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顾赵文化研究的历程并综述赵国起始年代的四种观点,提出赵文化的发生与孕育于晋文化之母体内,赵文化的初步形成期在赵立国到迁都邯郸前;赵文化的正式形成则以赵建都邯郸为标志.并对促进赵文化个性发展的因素和赵文化最终在邯郸正式形成的因素,尤其是从物质与精神、内涵与载体等对赵文化的独特性分别阐述.  相似文献   

2.
《邯郸学院学报》2014,(4):106-106
2014年3月,《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正式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工程,6月,邯郸学院校长、学报主编马计斌教授在北京与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张东纲司长共同签署了名栏共建协议。为了进一步提升"赵文化研究"专栏的学术质量,推动赵文化研究向纵深发展,《邯郸学院学报》编辑部和赵文化研究中心于10月19—21日策划组织了由邯郸学院、中国秦汉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国际论坛,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香港地区、日本及韩国的近70位专家学者云集邯郸,共同探讨汉代赵国与邯郸文化。  相似文献   

3.
今天研究赵文化,不仅在于认识赵国历史的特殊性和它的文化因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体现邯郸未来城市发展所反映的文化风貌.通过深入挖掘赵文化的深刻内涵,探索形成未来邯郸城市鲜明的特色,即具有"战汉遗韵"与生态环境较好的现代化都市.  相似文献   

4.
赵文化是邯郸历史文化的精髓,赵文化精神则是邯郸历史文化的灵魂,作者在对赵文化“开放、进取、包容、融汇”的精神内涵进行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主要从几个方面对赵文化精神形成的历史原因进行了探索分析,以期更全面地认识和弘扬赵文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5.
《邢台学院学报》2016,(2):146-149
邯郸雄起于战国,居晋冀鲁豫之核心地域。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底蕴深厚、兼容并蓄、集东西南北文化之长、融雄浑与柔美为一体的古赵文化。邯郸的豫剧发展同样演绎着赵文化博采众长的生命轨迹,在化俗为雅求美求真的艺术理念指引下,一种极富赵文化底蕴,唱腔与表演并重、雄浑与柔美并举的"新豫剧"在邯郸诞生,因其独特的艺术特色被命名为"豫剧北派艺术"。论文从学术角度对"豫剧北派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4月23-24日在邯郸隆重召丌,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等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对1987年全国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详见《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白中红博士撰写的《赵国故地纵论赵文化—记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一文)。邯郸学院为本次会议提供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辛彦怀教授主编的《赵文化研究》;《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胡广文副教授等编著的《赵文化资料汇编及注释》;张润泽、董林亭、胡广文、…  相似文献   

7.
陈斌 《教育教学论坛》2012,(33):199-200
本文对邯郸最具代表性的赵文化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分析,总结出务实、诚信、拼搏、创新的邯郸文化精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邯郸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提出了邯郸城市精神塑造的各种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抓住地方特色深入开展赵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邯郸赵文化是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也是邯郸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根基,赵文化研究是邯郸社科研究领域的一个制高点。作为地方高等院校,开展赵文化研究属于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9.
本报邯郸10月13日电(记者 蔺玉堂)刚刚出版的《赵文化研究》第一集,汇集了《邯郸师专学报》近5年来发表的40篇研究赵文化的论文和研究成果。邯郸师专加强地方文史研究,已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其学报已成为赵文化研究的主要阵地。《赵文化研究》的主编辛彦怀、康香阁告诉记者,以邯郸为中心的赵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10.
辛彦怀教授、康香阁副编审主编的《赵文化研究》一书于2003年9月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邯郸师专自建校以来编辑出版的第一本赵文化研究专集,也是《邯郸师专学报》对赵文化研究的一项新贡献。  相似文献   

11.
《邯郸学院学报》2005,15(2):F003-F003
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于2005年4月23—24日在邯郸隆重召开,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著名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李学勤教授等11个省市的60多位专家出席会议。这次会议对1987年全国第一届赵文化研讨会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详见《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白国红博士撰写的《赵国故地纵论赵文化一记全国第二届赵文化研讨会》一文)。  相似文献   

12.
2014年3月10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正式名单25家,《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成功入选,位列第4,是进入前10名中唯一一家地方高校学报;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第1期更是破天荒地从《邯郸学院学报》中精选出5篇研究赵国思想家荀子的文章,翻译成英语设置专栏发表,向世界传播荀子思想研究的新成果,康香阁编审应邀撰写了长篇综述,并担任栏目主持人。《邯郸学院学报》将赵文化研究和荀子思想研究推向全国,走向世界,是对邯郸学院学术史的重要贡献,也是对中国荀子学术史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邯郸享有"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美誉,赵国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从丰富精彩的赵国成语典故中,归纳分析了赵文化精神的内涵,同时简要阐释了赵文化精神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做出的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山西境内有着丰富的赵文化遗存.2008年8月,邯郸学院赵文化研究中心一行三人前往山西晋中及晋东南地区,对先秦时期的赵氏、赵国的部分遗址进行了一番实地考察.主要考察了和顺县赵奢垒遗址、和顺县仪城赵简子平都城遗址和沁县乌苏阏与古城等,并顺便考察了襄垣县邯郸村,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现场考察、记录和测量,取得了相关数字资料,解决了赵文化研究方面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丰富了赵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地域性、功利性、艺术性共同构成邯郸倡的主要内涵。邯郸倡形成和产生的主要地域为先秦两汉时期赵、中山风俗区,是这一区域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文化现象。邯郸倡出身低贱,为了追求富贵,他们善于经营,工于心计,精于修饰,献媚权贵,有着逐利而生的功利性特点。他们还擅长鼓瑟与跕躧,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6.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刊登的李学勤先生的《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一文被《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全国高校社科学报概览”摘编论点: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李学勤:《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指出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其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  相似文献   

17.
《邯郸学院学报》2011,21(4):129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5期第202页“学术专栏介绍”栏目第一条以“《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一’为题,介绍、转摘了《邯郸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3篇赵文化研究文章,原文摘编如下:《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专栏究”专栏  相似文献   

18.
《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刊登的李学勤先生的《赵文化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一文被《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摘编论点:赵文化的特点李学勤在《邯郸学院学报》(季)2005年第4期撰文指出,赵文化的兴起与草原文化有关。在古代,赵氏作为一个宗族,其活动的地点始终与草原上的戎狄联系在一起。正是华夏文化和草原文化这两种完全不同的文  相似文献   

19.
近期,《共和国期刊60年》(1949-2009)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出版,《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专栏光荣载入该史册,是河北省高校学报唯一一家入选的特色栏目。  相似文献   

20.
12月 2 4日 ,我院举办了“邯郸赵文化研究所”挂牌仪式 ,这是我院一次非常重要的学术活动 ,产生了极大影响。活动仪式由副院长刘兰明主持 ,院党委书记岳平首先在会上致词 ,欢迎来自我市各单位的嘉宾莅会。副市长辛宝山就此向我院发来了贺信。院长兼赵文化研究所所长王志勇的主题学术报告 ,主要对我市的赵文化研究及全国文化研究情况作了回顾 ,并就研究所的筹建过程和启动后的主要任务进行了介绍。邯郸赵文化研究所是我院投资组建的一家以研究赵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研究机构 ,去年 1 2月开始筹备 ,今年 4月经原市科委 (现科技局 )、市民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