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反切与反语     
反切,是汉语传统的为汉字注音的方法。它用两个汉字来替另一个汉字注明读音。反切上字表明被切字的声母,反切下字表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即被切字与反切上字有双声关系,与反切下字有叠韵  相似文献   

2.
反切与音变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切是东汉末年产生的一种汉字注音法,“反”和“切”都是拼合注意的间思,反切注音的基本原量为:反切上字代表切字声母,反切下字代表切字的韵母和声调,反切产生的时代距今已1800多年了,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汉字读音也在发生变化,而被切字,反切上字,反切下字义各有自己的音变条件,因此,用古反切来拼现代音,许多切语就拼不出被切字的准确读音,甚至切出来的音在今天汉语语音本系中根本就不存在。  相似文献   

3.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的方法是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这个方法大约兴起于汉末,开始的时候叫做“反”,又叫做“翻”。唐人忌讳“反”字,所以改为“切”字。“反”和“切”只是称名的不同,其实同义。在制定国语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以前,我国使用反切注音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许多古书传往和旧辞书都用反切注音,因此对于反切有必要作一番探讨。反切注音有个根本原则:“上字定声,下字定韵”。也就是,反切上字要用跟被反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反切反切是我国传统使用的一种注音方法。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用汉字来注音。反切就是用两个汉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唐代以前称作“××反”(或“××翻”),宋代以后称作“××切”。“反”和“切”虽称名有不同,其实是同义词,都是注音的意思。反切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公元二世纪),汉魏以后才盛行,后来经过不断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海英 《学语文》2008,(1):45-45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即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作为被切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及声调作为被切字的韵及调,切出被切字的读音。如“海”。用反切注音是“呼改切”,其中 “海”是被切字,“呼”是反切上字,“改”是反切下字。目然,这个反切所注的音与今音hai仍然相合。然而由于语音的历史演变.本来依据反切下字可以得到被切字正确读音的一些反切。现在却难以拼出与被切字相同的读音,因此一些老师在利用反切注音字典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6.
《韵补》声类与南宋声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韵补》,南宋吴棫(才老)撰,是讲古韵分部的.它在古韵分部史上的价值,历来很受重视,至于它的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南宋声母问题,则很少有人注意. 《韵补》一东:“江,沽红切……凡反切皆用今音,后仿此.”这就是说,《韵补》用今音注音.它着重用反切下字标明古韵的部居.至于反切上字,即声母问题,则比较复杂,应注意下述几种情形.  相似文献   

7.
反切是一种汉字注音方法,用两个字相拼,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反切字是为交际需要而产生的特殊文字,它采用反切的方法创造而成,形体上用两个整字、整字与偏旁或偏旁与偏旁拼合而成,字音是组成它的字的音的拼合。拼合造形、反切造音是其基本特点。反切字与合文、合形字、合音字有联系也有区别。反切字存在于汉字型文字中,体现出反切不仅仅只是一种注音方法。  相似文献   

8.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它是用两个字来给一个字注音。反切是怎样产生的呢?西汉以前还没有反切。当时的人遇到古书中难认的字,只能用“譬况假借”的方法来注音,换句话说,是采用同音字的方法来注音。这种直音法有很大的局限,因为有时找不到同音字,有时虽能找到同音字,但那些同音字却都是冷僻字,注了等于不注,于是,有了反切的发明。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说:  相似文献   

9.
与譬况注音或直音相比较,反切注音应该说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注音方法。它一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除个别的独字韵(如《切韵》残卷里的“拯”字)外,没有注不出来的字音。反切注音法早在汉魏时期就被发明出来,在当时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 反切的构造原理很简单,人们应用或理解它本来是很容易的。只要对一个字的声、韵、调三方面能加以区别,就可以了。作为一个  相似文献   

10.
一.反切,即古代的拼音。它以两个汉字为“音标”,上字取声,下字取韵,上下相拼,“切”出第三字的读音。其法简便,本与今日以音标拼注汉字的拼音方法原理一致,因而当时及后世广为流行。  相似文献   

11.
一、等韵图产生的文化背景众所周知,汉字的读音,由声、韵、调三者合成。《诗经》以来,诗人和民间歌手除了注重押韵外,还常用双声、迭韵来增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1]。因此,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人们初步掌握了把一个音节分为声、韵两部分的方法。及至东汉末,安世高等僧人在洛阳翻译佛经,把梵文的拼音法传入了中国,于是在本土经验和外来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产生了“反切”这种新型的汉语拼音法。它同以前用一个字给另一个字注音的“读若”不同,是用两个字来拼切一个字的读音,即“上字”表声,“下字”表韵和调[2]…  相似文献   

