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打破了以往“必修包打天下”的格局。必修强化“共同基础”,选修则注重了“多元”与“选择”。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不同学生脱颖而出,使所有学生能够各得其所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修应该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  相似文献   

2.
陈智 《广东教育》2011,(10):37-3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一系列的选修课程,是此次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体现高中新课程标准“共同基础,多样选择”这一理念的重要课程形式。粤教版《短篇小说欣赏》(选修5)是在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两个小说单元基础上的拓展和提高,它从属于课标中设置的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系列。  相似文献   

3.
高中新课程中设置的语文选修课程体现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课程理念。是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开好选修课,已经成为实现语文课程理念、推进高中新课程向前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张莉娟 《现代语文》2011,(9):145-14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设计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不能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的补习课和应考的辅导课,也不能简单地照搬大学里的选修课。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就语文选修模块中的古诗词教学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有的放矢讲求效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给选修课程的定位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如何做到有效的拓展与提高,我觉得第一步骤应是教学目标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选修系列4—4“参数方程”,它相对于原《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是新增内容.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完成必修系列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为希望在理工、经济等方面发展的学生设置的,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学好新课标,  相似文献   

7.
赵文昕 《考试周刊》2013,(13):26-27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从2010年全面推开至今已两年多。新课改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选修课程设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分为必修、选修两类。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选修课教学是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如何选择、开发选修课的教材,如何进行选修课的教学,如何指导高中学生学习选修课,选修课的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有哪些,这些问题一一出现在教育实践中。因此,积极地应对研究,对于选修课课程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对于高中学生语文能力、文化精神的培养,对于高中语文教师的个体发展,对于丰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高中英语“听”能任意选修课开设的基础:理论与现实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的《课程设置及其说明》明确提出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选修学分I,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选修学分Ⅱ,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中明确要求:“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从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关于选修课程的设计与教学其实是对必修课程的重复,比如作为文言读本的《〈史记〉选读》,  相似文献   

10.
<正>一、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1.选修课程"必修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选修课程"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有选择地学习是选修课的基本特征"。但在选修课教学实践中,教师都依然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对学生选课指手画脚,学生实际上没有多少选课权。非但如此,教师的选修课教学方式也"必修化",以课堂形式为主,以讲授法为主。这样的选修课也少有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空间。2.选修课程低效化选修课占着语文课程过半课时,但从教学实际情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种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高中语文新课程全面实施后,高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可分为两大类,即必修课和选修课。选修课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特色部分,但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语文老师依然新教材旧教法,选修当作必修上!篇篇教,篇篇讲,老师和学生都是不堪重负。因此,如何正确合理地上好高中语文选修课,冷静而理智地应对选修课教学,就成了当务之急。下面,我就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诗歌部分的具体教学略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教学面对的实际 1.课程定位。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文章写作与修改》(人民教育出版社)属于“语言文字应用”选修课程系列,重在培养这三项能力中的“语文应用能力”(涉及、兼顾其他两项能力),是高中所有语文选修中实践性最强的一门课。  相似文献   

13.
始于2004年秋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设置从试点到现在已经整整三个年头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实施建议”中对高中语文选修课的规划和建议,把语文课改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较之以前出台的有关选修课的规定(例如1996年版《全国普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具有无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完全可以说,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也就是说,选修课在确保"基础性"的前提下,必须把重点放在"选择性"与"个性化"上,逐步实现自主、个性的学习。同样,《外国小说欣赏》选修教材是基于学生自学而编制的,是对必修教材的补充、拓展和深化,让学生能够"得法于必修,得益于选修"。因此,选修课程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自学和探究活动,可以这么说:没有自主探究活动的选修课教学不能说是真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下简称《化学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划分为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设置的选修课程为《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等6个模块。这种新的课程模式不仅为选修课取得了与必修课同等的的课程地位,而且为开好选修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化学课标》体现了这种设计意图,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选修课程的重要表述有:“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选修课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初,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对高中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进行重大改革,提出从“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建课程。“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要求“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建立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相似文献   

18.
刘忠华 《现代语文》2008,(10):153-15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由“语文1”罕“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构成。每个系列义可以设计若干模块,并要求每个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灵活开设选修课。同时,  相似文献   

19.
高中历史选修课程设置和安排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高中历史课标”或“课标”)明确规定在普通高中设置历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与历史必修课程一样,“课标”对历史选修课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相当细致的安排。相关文字主要集中在两处:一处是在“前言”部分的“课程设计思路”一目中,提出了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开设的宗旨、确定了基本内容、学时和学分安排。一处是在“内容标准”部分的“选修课程”一目中,详尽地列出了高中历史选修课的内容标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等。[1 ]在我国,历史选修课早已有之,并非自本“课标…  相似文献   

20.
当今高中学生的群体中存在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由于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些发达地区甚至趋于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中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出现明显的参差不齐,《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由必修系列和选修系列课程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即使是必修系列,文又说:“目标多元化,是指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对数学的不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