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 学生在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程中,除先天智力因素外,后天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目标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阐述了在音乐教学中,因材施教,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培养良好的情感;榜样示范,培养坚强的学习意志;春风化雨,铺就自信的基石;循循善诱,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析音乐教育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它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从狭义上说,它是指直接影响和制约智力因素发展的意向性因素。非智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胜似智力因素。音乐教育在培养创造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合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所谓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教学活动.这一活动的成败是看学生取得的学习效果如何.影响学习效果的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也取决于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就是说、教学过程其实是这两种因素的协同作用完成的.什么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包括观察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基本要素)以外的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心理  相似文献   

4.
邱明霞 《学周刊C版》2010,(11):141-142
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心理因素,而非智力因素指的是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信心和毅力、理想态度、自尊心、荣誉感、纪律性等心理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成绩的取得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结果。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始终起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加强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多关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从内因上来说受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制约。我们应革除仅仅把教育目标看成是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片面认识,把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贯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去,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非智力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有着特殊的功能。第一,它具有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功能。非智力因素虽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它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动力因素,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由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激发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比外部条件促发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结论证明学生学习的成功是依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取得的。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来说包括除智力以外的心理、环境、生理和道德品质因素。现代的教育是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而忽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则会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起到制约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这种培  相似文献   

7.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多元函数”。 近年来,我们在重视和发展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影响人成功的因素从宏观上可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后者主要指除智力以外个人的心理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根据近期的研究,非智力因素往往具有更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科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体育教学以其特殊性对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作用.文章对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它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称。它是人们的意向活动,包括人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果我们把体育教学活动看作一个系统,那么由智力因素组成的操作系统和由非智力因素组成的动力系统,就是组成教学活动这个系统的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没有操作系统,教学活动无法进行;没有动力系统,教学活动不可能发生,也不可能持续。智力因素的发展,可以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也有赖于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支持。在学习过…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在心理学研究中,非智力因素又称非认知因素、也有人称之为人格因素。从广义上说,凡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说,非智力因素指的主要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人才的成长具有独立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人的任何活动都是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在教学中只强调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是片面的。其实,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从广义上说,凡智力因素(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它是相对于人的智力因素而言的。从狭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五种基本因素。沈德立说:“成才的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的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认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琴 《新疆教育》2012,(21):155-155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切心理活动因素。相对于学生现实的学习能力而言,教学过程中学生尚未表现的潜在学习可能性称为学习潜能。学生通过自身努力或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13.
学生获取知识,不仅受智力因素也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心理因素的总称。它包含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学习习惯等,学生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是两  相似文献   

14.
每年中考过后,就会听到一阵阵的惋惜声:“平时前十名的学生,怎么会没考上呢。”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是非智力因素在作怪。心理学告诉我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属于心理因素,智力因素指导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导智力因素。也就是说,人的心理与行为归根结底是受非智力因素所支配的,如果人的非智力因素正常、健康,那么人的心理行为就会正常、健康,反之亦然。据此在培养学生心理方面,我们必须着重放在非智力因素上。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习效率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要着重放在平时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直接参与,还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作用.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给以特别的关注.从广义上说,凡是智力因素(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只把动机、兴趣、意志、性格、  相似文献   

16.
初中化学是中学生的启蒙学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初三学生开始接触化学的好奇心理,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打好基础。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效果则是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智力因素主要是指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都可以称作非智力因素,主要是动  相似文献   

17.
金辉 《教育探索》2003,(8):77-78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体现整体性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方面应做到和谐统一。1.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并举教育的成功途径有很多,不可忽视的一条途径是扎扎实实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从内因上来说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的制约,我们应摒弃把教育目标看成是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片面认识,应把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8.
曲世礼 《现代教育》2003,(14):48-48
所谓非智力因素,即人们常说的“情商”。它是指智力因素(知觉、记忆、思维等)以外的能作用于学习的条件,它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毅力、性格等方面的心理因素。成才的过程正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也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个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一个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好坏,不但与学生的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也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样,也是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志,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仅能帮助智力因素的提高,而且能促进整个身心的全面发展。可是长期以来,由于过多的强调了智力因素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导致了教育上的一种偏差,因此,在从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探讨一下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做好这项工作有着现实的、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目标 心理学家把智力因素(感知觉、注意、想象等)以外的心理品质,诸如兴趣、意志、情感等统称为非智力因素。综合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及教学的实际,我认为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及培养目标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0.
人的智力因素是由一系列社会活动积累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由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等构成。人的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由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构成。特定条件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者结合,便产生巨大的爆发力,推动和促进人的事业获得更大的成功。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但要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也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本文从如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谈几点浅显意见。明确目标、激发动机动机是促使人们进行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力。激发动机就是通过外因促使内因而起作用,把大脑中已有的潜力转变为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