。为此作了如下的改进 :1 改进部分将“手指的感觉如何 ?”改为“松开右手 ,观察活塞如何运动 ?”2 实验观察以压缩气体的情况为例 ,教师实验 ,学生观察。3 现象活塞向外运动。4 分析向筒内压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缩小 ,松手前 ,活塞不动时的受力情况 :F内 + f =F外 +F压 松手后 ,活塞向外…  相似文献   

7.
用压缩空气引火仪不仅能演示绝热压缩即外界对筒内气体作功时气体温度升高,还能演示气体绝热膨胀时的降温,即气体对外作功时气体本身内能减少。先往压缩空气引火仪底部注入一、二滴酒精或乙醚,然后将活塞插入筒中,缓缓压下,直到活塞离筒底不到1厘米时停住。然后突然放开手,使引火仪中空气自动膨胀,  相似文献   

8.
对一道高考物理题几种错解的分析蔡晓军周德信王开富试题:图中竖直圆筒是固定不动的,粗筒横截面积是细筒的4倍,细筒足够长。粗筒中A、B两轻质活塞间封有空气,气柱长l=20厘米。活塞A上方的水银深H=10厘米,两活塞与筒壁间的摩擦不计。用外力向上托住活塞B...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关于“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的演示实验是:把注射器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中部,用手指堵住前端小孔,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通过压、拉活塞使筒内空气体积变化,对堵在注射器小孔上的手产生“推斥”、“吸引”的感觉,来说明压强跟体  相似文献   

10.
在初、高中《物理》课本中都介绍了这样的实验:利用“压缩空气引火仪”,演示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热能增加,从而温度升高,达到乙醚燃点,使浸有乙醚的棉花燃烧起来.该实验虽然仪器、操作都较简单,但却不易成功。笔者经过多次实验,总结出了简单易行的办法,演示几乎能全部成功。现介绍如下。取少量普通药棉(团实后有绿豆粒大小),浸上乙醚,用手紧捏,将多余乙醚挤掉。然后将棉花扯得蓬松一些,放入筒底,装好活塞,迅速下压,一般即可点燃。若效果尚不明显,可将活塞提出筒外,让新鲜空气进入后,再装活塞下压。如此做几次,一定会成功。(一个棉团可燃4至5次后再换)。  相似文献   

11.
初三物理教科书第97页有这样一题: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车胎打气,过一会儿筒壁会热起来,这是为什么?关于打气筒壁热起来的原因,不同参考书上的讲法不一,容易给物理教学带来麻烦。下面就两种不同看法作一剖析。其一,打气筒壁热起来的原因是活塞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使筒壁热能增加,筒壁温度升高。原因:打气筒的活塞向下运动时,活塞受到气筒壁给予的摩擦力f及筒里空气对活塞向上的压力F。活塞向下运动必须克服这  相似文献   

12.
先取一支100mL的玻璃注射器,拔下活塞,在其表面涂上一层甘油,插入注射器筒中,润滑均匀;再取下活塞,在注射器筒里倒入4mL浓硝酸,将一小铜片(约0.4g)用活塞推入筒底,同时,把注射器的注射孔堵在一橡皮塞上,反应开始活塞自然上升,待反应快结  相似文献   

13.
迟恩武 《物理教师》2001,22(6):13-14
众所周知,用打气筒向自行车轮胎里打气,筒壁会发热;在一个装有活塞的玻璃圆筒中放入浸有乙醚的棉花,若使活塞急速下压,棉花就会燃烧起来.此类现象,用热力学第一定律不难解释,压缩过程近似绝热过程,外力通过活塞对筒内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分子热运动加剧,气体的温度升高.但对其微观过程,气体分子如何获得(或失去)能量问题,一直为很多学生困惑不解.本文对此提出解释和计算.  相似文献   

14.
在讲授初三物理“做功和内功的改变”这一课时,需要做“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为了提高演示效果,在厚的有机玻璃筒里,最好放入浸过乙醚的小棉花团。可是乙醚是一种危险药品,而且不好保存,因此这个实验不好准备。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千方百计寻找乙醚棉的代用品,最后选用红头火柴,效果很好。方法是:取一根红头火柴,用小刀剥离下火柴头上的红磷,然后将它放入厚有机玻璃筒内,再将活塞插入,在筒内上下活动5~6下,以提高筒内的温度,最后将活塞拔出再重新放入迅速压下,可看到红磷燃烧的火焰,效果非常明显。如果…  相似文献   

15.
架空直立式码头钢护筒嵌岩桩受力性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架空直立式码头大直径钢护筒嵌岩桩为切入点,主要针对受钢护筒影响下架空直立式码头嵌岩桩的受力性状作一综述.在阐明何为钢护筒嵌岩桩的基础上综述了钢护筒及钢护筒嵌岩桩的受力性状和嵌岩桩-土-岩的受力性状的研究现状,并从钢管混凝土桩(柱)与钢护筒嵌岩桩受力性状的区别、钢护筒与桩芯钢筋混凝土的联合受力和考虑重复荷载作用下钢护筒效应对嵌岩桩承载性能的影响3个方面探讨有待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研究钢护筒嵌岩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一个厚玻璃筒里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就会燃烧。这是因为压缩筒内空气做功,使空气的热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了乙醚的着火点,浸了乙醚的棉花才燃烧起来。""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  相似文献   

17.
题某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1)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8.
1 "估测大气压"实验中测量大气压的步骤 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即大气对活塞的压力)(图1).  相似文献   

19.
1988年全国高校招生统考物理试题第六题,是一道热学与力学的综合试题。原题如下: 一圆筒形气缸静置于地面上,如图所示,气缸筒的质量为M,活塞(连同手柄)的质量为m,气缸内部的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强为p_0,平衡时气缸的容积为V。现用手握住活塞手柄缓慢向上提。设气缸足够长,在整个上提过程中气体温度保持不变,并不计气缸内气体的重量及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求将气缸刚提离地面时活塞上升的距离。考过之后,有的同学感到迷惑不解的是:(一)通常气缸总是较重,既然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手握活塞  相似文献   

20.
王息英 《物理教师》2007,28(12):30-31
1问题的提出先看一个实例(2006年常州市物理中考题第25题):小明同学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图1(2)如图1所示,用细尼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