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改变生活”是科技日报一个有10多年历史的科普品牌版面.该版面从2004年创刊,每日一版,处在4版这一较为重要的位置,并且全彩印刷,相比其他较为刚性、专业的科技报道版面,以科普为主,重服务性,创刊10多年来广受好评.2016年6月,为更贴近时代潮流,适应读者阅读需求,“科技改变生活”进行了全新改版.  相似文献   

2.
《记忆》版是《新晚报》副刊的一个版面,自2004年4月1日创刊以来,该版用真情和真诚,深深打动了读者的心。该版现已成为读者离不开的老朋友。在办版过程中,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现不揣浅陋,写出来与同行交流。一、增强平民意识,把版面让给百姓。贴近、贴近、再贴近,已成为《新晚报》这张市民报的办报宗旨。《记忆》版就是本着“老百姓写,写老百姓”的办版方针,让普通百姓在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第2版推出了一个《众生相》专栏,迄今(3月25日)为止,已刊登了53篇。这个栏目刊出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一些海外读者说:“我们爱看《众生相》,从中了解到了大陆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人民中国》杂志一位编辑来电话说:“这里介绍的人物,面广,特点突出,很有价值。”他们还准备挑选一部分编一期特集。推出生动活泼的专栏去年年底,在商量人民日报海外版1987年版面计划时,海外版领导说:“国内版有个《凡人新事》,我们能不能搞个《凡人凡事》?向海外读者介绍大陆上普通人的生活。”这话引起了第2版编辑们的共鸣。人民日报海外版的第2版为言论、专访版。每天除了刊登言论文章外,几乎总有一篇人物专访。但由于专访所登的人物,一般知名度较高,那些普普通通  相似文献   

4.
新千年的头一天早晨,当我拿到《广州日报》新千年200版纪念特刊时,不禁大吃一惊:报纸怎么这么厚?足足有200版!匆忙中把所有版面的标题浏览一遍,竟然花去我一个小时!而真正能称之为“新闻”的版面只有第1至8版和第101版至112版,其他的版面都是人类千年来在建筑、科技、军事、艺术、风俗等方面通俗化的历史回顾。据说,200万份特刊报纸当日在全国售罄,从而制造了中国报业史上的“特大新闻”。然而,当《广州日报》在制造“特大新闻”的同时,却把大量不是“新闻”的东西硬塞给读者,把“新闻纸”变成历史教科书,从…  相似文献   

5.
2002年初,《深圳商报》举行读者意见调查。位居商报不起眼的C叠夹版中的“健康新闻”版,在“读者喜爱版面”评比中,参与总共53个板块排序,创刊不到一年的“健康新闻”版,名列第六位,在非综合性独立板块中则名列第一。众多读者对《健康新闻》情有独钟,要求报社进一步扩充该版面,现在,《健康新闻》版步入了第三个年头,作为主持  相似文献   

6.
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报纸版面一等奖又颁发给了《科技日报》。这是《科技日报》要闻版版面连续第二次获得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科技日报》的版面,以前并不见经传,近两年则声名鹊起,且连续两届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反映出《科技日报》在版面创新中有其独到之处。翻阅近两年《科技日报》的版面,与以往相比,确实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究其原因,有人说,只因调入了版面高手,他到哪儿,就能把奖带到哪儿。有人说,《科技日报》没有可比性,特殊要求相对较少,具体操作较容易。这话不无道理。干成一项事业,人才是第一资源,环境是外在因素。然而,一个人的…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31日的《宜兴报》出版后,我们编辑部接到不少来信、来电、来访,赞扬这期《宜兴报》一版版面,有新意,惹人看。为什么这期《宜兴报》一版版面如此受欢迎呢?这是我们进行版面创新的结果。我们认为,新闻改革,不仅新闻内容要更新,而且新闻版面也要创新。版面有新意,惹人看,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相反,版面“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不“抓人”,再好的新闻内容也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因此,我们提出了“不拘一格选要闻,精雕细刻划版样”的要求,鼓励编辑拿出好版面来。  相似文献   

8.
奥运报道《楚天都市报》较早动手作了准备,一方面在日常新闻版中开设奥运栏目,让版面预热,让编辑热身,让读者关注;另一方面,开始购买奥运资料,贮备了逾千张图片,加强与网站的联系,以最大限度充实报道内容。 奥运会开幕当天,《楚天都市报》的8个版“金色奥运特刊”与读者见面。特刊分为A、B两大板块,分别侧重于新闻和服务。编辑思路和版面风格体现在版面的分配中:  相似文献   

9.
武汉电视台加强科技报道科技日报5月11日一版刊登题为《电视能否离科技再近些》的通讯,介绍了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与武汉电视台合办卫星电视节目《科技之光》的情况。宋健同志称赞这个节目“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  相似文献   

10.
李缨 《新闻窗》2006,(1):58-58
1998年7月22日是我到《贵州日报》报到刚好一个星期的时间,文艺部主任苏丹安排我做文艺副刊版面编辑,并要求当天就上版子。那天中午天气很热,吃了饭也不敢去休息,我就在办公室慢慢拼凑着“我的第一个版”。尽管之前苏老师已指导我临摹了20多个版面,但“真枪实弹”,还是心虚。直到下班前,我自己组的第一个版面终于诞生了。  相似文献   

