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惯成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青少年在叛逆期可以虚度光阴,也可以在习惯养成中成就未来.通过阅读肖恩?柯维的《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来真正了解杰出青少年需要具备哪些习惯,并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制定一些训练计划来培养学生的习惯,改变学生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作者肖恩·柯维【本书简介】本书引自美国,是畅销书《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作者肖恩·柯维2006年最新作品。作者从全球千名青少年调查问卷中统计出这最重大的六个问题,结合自己亲身经历和采访青少年的心得,引导青少年思考如何做好人生中最重要的六个决定。作者用四百多彩图、诗歌、歌曲、电影片段和科学的心理测试揭示了这一潜藏的真理,通过真实案例探索解决这六个问题的方法。书中还提供“帮助台”,给予青少年实用性更强的资讯。本书是一本适合家庭教育、学校拓展和青少年朋友自我提升的具有高度前瞻性的指南。【作者…  相似文献   

3.
杜金华 《新疆教育》2012,(20):25-26
在《七个习惯教出优秀的孩子》一书出提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并对七个习惯进行诠释。本文从信息技术老师的角度,概述了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七个习惯”,把“七个习惯”融入到信息技术日常教学环节中,从而使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同时,获得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4.
美国小学生“品质教育”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部长赖立指出:“美国在21世纪的成功,取决于青少年良好的文化知识和道德准则。学校应该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自80年代末,美国校长协会首次提出青少年“品质教育”(CharacterEducation)或“道德品质教育”(MoralCharacterEducation)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在公立学校改正小学生不良行为与习惯,树立吃苦耐劳精神,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品质”。美国“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六大支柱,它们是信赖、敬重、责任、公平、关怀和公德。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内容完全超越了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的局限,并把它作为每位青少…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阅读了美国史蒂芬·柯维的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对事物的认知方法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七个习惯,即“积极主动”的态度、“以终为始”的愿景、“要事第一”的把握、“双赢思维”的互赖、“知彼解己”的沟通、“统合综效”的合作、“不断更新”的创造。  相似文献   

6.
刘佳 《小学生》2011,(3):23-24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我们作为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靳玉玲 《课外阅读》2011,(11):172-172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在这个竞争的时代,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在社会中“成龙”、“成凤”,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理想境界。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教师需重视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9.
最近几年 ,域外各国都尤为重视素质教育 ,把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当作“重头戏”。1 .美国的中小学成了学生的“代理家庭”早在 1 990年 ,美国 3 3位大学负责人在《致美国总统的建议书》中 ,就特别强调要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教育。针对美国单亲家庭愈来愈多、最终会把未成年的孩子推入无助的深渊这一现象 ,美国中小学顺势成了学生的“代理家庭”。新型家庭承担起了“家教功能” ,努力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青少年不单单是学习的孩子 ,更是完完全全的人。因此 ,美国中小学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在课堂上加大对青少年德智…  相似文献   

10.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里的诗句。《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于192 5年写成的。他以深厚、炽热、焦灼的感情,以拟人化的手法把帝国主义侵占的中国七块领土澳门、香港岛、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比作与祖国母亲失散的七个儿子。在诗中,闻一多先生以七个儿子的口吻,连续七次深情地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七子之歌》的创作闻一多先生1899年出生于湖北,1912年成为北京清华学堂第二届学生,192 2年赴美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闻一多既目睹了资本主义的文明,…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2010,(1):F0003-F0003
2008年10月开始,太原市杏花岭区北中环街小学承担了全国养成教育课题研究。学校在认真学习“杰出青少年的十二个习惯”的基础上,由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训练愿望,选定培养重点——“认真写字”。学校从专家引领、转变观念入手,使全体师生认识到书写汉字的过程.就是进行艺术陶冶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对认真做人做事的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养成教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青少年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3.
《青少年修养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教育部已经正式印发。这是一九六二年中学开设道德教育课以来的第一部关于青少年修养的教学大纲。它必将对搞好青少年修养课的教学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一、必须明确青少年修养课的目的和任务。“大纲”明确规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初步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革命的理想和情操,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青少年修养课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相似文献   

1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由教育部科技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中国科协青少年部和中国科普研究所联合发起的“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活动显示:我国有七成多的青少年不知如何创造,缺少运用技术“计划和行动”的能力;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和技术创新全过程的青少年分别低于29%和26%.青少年亲身体验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比率不高,创造力不强,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非常严峻的课题.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提升了技术课程的教学的地位,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  相似文献   

15.
“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命运.”小学六年便是人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就是奠定人生事业的基石,作为小学教师,应着力打造学生坚实的人生砌基. 一、争做杰出少年儿童,与不良说“bye-bye”.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高考制度的改革,多元智能教育给学生带来了很多学习的机会,分数不再是衡量好坏的唯一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四次大会,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任建新在工作报告中说:1990年全国法院“共受理一审刑事案件45.9656万件,比上年上升17.09%;”“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人犯58.2184万,比上年上升26.62%。”又据去年报载某市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率高达73%,其中在校中学生34%。至于一般违法行为则是难以计数的。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毋须解释,法制教育面临严峻考验! 我国现有青少年近两亿人,其中中小学生一亿八千一百万。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栋梁、生力军。在中小学普及法律常识,努力使每个学生知法守法,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不仅是  相似文献   

17.
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较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低年级学生不仅要认真地“教”,而且要用心地“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张军 《甘肃教育》2013,(20):29-29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新一代国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而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文明习惯。”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切实加强对青少年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9.
信息大观     
教育部和英特尔公司展开合作育萱教育部前不久与英特尔公司签订关于“英特尔公司支持中国基础教育网建设的意向备忘录”,由此,英特尔公司将协助开发中国基础教育网站。与此同时,英特尔公司宣布,将赞助中国内地青少年参加2000年在美国举行的英特尔“国际科学和工程大奖赛”,这将是内地青少年首次参加这一全球青少年科学“奥林匹克”盛会。中国基础教育网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管、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中小学校长、广大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专业服务网,是基础教育领域的综合性门户网站…  相似文献   

20.
陈建龙 《天津教育》2021,(5):22-23,26
班级具有的“亮剑”精神是优秀班级班风的具体体现,是班主任和全体同学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班主任思想、道德、品质和领导艺术的综合体现。这种精神一旦形成,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力和良好的做事习惯。本文从七个方面对如何培养学生“亮剑”精神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