12.
汉字注音脱胎于譬况法、读若法和直音法。梵、汉语言的接触,促成了反切注音法的产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明清时期,随着传教士的到来和中西语言的接触,使得汉字的注音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它经历了从利玛窦、金尼阁、马礼逊到威妥玛、邮政式拼音,从切音字运动、注音字母到国语罗马字、耶鲁拼音的发展历程。汉字注音的历史见证了汉语的发展传播史,汉字注音的方法也基本上是朝着科学、完善的方向发展的。  相似文献   

13.
古人是怎样给汉字注音的? 我们的先人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常见的有: (1)直音法(2)叶(xié)音法(3) 反切法。 (1)直音法就是用同音字来注音。有的找不到同音字;有的注音的字比被注的字还难认,这就没意义了。 (2)叶音法是临时改变读音,不尊重约定俗成的正确读音。易造成语音混乱。 (3)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后一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成新的音,就是被注字的读音。多数情况下,古代的反切和现代的读音是一致的,只要我们掌握了反切的基本方法,一般都能切出现在的读音来。当然,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有的反切已经切不出现在的读音了。  相似文献   

14.
問題解答     
问:印度文字的拼音方法传入我国,對于我国研究反切和四(?)的影响如何? (福建南安二中) 答:印度的古文——梵文是随着佛教佛经而传入中國的,是一种拼音的複音节的屈折语。梵文的拼音法,给中国以影响,搞了反切法。雖然有人以为反切本出于中国,未受梵文拼音学理的影响,以為雙声叠韻就是反切所自出。其實反切虽与雙声叠韻的原理有關係,(如‘东、总翁切’,‘德’与‘东’是双声,即二字声母相同;‘東’与‘翁’是叠韻,即二字韻母相同)但把二字拼合為一音之法,實自梵文中学來。反切这名詞的(?)用,已不知起于何人,但东汉时就開始行用,可以断言。如杜林‘苍颉训诂’、郭顯卿字旨,许慎、高诱‘淮南鴻烈注’、郑立‘翚经音’、嚴虔‘通俗文’诸书。都已经有反切,因此隋唐以來一直多以魏秘书孫炎(叔然)的‘爾雅音义’书为反切之祖,不確。‘反’是反覆,也寫作‘翻’,‘切’是切摩,反切是用二字反覆切摩而成一音(李汝珍‘音鑑’反切总论),这显然是受梵文拼音的影响。但反切又决不是拼音,因为它不用固定的声母韻母的字母,到唐守温三十六字母,(唐末沙門守温的三十六字母等于三十六个声母)郑憔七音略以为就是出于(?)经的四十二字母。刘复在守温三十六字母排列法之研究一文中也肯定了守温字母是從梵文中增减而來的。三十六字母雖然‘唐以前未有言之者’(钱大  相似文献   

15.
反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所创制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注音方法,在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内,反切一直起着对汉字标音的重要作用,反切作为一种重要的注间方法虽已成为历史,但历史掌握一些反切方法对于阅读古籍和从事汉语史的研究工作来说仍然是有必要的,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要想通过古切语切出今音,必须根据音变规律对反切上下字作一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课本内容分两大系统:一个是文选,一个是常识。两者相比较,常识更重要一些。其重点所在:一、工具书工具书这一节主要是记住十来种工具书各自的特点。1、《说文解字》是通过分析汉字的结构说明每个字的造字本义。2、《康熙字典》先注音后释义。注音依次列《唐韵》、《广韵》、《集韵》等前代韵书的反切(反切是古代注音方法之一,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前一个字取其声母,后一个字取其韵母和声调)。然后解说字的本义,别音别义,有所考辨就在释文之末用一个“按”字表示。3、《汉语大字典》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目前我国搜集…  相似文献   

17.
反切拼音,清代陈澧说得很清楚:“切语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上字定清浊而不论平、上、去、入,下字定平、上、去、入而不论清浊。”这就是说,反切的基本规律是:反切上字必与所切之字同声母,同清浊;反切下字与所切字同韵母,同开合口和四声。周秉钧先生把它简化成“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四句口诀。  相似文献   

18.
【考点概说】“拼音汉字”题的考点主要有: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判断读音的正误、判断词语、短语、句子中汉字书写的正误;改正错别字;辨别异字(包括形近字)同音现象;会查字典。  相似文献   

19.
溯源识字     
这是什么?脚丫子?不,这是一个脚印,它“生”出了一个汉字,叫“止”!它可是许许多多汉字的“老祖宗”,用专家的话来说,叫“字根”。中国的汉字有5万多个,可字根只有300多个。掌握了字根,能更好地理解字的意义,更快地记住字的写法。这种识字方法叫“溯源识字法”。  相似文献   

20.
语音起了变化,反切上下字承袭旧制不变,则反切注音功能,在今音国语音系中必见削弱。古今音变,要在“声韵协变“、“浊音清化“;而反切依今音出切,其有宏观原则,即当视声韵调之彼此制约而上字定其声、下字定其韵。将此原则加以细化,表述为可供操作的出切方法,即有反切的现代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