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即在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中。关于历史。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我们究竟教给我们的学生多少,借用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话:这是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是英国人,但这位戏剧大师笔下最出名的人物,却毫无疑问是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丹麦王子这句忧郁的台词,穿越时空,又成为盘亘在人类面前,一个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2009年12月7日至1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5次缔约国大会在哈姆雷特与安徒生的故乡——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齐聚在贝拉中心现代化的白色玻璃建筑里,  相似文献   

3.
豆豆:Hello!我叫钟敏儿,这是我第一次向大家推荐心目中的好书。我要推荐的是世界名著《王子复仇记》。谁都知道,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戏剧小说作家,而《王子复仇记》则是他的著名悲剧作品之一。《王子复仇记》的主人翁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也作:哈姆雷特)。哈姆莱特的父亲是个很好的国君,也是哈姆莱特王子心中最完美的人。在一场精心策划的宫廷阴谋中,父亲永远离开了他,而王位则由他的叔父继承了。父亲的死让他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他把自己的私仇和社会上的普遍罪恶现象联系起来,看出了“这是一个颠倒混乱的时代,丹麦和全…  相似文献   

4.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莎士比亚笔下丹麦王子的思考,提示了人面临选择的根本处境,或面临选择的焦虑。这当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却在文学中获得了更普遍的表现。在我阅读过的文学经典中,不曾记得有哪一部没有写到过选择。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丹麦的约阿希姆王子与来自香港的亚力山德拉小姐在丹麦隆重举行皇家婚典,轰动了丹麦以及世界.笔者当时有幸目睹了这场皇家婚典的精彩场面.丹麦仍保留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制,丹麦王子的婚事自然备受丹麦公众关注.当丹麦媒介在去年5月突然爆出丹麦约阿希姆王子与亚力山德拉小姐订婚的消息后,此事立即成了全丹麦持久不衰的新闻.  相似文献   

6.
哈姆雷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难题。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突遭横祸,父亲去世,叔父篡位,母亲改嫁,令他痛苦不已。一日,过世的国王的鬼魂出现向哈姆雷特诉说自己死亡的真相,原来是现任国王,  相似文献   

7.
选择与创造     
丹麦王子汉姆莱特有一句深沉的独白:“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这句话的汉译为“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其实这不只是“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存在“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名言频繁地被我们的语文教师使用,几乎成为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的不二法则。每个读者阅读《哈姆雷特》这篇文章,都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哈姆雷特是谁?不管大家解读出多少个千姿百态的哈姆雷特,但他首先是哈姆雷特,而不是别人。他是替父报仇的忧郁彷徨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不是意大利的浪漫公子罗密欧,更不是贾府风流公子贾宝  相似文献   

9.
我曾写过一篇短文《且看王子怎样复仇》介绍莎士比亚的名剧《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子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东方王子,即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的主人公罗摩。他在失去王位的时候,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与西方王子哈姆雷特不太相同。将他们作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有机会去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别忘了去郎宁海滨公园,那里有一座丹麦艺术家爱德华德·艾里克森雕铸的美人鱼铜像。美人鱼披着一头美丽的长发.睁着一双深情的眼眸,凝视着波涛汹涌的大海,无论风霜雪雨、酷暑严寒,眉宇间包含着忧郁.微笑里显露出一点羞怯,那专注的神情,让人联想到美人鱼似乎在迫切地期待着王子的归来。  相似文献   

11.
克隆堡宫     
在一个月光暗淡的深夜,阴风阵阵,丹麦先王的鬼魂时隐时现,哈姆莱特王子在古堡的顶台倾听鬼魂诉说自己被害的经过,并发誓为父王报仇……凡看过悲剧《哈姆莱特》(即王子复仇记)的人,无不对这个阴森的古堡留下深刻的印象。莎士比亚的这部不朽作品就是以丹麦克隆堡宫为背景创作的。克隆堡宫也因而闻名遐迩。为此,人们在古堡外院的墙上塑造了一副莎士比亚的浮雕像,以志纪念。克隆堡宫的原址是一座名为克罗的古堡,由于地处丹麦西兰岛的尖端而得名。该堡建于1420年,对防止海盗肆虐,保护海上运输起过重要作用。国王菲德烈二世(1559—1588)选中了这个…  相似文献   

