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教师在课堂上从事的是教书与育人的双重劳动,尤其更重要的是育人。要为祖国建设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教师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修养,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本身的道德意识,即所谓“献身精神”。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对人类的命运、社会的前途,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  相似文献   

2.
小学藏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必有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有其独特的职业修养,这包括了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学藏文教师应该具有的文化知识修养、教学能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的高层次的小学藏文教师所应具有的教学艺术方面的修养及师德修养。加强小学藏语文教师师德修养对西藏区情来说非常重要。笔者从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事业、与学生、与同事、与自身的关系上论述了小学藏文教师师德修养三个方面的"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  相似文献   

3.
于相斌 《家教世界》2013,(6):287-288
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才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因此学校的党组织要把加强培养教师的师德修养当作大事来抓。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形成教育能力的决定因素,而教师的师德更是教师的灵魂,常言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育创新人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师表形象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既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实践技能,因此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和师德修养,也就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一、献身教育是良好师德形成的思想基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事业”。人们常把教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所以,教师从自己执教之日起,就应该对教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彻底清除“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正如陶行知所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何时如果教师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只有具备了这种奉献精神,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二、热爱学生是良好师德形成的基本要求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也不会产生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要加强师德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要造就千千万万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其根本保证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振兴21世纪的中国教育呼唤高尚师德。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必须要强化人民教师的师德建设,因为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修养非常重要,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的和谐开展、社会新人的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的师德可归结为三个“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事业心,热爱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上进心。小学语丈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处处为人师表,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的表率,才能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师德修养,即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修养。教师的师德修养,具有激励教师敬业乐业,控制和调节意识、情感和行为的职能。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制约着教师的知识、才能的发挥,制约着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是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中学教师的师德修养包括哪些方面?目前各种书刊上说法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最基本的有三个方面:忠诚事业,献身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教书育人。  相似文献   

8.
教师树立高尚的师德,必须重视教师的师德修养,具有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首先必须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才能使学生“信其道,乐其道”,爱的教育是推动教学成功的巨大推动力.其次,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并勇于纠正自己的不足.再次,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高尚的师德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9.
各行各业都有它本行的道德,即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当然也不例外,要求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具备良好的师德.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呢?我从小学教师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首先,作为人民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是教育工作者起码的职业道德.因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热爱学生则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这两点,就不可  相似文献   

10.
丁凤娥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32):106-106
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这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意愿和个人的行为,而且是党和国家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修养的核心,更是教师履行道德规范的前提.作为一名教师,关键在于心中充满对祖国、人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把崇高的精神追求作为人生的第一追求.只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相似文献   

11.
一、目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表现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大量的教育实践来看,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看是好的。大多数教师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广泛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信赖,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师德师风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育人意识差很多教师长期以来把教师工作单纯理解为“教书”或者是重“教书”轻“育人”,认为“育人”那是班主任、辅导员、政教处、学校领导的事。工作上是有课则来,无课则走,甚…  相似文献   

12.
<正>著名教育家吕型伟曾经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足以说明人民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的光荣职责,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培养者,社会规范和价值的传递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具有渊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一、什么是师德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关于师德建设时指出:教师要忠于职守,献身人民事业;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能  相似文献   

13.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本身的改革和发展,对教师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书育人这项职业,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师德修养和从事教育工作所必须的知识结构与水平,还应具备传道授业解惑所必须的技能和方法,因此,教师有无过硬的职业技能和基本功,对于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就成为当今学校管理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高职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风范和高尚的人格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去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师德建设应从培养正确的教师职业精神、确立科学的育人观,加强自身修养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15.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和履行其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新时期师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为核心。该核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要求教师要树立“为人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观念。这是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和思想基础,它  相似文献   

16.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是做好教育的基础。新时代对师德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德才兼备的“人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德能兼备的学生。发展师德修养主要靠教师个人自主、自律的进取心和学校文化环境的熏陶。要构建形成良好师德的学校文化,包括正确的观念文化、浓郁的学习文化、严谨的研究文化和奋进的团队文化。教师的师德发展既要重视教师师德的隐性成分,即观念认同、价值取向的文化建设,也要重视教师师德的显性成分,如语言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如何发挥好“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师德修养。 一、师德修养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教育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率先垂范,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耀眼的旗帜,是效法的榜样。教师职业中提倡的:“要以德化人,以智育人,以行感人,以理服人”,所指的德、智、行、理就是教师本身的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政治素质和教育思想水平的表现,也就是教师教育工作中行为规范的总和即师德。 教师的师德水平对被教育者有着深、广、远的影响。这是因为师德的影响直接见诸于学生性格品质的塑造,而且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18.
论"两课"教师的道德情操及其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良好的师德风范是塑造优秀的“两课”教师形象、提高“两课”教学实效的关键。作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教学的“两课”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同时融入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之中。为此,“两课”教师要多方面进行自我修养,磨炼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9.
刘静 《成才之路》2010,(35):10-1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而作为一个教师要真正做到热爱学生,具备良好的民主意识是一个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对“师德修养”的理解,一直众说纷纭,新时期,大家对此的认识更是不断更新、提升。我认为,教师要确立良好的师德修养,必须重在实践,而正确的教育理念又是一个教师践行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因此确立现代教育理念是提升师德修养的起点和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