11.
一篇新闻稿在排版中,有时候剩下几个字要转行或转栏,碰巧了会甩到老远。这不光是不好看,也常常使不熟悉版面“规矩”的读者四处寻找下落。下面是1987年2月8日《参考消息》第4版上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12.
在最近中宣部组织的首都主要新闻单位评选名专栏(节目)活动中,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名列在前。首都报台的各种“热点追踪”、“焦点扫描”、“大众话题”、“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之类的社会新闻,也都备受读者瞩目。在我省,河南电视台年初将《’95焦点》推上了荧屏,《河南日报》则将“社会万象”搬上了版面。这说明,社会新闻正成为新闻界自身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范高农  张珺  徐晓芳 《传媒》2008,(4):72-73
2006年9月1日,一个全新的版面——“跑腿新闻”版在《信息日报》诞生了。“帮您办事情,为您解疑难”的生活服务类的版面定位,使其一出世便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与追捧。一年多的时间,“跑腿新闻”为读者解决了万余个生活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郭磊 《新闻实践》2005,(7):51-51
5月13日是英文周报《今日北京》创刊4周年纪念日。该报借此机会推出全新“圈子”等16个时尚英文版面。“圈子”版是一个以外国人在京生活状态为报道对象的版面,外国朋友希望读者通过这个版面了解他们在北京的生活,理解他们的想法,知道他们身边的新闻故事。  相似文献   

15.
版面美学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3月22日,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范敬宜打开当天的报纸,不禁为精美的版面叫好,他在值班手记上写道:今天有几块版面体现了编辑的苦心经营:(一)一版头条河北、山东两条新闻,看来只是一般的农事报道,但经过编辑的精心处理(加栏题、照片、加框)就形成了一组很有气势的、反映当前农业上突出问题的重点报道,扣动读者心弦。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版面语言比文字语言更为重要。(二)第十版的《中国的水》专页,本是水利部长的一篇长文章,如果照搬上版,版面肯定  相似文献   

16.
6月6日,是个晴空万里的星期天。当天的天津《今晚报》在1至8版所有的广告版面上,均有一帧设计新颖的商标:“生命传递生命”。至此,沸沸扬扬了一个多月的由一个单位“买断”一家报纸单日全部广告版面的举动,终于在天津向千千万万个读者见了面。《今晚报》当天的广告收入不仅创下了她创刊以来的纪录,也成为中国报纸单日广告收入最多的一家。企业在报纸上登广告,本不是什么新闻,但“6.6买断”之举开了个竞买之先。在回答新闻界的采访时显得有些矜持的新大地生  相似文献   

17.
今年年初,人民日报海外版第2版推出了一个《众生相》专栏,迄今(3月25日)为止,已刊登了53篇。这个栏目刊出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海外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一些海外读者说:“我们爱看《众生相》,从中了解到了大陆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人民中国》杂志一位编辑来电话说:“这里介绍的人物,面广,特点突出,很有价值。”他们还准备挑选一部分编一期特集。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是读者的阵地,是他们抒发胸臆、纵论时事、扬善贬恶、设计问策的园地。因此,《读者来信》的策划方针有别于报纸的其它版面,它必须让广大读者成为版面的主角。 让读者唱主角,一是版面上“亮相”的应以读者面孔居多,让读者走进版面,走进专栏;二是让读者关心的内容成为版面的中心。《河南日报·读者来信》版栏目的几次调整,都是“坚持以读者为第一”的宗旨,具体体现在更能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生产、工作和思想道德修养。一句话,把《读者来信》版办成读者的挚友。如《百姓话题》、《呼声与建议》、《为您服务》、《各抒己见》等专栏的设置,均体现了这一原则。即使看似与读者关系不那么直接的《社会调查》栏目,也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带有普遍意义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典型性强、影响较大的信访案件的调研性报道。但反映的仍是读者的意见、呼声和要求,并不会冲淡读者唱主角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每年“两会”召开之日,即是新闻大战犹酣之时,首都各大报纸纷纷推出“两会特刊”争夺读者的注意力。今年,在林立的报丛中,首次创办“两会”特刊的《科技日报》,挟厚积薄发之势,以精当可读的内容、大气活跃的版面,一扫科技类报纸以往在人们眼中的枯燥感。“在  相似文献   

20.
很长,也可以很好看通常情况下,全国性主流大报版面资源有限,极少会动用一个整版以上篇幅刊发一篇新闻类报道,这样做可能面临一个现实风险:破坏版面信息的多样性生态,冗长的文字让读者望而生畏。 2007年4月28日,《中国青年报》打破常规,以两个整版、18000字的容量刊出"特别报道"《外逃高官胡星归案记》,当天恰遇周末,《中国青年报》只出四版,这意味着50%的版面都被占用。稍后的事实证明,此次版面成本的投入是值得的,《外逃高官胡星归案记》引起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