12.
悲剧《哈姆莱特》(1601)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取材于“古史”、“古剧”本事。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最初载于丹麦历史家莎克索·格拉马提卡的《丹麦史》(约十二世纪末),十六世纪传入英国,相传英国剧作家托马斯·基特把它编成悲剧《哈姆莱特》,以血腥的个人复仇为主题。在古史传说影响下,莎士比亚根据基特作品改编的同名悲剧也写王子复仇,但他认为复仇行动应出自锄奸除恶的正当目的,必须赋有重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在莎士比亚的三十七部剧作中,分量最重的是《哈姆莱特》;在这些剧作所表现的典型人物中,最有时代概括性的也是哈姆莱特。剧中的哈姆莱特写的是丹麦王子。这是一个取材于历史传说的剧本。丹麦人沙克逊·格兰姆克在八世纪初期第一次记录下这个古老的传奇。传奇中叙述年青的王子,佯装疯子,麻痹并杀死了作为他仇敌的叔父,为自己的父亲报了仇。传奇以王子的顺利成功而结束。在十六世纪七十年代,法国作家倍尔弗耳,在他的《悲惨的故事》中转述了这个传奇。以后十年中,伦敦舞台上演了关于哈姆莱特的剧本,剧本可能是汤姆斯·吉特写的,现己失传,仅存作家汤姆斯·罗兹在五九六年说的一段讥笑话,“鬼魂在舞台上诉苦地叫着:‘哈姆莱特复仇吧’!正象一个贩卖牡蛎的女商人在叫卖一样。”莎士比亚一六○一年写成了《哈姆莱特》,他一定是利用了这些材料。不过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既不是史料的复活,也不是真正的丹麦王子,而是来源于英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并且是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为什么这样说?根本原因在于莎士比亚把他的时代的先进人物,换上一  相似文献   

14.
《招生考试通讯》2010,(3):45-45
有一个穷孩子.父亲是鞋匠。父亲去世之后.母亲为了生活不得不带着他另嫁。有一天,他有机会去晋见王子.他满怀希望地在王子面前唱诗歌.朗诵剧本。  相似文献   

15.
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写的《王子复仇记》家喻户晓。它主要讲了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父亲突然去世,接替王位的是毫无德能的叔父。有一天。哈姆雷特王子在守夜时,得知父亲是被叔父所害,便开始了复仇。他最终杀死了叔父,而自己也身染巨毒,告别人世。剧本写得很悲壮,我为哈姆雷特王子不能担负起国王留下的事业而深感遗憾。在惋惜中,我感到做事千万不能鲁莽行事,也不能感情用事。哈  相似文献   

16.
时间的脚步悄悄走进六月,也走进了童话的世界。"我是一个预言家,我能预卜未来,能在黑暗中洞察一切,但我不是预言家。"本期经典阅读《为人们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去想象--安徒生及其童话》,由丹麦王子安徒生带您走进他笔下的童话世界。  相似文献   

17.
莎翁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位忧郁的王子,忧郁是他主要的性格特征。马克思设想拿破仑帝国“没有帝国的胜利就好比设想哈姆莱特不但少掉了丹麦王子的忧郁,连王子本身都少掉了。”犤1犦可见,“忧郁”成了这个典型人物的全部魅力所在。1时代打击了他,让他陷入忧郁哈姆莱特的天性并非深思熟虑,也非忧郁寡欢,但一次次的现实打击让他不得不开始思考,以至于陷入到深深的忧郁之中。毕业于德国威登堡大学的哈姆莱特起初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心中有着对美好理想的期盼和对甜蜜爱情的憧憬。但父亲突然死亡,叔父篡位使哈姆莱特的理想遭到了沉重的打…  相似文献   

18.
王世勇 《甘肃教育》2009,(18):60-61
一、太阳王子式的诗人 海子在《诗学:一份提纲》中写到:“我所敬佩的王子行列可以列出长长的一串:雪莱、叶赛宁、荷尔德林、坡、马洛、韩波、克兰、狄兰……席勒甚至普希金。雪莱从纯洁的气质上堪称他们的代表。他们的疯狂才华、力气、纯洁气质和悲剧性的命运完全是一致的。他们是同一个王子的不同化身、不同肉体、不同文字的呈现,不同面目而已。他们是同一个王子.诗歌王子。太阳王子。”  相似文献   

19.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部杰出的悲剧作品,哈姆莱特也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历代有关<哈姆莱特>这部悲剧作品的研究论文层出不穷,有关哈姆莱特这一悲剧形象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普遍的一种看法是哈姆莱特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忧郁的王子、延宕的王子、行动的王子.在此基础上,本文试图从社会的、时代的、宗教的等几个方面来探讨哈姆莱特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丹麦是北欧一个只有约520万人口的国家.它以良好的社会福利体系著称.号称包揽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也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2010年11月20日至28日.我应丹麦哥本哈根孔子学院和丹麦尼尔斯中学的邀请.踏上了丹麦.开始了我幸福的旅程。在哥本哈根商学院、在尼尔斯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