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大语教育工作逐渐树立起了这样一种理念,要把语教育真正变成“立人”为中心的教育,就要在语教学中加强“人精神”培育。但是中小学语教学所要培育的“人精神”其内涵究竟是什么?所要培育的“人精神”内容从何处撷取?应该怎样进行“人精神”培育?这些都还是见仁见智而又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拟对这些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本质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品质和化精神的培养。西方与素质教育思想最为接近的是19世纪以来倡导的“全人教育”,即倡导以“育人”为本.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西方教育实践中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开放性的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当代语教育中,刘国正无疑是重要的话题。长期以来,他立足于语教育的现实,抱着求实爱真的热情、创新发展的意愿和开放吸纳的态度,探索语教育的规律与策略,倡导语教学的“实”与“活”,倡导语教学的现代性与生活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建构了自己的语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科学教育,是将传统的“科学”与“人文”融为一体的新的科学教育。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实施这种科学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是一个人、一个民族良好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隆升 《教学月刊》2002,(12):50-53
语学科的人教育越来越受关注,尤其是近几年来自语教育界的高度重视与认真思考。许多语教育专家纷纷撰阐述对语的人教育的看法,有人甚至把人精神教育视为“新语教育”的本体论。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人教育这一问题则似乎还未寻找到一个较理想的答案。  相似文献   

6.
人是一种价值存在。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发展这一“永无止境”的过程中,人精神和人关怀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坚持“以人为本”必须树立现代教育发展观念,坚持教育公正和教育人道主义,强化教育崇善和民主意识,增强教师自身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7.
潘涌 《教学月刊》2000,(11):16-17
学教育的缺席长期以来成为语教育中的一大遗憾,它使语教育内涵贫瘠、审美品位下降、人精神流失,以致近年来人们不断感叹过去的语教育是“学的悲哀”和“学生的桎梏”。新编高中语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充分吸纳了语教育界的新观念和新思维,力矫此弊,重还语教育以鲜明的学性特色,从而成为教育转型、世纪转换之际学教育的一个崭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对语而言,网络只是工具,但对网络而言,语却面临着人精神的重建。因此,语教学的任务就意味着对“化”的救赎和重建。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语教学的人任务将不能在我们这一代语教育工作手中完成。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育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和相互联系,是教育过程的规律。”什么是个性?“个性即是人性在个体上的表现或反映,它是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的一系列稳定的特点的总和。”发展个性,“就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地把人的差别性显示出来,从而使每一个人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长期以来,“划一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特点。语教育思想划一,语教育内容惟一,语教学材料统一,语教学方法单一。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有“共性”,缺乏“个性”。语教育个性化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相似文献   

10.
在大学教育中固然要倡导人文精神,但并不能否认大学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人文精神教育不应与职业教育对立起来,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依存的,人文精神教育不能被理解为“文科”教育或“传统精神”教育。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国家教育部 2 0 0 0年 3月正式颁布的新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观念、人的本质力量的论述 ,从教师、教材、学生这三个方面论述了语文教育应该是人的教育。这种人的教育应该体现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动态关系中 ,应该具有人文精神、人文价值并体现人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总趋势,是追求人文精神的渐趋复归,素质教育重在培养“人“而不仅仅是“人才“.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冲破科学主义的樊篱,强化和贯注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充分挖掘大学语文的人文、人性因素,以适应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这既是大学语文自身学科特点的要求,也是整个社会及时代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给了我们“大语文观”,给了我们现代意识,给了我们创新精神,语文教学在课改下讲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探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注重实践性和综合性。怎样贯彻课改精神,实现语文教学的新突破呢?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了几点思考,想与读者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14.
新兴的小教本科的职责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小学阶段师资,但由于很多客观因素的变化,导致毕业生专业情意缺失,教育理念陈旧,知识底蕴不足,教学技能短腿,文本解读随意,认识学生不足,应变能力欠缺。这些无疑会对基础教育、尤其是对小学语文学科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人文精神培养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要想在小学真正实现人文精神教育,必须从源头抓起,全面提升小教本科生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语文素质教育的落实最终要体现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这一层面上来,古代教育理念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尊重、理解、丰富和发展古代教育思想,加强诗化教学,不断内省,建立和谐民主的语文课堂和重视人文教育,是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力、精神生命力和社会生命力的统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所蕴含的价值在于,关切人的自然生命力,激扬精神生命力,升华社会生命力,孕育了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启示我们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尤其要珍爱、尊重和升华生命。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属于抽象的理论概括,相关的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思想史等课程都有较完整的论述。采用教师讲解→项目导向→课堂展演→后续提升四步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实践教学,针对中国文化基本精神彰显"人"的价值,以"德"作为衡量言行的尺度,再以"和"作为评判的范畴,可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这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基础和工具,与人的精神发展密切相关。低年级是识字的关键时期,突出识字教学重点,有助于促进儿童语言、思维、精神意识在高起点上快速发展,从而为人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是大学文学教授尝试进行中学语文教育的实验报告。它指出当今语文教育存在遮蔽人文精神、遮蔽创造力、遮蔽能力、遮蔽文本、遮蔽母语等"五蔽"现象,提出了用现代民主与科学精神来进行"去蔽"和"立人"的观点。实践中,他走进中学课堂与中学生共同研读鲁迅,领会鲁迅精神,"与鲁迅相遇",为大中学现代文学教学特别是鲁迅作品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新形势下,职业学校语文教师必须与时俱进,语文教学不能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