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3 毫秒
1.
教学过程:课前先通过排队游戏,让学生理解“末尾”和“后面”意义的不同。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提前布置你们去调查商品标价,你们的调查报告完成了吗 ?在填写标价时,你发现问题了吗 ?  师: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商品的标价,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 (微机演示:手套单价 2.50元,毛巾的单价是 3.00元。 )这 2.50元、 3.00元也就是多少元 ?为什么 2.5元、 3元……可以写成 2.50元、 3.00元这种形式呢 ?等我们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明白。   〔评析: 课前让学生调查并填写商品标价调查表,然后从调查结果中提炼本节课要…  相似文献   

2.
我曾经在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听过一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数学课,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上课,教师给每一位学生发了一张表,说:“我们准备到商店去买三件学习用品,表格上已经填好了三件物品的单价,每支钢笔23元,每盒颜料32元。每本词典46元。请同学们算一算并填表,买2支钢笔、2盒颜料、2本词典要多少钱,会填吗?”同学们齐声说:“会!”并很快填好了。老师又说:“如果买10支钢笔、10盒颜料、10本词典要多少钱,会填吗?”同学们齐声说:“会!”又很快填好了。老师接着说:“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算一算,如果买12支钢笔、12盒颜料、12本词典要多少钱,会填吗?”教师用神秘的眼光扫视着全班学生。  相似文献   

3.
郭洪兵 《师道》2006,(12):29-30
课前准备(此课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需要多少钱”) 商品图:游泳圈单价24元,篮球单价15元,裙子单价47元,飞机模型单价28元,溜溜球单价11元;相应商品卡片若干。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接受我国记者采访时,讲了这么一件耐心寻味的小事:那是安南上中学时,一次课上,老师拿出了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盯住黑点齐声喊道:“一个黑点。”老师非常沮丧:“难道你们谁也没有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生活中你们可不要这样啊。”教师教导着他的学生。教室里鸦雀无声。老师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有个白点。他问学生:“孩子们,你们又看到了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孩子们,太好了,无限美好的…  相似文献   

5.
秋游前,我有目的地开设了一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课。其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全班46人游览“江南八达岭”,门口的“购票须知”上写着:门票每人15元,50人开始可以享受团体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购票花钱最少,最少要用多少钱?生1:全班只有46人,不足50人,不能享受团体八折优惠,所以要买46张票,需要15×46=690(元)。生2:如果买5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只要15×50×80%=600(元),比买46张少花90元。我问:“为什么会出现多购票而少花钱的现象?”学生沉默了片刻,纷纷发言。生1:现在我明白了,原因是在打八折上。打八折后,…  相似文献   

6.
一、模拟购物,探索汇报1.购物汇报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在自己家附近的商场进行模拟购物,你们去了没有?谁愿意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请2~8人上讲台展示汇报)。两个学生展示了自己模拟购物的清单。(见右表)2.讨论引入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手中和这两位同学的模拟购物清单,能发现什么?同组成员互相交流,准备汇报。 商品名称每件商品价钱买了多少件一共用了多少钱笔记本16元348元圆珠笔2元5角410元棉袜7元535元商品名称每件商品价钱买了多少件一共用了多少钱白菜每千克2元4千克8元CD碟18…  相似文献   

7.
一、模拟购物,探索汇报1.购物汇报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在自己家附近的商场进行模拟购物,你们去了没有?谁愿意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请2—3人上讲台展示汇报)。两个学生展示了自己模拟购物清单。2.讨论引入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自己手中和这两位同学的模拟购物清单,能发现什么?同组成员互相交流,准备汇报。生1:“一共用了多少钱”是用“每件商品的价钱”乘以“买了多少件”得到的。生2:每件商品的价钱乘以买了多少件等于购买这种商品一共用了多少钱。……板书:每件商品的价钱×买了多少件=一共用了多少钱。师…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人的教学,教学因生命而精彩。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学生的随心所欲,随心所问,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无限精彩,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无法预设,但是可以捕捉,可以放大,可以在动态中生成。如教学《我来造一张纸》这一课,我先让学生在了解古人怎样造纸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来造一张纸。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来造一张纸?生:想!师:好,下面我们就先来了解造纸的方法(教师介绍造纸方法)师: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那就请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餐巾纸开始制作吧!课上到这里似乎非常顺利,可就在学生拿出…  相似文献   

9.
1.认识分数、单位“1”(1)自学课(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4页最后两段,思考:①课本列举了哪三样东西?②这三样东西是怎样分的?③其中的一份用多少来表示?学生自学完毕回答第①题后,教师出示3张图片并说明我们可以把一块饼,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分别叫做单位“1”,让学生回答这些单位“1”被平均分成几份?红色部分是几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是多少?同时,形成板书: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2002,(Z3)
一天,在非洲加纳的一所中学里,有位老师走进教室。他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东西吗?”学生们都盯着那黑点,大声地说:“一个黑点!”老师听了很沮丧:“难道你们当中,就没有一个看到这张白纸吗?把目光老盯在那黑点上,黑点就会越来越大。在生活中,你们看问题可千万不能这样啊!”然后,老师又拿出一张中心画有白点的黑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这次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们大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好极了,孩子们!盯住生活中那些美丽的白点,并把它们深深地刻在心扉上,成为推着你前进的动力,那么,你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1.
秋游前,笔有目的地开设了一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活动课。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全班46人去“江南八达岭”游览,门口的“购票须知”上写着:门票每人15元.50人以上可以享受团体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购票花饯最少,最少要用多少钱?  相似文献   

