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苟妍 《海外英语》2012,(13):171-17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中的主人公艾米丽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她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该文用叙事学的行动元模式分析艾米丽的爱情悲剧,从主体与客体,帮助者与反对者,发送者和接受者这六个行动元的角度对艾米丽的爱情悲剧进行诠释。得出造成艾米丽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并不是男主人公赫默对爱情的背叛,而是世俗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2.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第一篇小说,也是福克纳被讨论最多的短篇小说。理解这篇作品需要注意的问题很多,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分析:故事的叙述者,艾米丽一生中的大事件,艾米丽的四个形象,从而为深入分析这篇作品提供较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张凤伟 《文教资料》2011,(25):29-30
威廉.福克纳在《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用第一人称"我们"的方式间接刻画了艾米丽的一生。本文分析了南北战争后这一个思想、行为颇有叛逆色彩的女性,进而指出其性格古怪的背后,隐藏着人生与社会的深层规律。  相似文献   

4.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内战以后南方没落贵族艾米丽小姐一生可悲遭遇。处于新旧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仍保持着男权制的意识形态,并以淑女风范来约束女性。本文试从家庭中父亲的控制、社会的压抑、艾米丽失败的婚姻以及其自身性格角度来解读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揭示了艾米丽的人生悲剧是男权社会压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代表了福克纳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福克纳运用现代主义写作手法,通过艾米丽的悲剧人生揭示特定历史时期南方人矛盾的精神世界,探索人类心灵冲突这一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比研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美狄亚》中两位女主角的相似之处。从而得出艾米丽和美狄亚的悲剧都是由于失去爱而转成恨。这两位女士都是父权社会下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以旁观和旁证的侧面回忆的叙事方式探索了艾米丽心理变异过程,揭示了恋人谋杀案背后的精神因素。从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学的视角分析,艾米丽患有恋尸癖的典型特征,这是导致谋杀的精神病因。  相似文献   

8.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花》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女主人公艾米丽悲惨,空虚的一生,是日渐衰落的贵族阶级的象征,也是新旧制度更替的牺牲品。女主人公艾米丽诡异的行为和举止一直是小说中的悬念,小说也是在神秘的氛围中展开的,因而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对这种哥特行为进行分析:艾米丽是旧传统势力和妇女道德观的牺牲品;父权制社会制度下男权压迫的结果;艾米丽对这些压迫的反抗。  相似文献   

9.
作为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真实地描述了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扭曲变态的心理。本文试从社会环境、传统父权制以及个人心理等三个方面探讨艾米丽小姐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0.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具有鲜明的"哥特式"风格,也有极强的悲剧性。艾米丽的悲剧人生以南方旧制度的逐步消亡为大背景,艾米丽无法适应内战后南方社会经历的大变革,加剧了她"死人"般的生活状态;从不为自己活着的托布,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艾米丽亲手杀死自己的恋人霍默·巴伦,使他成为社会冲突和个人恩怨的牺牲品;艾米丽杀死霍默·巴伦的动机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充满着矛盾和困惑,既是南方传统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又是南方传统的反叛者;既是现实的逃避者,又是幸福的追求者;通过对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了解美国南方文学。  相似文献   

13.
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标题具有隐含之意。爱米丽作为悲剧性人物在悲剧环境中作的悲剧性选择——为了追求爱情而敢于毁灭的勇气,震撼人心,值得敬佩。  相似文献   

14.
《献给爱米莉的玫瑰》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福克纳的力作,是以出身贵族世家的爱米莉的生活为中心的一个讽喻故事,反映了南方庄园经济文化的没落与消亡。此文拟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来阐释女主人公爱米莉及玫瑰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15.
爱米丽和苔丝分别是《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和《德伯家的苔丝》的女主人公。从语场和语旨入手探讨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献给艾米莉的玫瑰》、《熊》和《夕阳》为例,从布局谋篇和语言特色两方面探讨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的写作艺术。福克纳的短篇小说风格独特、手法多样化,尤其是以花样百出且引人入胜的布局谋篇和丰富多彩的语言成功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nalysises Faulkner's novel "A Rose for Emily".It emphasises the viewpoint, the construction and the symbolic metaphor.  相似文献   

19.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常以其特殊的时间观为架构。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福克纳采用死亡这一手段重新建立并阐释了时间观。通过对爱米丽父亲之死、荷默之死以及爱米丽之死进行解读,可发现福克纳的死亡哲学以及它与其时间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威廉·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文坛巨匠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许多作品都以战后南方的缩影,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为背景,揭示了南方传统价值观的衰败.而他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所表现的人物形象被视为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人物形象的一个缩影,几乎涵盖了福克纳南方情结根源的方方面面.文章分析了该短篇小说中的父权制度、性别歧视和种族压迫三个方面,希图破译福克纳的南方故土的情感符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