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展华 《教育》2012,(28):50
在我国,教师往往对传道授业较为重视,一上讲台,就一味地说书、讲题,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识如何高深,恨不得把个人所学灌输到每个学生的脑子里,全然不顾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理解能力与接受程度的不同,这是教师的悲哀,更是学生的悲哀和教育的悲哀。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唱响"高效课堂",这于革新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件大好事。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但在实际教学操作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对于教师的教学行为所产生的教学效能就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跟不上步伐,潜能得不到发挥而成为所谓的"差生".他们或者因为默默无闻而成为教师在课堂上"被遗忘的角落",或者因为扰乱课堂而成为学校的麻烦,因此他们是教师们最不愿意面对的群体.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许多时候,他们扮演的只是"陪读"的角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既是差生的悲哀,也是教师的悲哀,更是整个教育的悲哀.  相似文献   

3.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英国学者M·鲍门指出:“理想的教师应当达到艺术化的教学水平.善于利用幽默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学得更好。在现代教学中,严肃、传统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时潮.逐步走向落后或是淘汰的边缘,而具有幽默感、亲和力的教师越来越受学生喜爱。因此在历史课上,  相似文献   

4.
吕群芳 《班主任》2006,(5):24-26
电视剧<中国式离婚>有一句话让我深思:"爱是需要能力的.这种能力就是使你爱的人爱你."我联想到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我相信,大部分教师都爱自己的学生.教师爱学生,可是,学生并不见得能体会到教师的爱,更不见得理解教师的爱,这是师爱的悲哀.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学生,感到和学生交往是一种乐趣,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学生的快乐与悲哀,了解学生的心灵。”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一种特有的职业情感,是班主任感化学生、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长期以来,我国中学外语教学偏重知识传授,忽视技能训练,轻听说、重读写,最终导致学生英语整体素质下降,出现高分低能比比皆是的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外语教学的悲哀。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急功近利,违背语言教学规律实施教学;在教师的影响和带动下,学生违反语  相似文献   

7.
若干年前的我,走进考场,拿起语文试卷,习惯性地先看最后的作文题目,然后悲哀地自叹:语文成绩死定了!若干年后的我,走进教室,拿起语文试卷,习惯性地先看最后的作文题目,然后悲哀地叹他:学子们又要皱眉头了!作为学生的我和作为教师的我最  相似文献   

8.
一、"语言暴力"剖析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诉诸于口头或书面的暴力行为,它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个人名誉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伤害.表面上看,语言伤害比体罚要显得"文明",但它带给学生的伤害绝不比体罚小,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近期结果看,它侮辱了学生的人格,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压抑学生的心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其和教师的对立情绪,直至引起厌学、辍学;从长期影响看,它刺伤了学生的心灵,容易造成学生孤闭、冷漠、不合群的畸形心理,成为孩子一生无法消除的痛.甚至产生违法犯罪、自杀等严重后果,这不仅是教师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  相似文献   

9.
以往的应试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突出表现在教师只为考而教,学生只为考而学,让考试牵着教师、学生的鼻子走;呈现在课堂上便是无休止的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结果是学生的理解、表达、思维能力被束缚,个性被扼杀。高分低能的悲哀已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生产的发展,而未来社会却急需高层次、复合型的人才,素质教育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作文难,难作文,不少学生谈作色变。每逢星期二写作文,学生称之为“黑色星期二”。教师更是无计可施,一筹莫展。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有教师想出了这样的“高招”——让学生背作文,各自背诵的只要不雷同就行了。这是作文教学的悲哀,也是教师教学的失败。《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近读褚树荣先生的一段话,如同找到了知音:”语文教学是如何败坏的7那些朴素而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做法是从什么时候起被我们抛弃的7……”(《语文学习》2012年第9期)想想我们的语文教学,教师早已习惯了“讲”、”练”、“再讲”,“再练”的机械模式。学生“练”到麻木,教师“讲”到冷血,难怪有学生发出“语文已死”的绝望之声。每每这样,我会感到悲哀,会出离愤怒,可是悲哀、愤怒之后,又只能妥协,随波逐流。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会躲进文字里,喘息,或者自嘲:我咋活得不像个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12.
面对美好的景象,学生竞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赞美与感叹,这不仅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悲哀(《帕夫雷什中学》),也是我——一名语文教师的悲哀。每一届学生,我都要求他们坚持写日记。写日记多好啊,回想自己读初中的时候,最喜欢在日记本里抒写对人生的稚嫩感想,对友谊的美好憧憬,对爱情的青涩理解……其中,有羞涩的散文,  相似文献   

13.
有一幅漫画画得好:有一个圆脑袋的教师教了一班学生,开始时这些学生的脑袋各式各样,有圆的,有方的,还有三角的……但到了他们毕业的时候,这些学生的脑袋,清一色的变成圆的。这幅漫画使人感到悲哀,使做教师的感到汗颜,也许正是我们的教师,总是在抹杀学生的个性。不是吗?传统的“传道、  相似文献   

14.
<正>高三复习阶段,往往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学生经高中几年的学习,却对数学概念了解无几.一提概念,一脸茫然;一考概念,错漏百出;核心素养,如同空谈.从对学生历次考试的试题批改来看,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可谓是一团糟.以前我们说,教育的悲哀是将学生培养成答题的工具,现在看来,更悲哀的是,教育出来的学生居然连解题也不会了.对于大多数层次不是很拔尖的学生来说,自从广东省参加全国卷考试之后,作为教师,深感  相似文献   

15.
教育碎思录     
⊙教师最大的缺点是整天盯着学生的缺点。⊙最失败的教学是使学生厌学,最成功的教学是使学生乐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是教育的最大悲哀。⊙称职的教师引导学生走路,不称职的教师代替学生走路。⊙转变一个差等生的意义不亚于使一个优等生考上名牌大学。⊙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每个教师都是一个雕塑家,他的一举一动在雕塑着自己,也在雕塑着学生。⊙教师要想得到学生的尊重,应首先热爱学生。⊙教师教会学生知识技能,不如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不如让学生通过自…  相似文献   

16.
常作印 《师道》2007,(3):16-17
说句实话,作为教师我,最怕听的是师德报告。因为每次报告听完,没有自豪,只有悲哀。为台上的“优秀教师”悲哀!更为我们这个群体悲哀!他们催人泪下的报告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相似文献   

17.
我们教师,工作中有太多的规范和约束,各种考核和检查名目繁多,很少有自己休息、调整和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整个人漂浮在职业的表层,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甚至因为工作的沉重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这不仅是教师职业的悲哀,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更是生命的悲哀。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明确自己职业幸福的支点,这不仅影响着我们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常想,对有些学生来说,教师好像机枪,教师一去,学生“倒下”一大排,而下课铃又像救命符,学生马上生龙活虎。这真是教师最大的悲哀。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之间筑起了壁垒,失去了期待,留下的仅仅是静悄悄的课堂? 一天,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教室,无意间看到前面的一位同事神采飞扬。望着他那因兴奋而涨红的面  相似文献   

19.
曾经有学生对我说,老师的最大悲哀就是他的价值只有通过学生才能体现。我为学生拥有这样深刻的思想感到骄傲,我也为学生如此尖锐的话语尴尬了一回。有一段时间,我确实感觉教师真的没有了自我。我的成长在哪里,我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听了一堂思想品德课,课题是<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上课教师为了创设情境,首先和学生一起深情地唱了一首赞美教师、歌颂美好的师生关系的一首歌.歌曲表达了一个学生对教师的无限留恋和感恩. 听了这节课,笔者心里感觉的并不是对教学成功的喜悦,而是一种隐隐的悲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