12.
课堂回顾:(课前每生发3张长方形纸)师:同学们,请大家把发的纸拿出来,随意折出几个分数,并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作指导。)师:告诉我,你折的是几分之几?怎样折出来的?生1:我折的是1/3和1/4,1/3只要把纸平均分成3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  相似文献   

13.
彭文艺 《湖南教育》2002,(17):47-47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50页例题10:360-70=?属“口算退位减法”,可利用小棒进行教学。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将10根小棒做1小捆,10个小捆做1大捆,共准备3大捆6小捆小棒。上课时,教师提问:“从360根小棒中拿出70根,怎样拿?有几种方法?”学生们立刻认真地操作,摆弄一会儿后,纷纷举手。教师让几位学生上讲台边讲边演示。生1:先拿出6小捆,再解开1大捆,拿出1小捆,共拿出7小捆,也就是70根,剩下2大捆9小捆,共290根小棒,得出360-70=290。生2:先解开1大捆,拿出7小捆,也就是拿出…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一股清新的风 你上过这样有趣的课吗? 老师拿出一些圆溜溜的黄豆,用一只小瓶盖挖出一瓶盖黄豆,数一数有多少粒。而后,她抓出一把黄豆:“同学们,你们看这一把有刚才那一瓶盖的多少倍呢?”“10倍!”“8倍!”……“那么,这一把大约是多少粒呢?”“100粒!”“80粒!”……答案相差很多,但老师的脸上仍带着微笑,她告诉孩子们:“估计得对错都没有什么,因为我们这一课学的是估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要经常用到。”  相似文献   

15.
一、复习旧知识1.看卡片说得数。要求邻座的两人一人说,另一人听,再交换。2.谈话引入。师:小朋友们到商店里去了解了一些商品的价格,完成得非常好。今天,老师从你们了解的商品和价格中选出了一部分,组成了一个小小商店,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出示挂图,图中画有各种商品及价格。(商品价格均在100元以下,系整元数的商品。)二、归类整理师:请你从中选出一件价格在10元以上的商品,再选出一件价格在10元以下的商品,先算出一共多少元钱,写在一张卡片上,再算出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写在另一张卡片上,只写算式,不带单位名称。1.学…  相似文献   

16.
教研组开展活动,由我执教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76页11题“小猫钓鱼”.情境图上3只小猫围在池塘边垂钓,小花猫钓了8条鱼,小黄猫钓了20条鱼,小黑猫钓了15条鱼,情境图下面有一提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我任教两个班,在第一个班是这么教的.师(呈现主题图后):你们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有小花猫、小黑猫和小黄猫.师:你们能根据小猫钓鱼的情况说说数学故事,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了一些问题:小花猫和小黄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小黑猫和小黄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小黄猫比小花猫多钓多少条鱼?小黄猫比小黑猫多钓多少条鱼?……教师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板书在黑板上,写了满满的一大黑板,然后和学生们一起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节课下来,师生练了一黑板的习题.课后,我暗自思考:这本是一节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练习课,而通过前面的教学,课堂上满黑板的问题学生在课前已经都会提出也会解决了,这节课只不过是让他们把已有的知识展示一下罢了.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似乎没有什么新的收获.怎样才能让学生在40分钟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呢?我拿出自己的教学设计整理了一番,决定第二天围绕“问题树”进行教学.第二天,在第二个班又上同样的内容.课伊始,我出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位教师在教学小数除法时,补充了这样一道应用题: 青霉素每支0.47元,10元钱可以买几支?还可以找回多少钱? 学生解答时,找回的钱出现了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片断一】师出示题目:星期天小明的爸爸拿3张壹佰元和56元零钱共356元去商场给小明买衣服,衣服98元,聪明的小明应该怎样付出这98元呢?师:如果你是聪明的小明应该怎样付钱呢?(生独立思考后,相互交流)生1:可以先把56元给售货员,再从100元里给出42元,找回58元,正好付出98元。生2:可以拿出一张100元给售货员,找回2元,这样也付出98元。师:大家同意哪一种方法?为什么?生:第二种方法,因为第二种方法简便。师:如果求爸爸买完衣服后还剩多少元?按照刚才的思路,应该怎样列式?生1:356-98=356-100-2。生2:356-98=356-100+2。师: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两种算…  相似文献   

19.
教学过程:一、创设购物情境,模拟购买文具1.分工。文具,大家都很熟悉,对不对?昨天,老师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到过文具店,买过文具。今天,耿老师要和同学们一同,把这间教室模拟成一家文具店,这家文具店叫希望文具店,今天是开业第一天。老师就当是文具店的经理。请小组内(四个人)选出一位售货员,别上胸卡。其余同学也有表现的机会,你们都当顾客。我们今天的活动就叫做购买文具。[课件1:课题]2.商量怎样做到“清楚明白地介绍商品”并让顾客喜爱自己的商品。大家看,希望文具店打出了一张海报。[课件2:海报] 教师估计:同学们都知道怎样做才是文明礼貌…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就是要把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对问题的研究,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案例1:学习“折扣”应用题前,我让学生去商场转一转,搜集一些相关的数据。在交流汇报时,学生出示了一张张调查表:男式西服原价2200元,现八五折出售;女式套裙原价200元,现六五折出售等等。交流完毕,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1.为什么同一种商品,国泰、西单、隆华三家商场的价格却不一样?这件商品的成本价到底是多少?零售价到底是多少? 2.三家商场出售同一种饮料,大瓶10元,小瓶2元。国泰买大赠小,西单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