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正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搭建网络研修新平台从2008年开始,30余位在浙江富有盛名的特级教师陆续与浙江教育资源网结缘,并通过网络工作室这种形式,让天南地北的一线教师感受到了浙派名师的教育风采。而其中,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注册学员达760人,上传资源数1000余个,访问量94万人次,位居浙江教育资源网首位。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分为诗意语文、名师书斋、研修在线、校本研修、诗意花絮、在线交流等栏目。以实体工作室为依托,以网络为载体,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网上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让网站真正活  相似文献   

2.
听王崧舟老师的《望月》,沉浸其中,享受着“诗意自勺存在”。在感动、激动之余,我以为,王老师的《望月》对当前语文教改最大的启迪在于:用心、用情地帮助学生过一种诗意的话文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3.
教学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语文教学更离不开教师的语言。王崧舟那优美深情的教师独白语言,复活了感性教学,为学生铺设了一座与文本交流的情感桥梁;那细腻雅韵的师生对话语言,是一种心灵的抚慰、生命的赏识、真情的交融。王崧舟老师诗意的教学语言造就了他的诗意语文。  相似文献   

4.
说“诗意语文”的源头在孔子那里,这话大概不过分。孔子礼乐仁和的理想正是王崧舟老师的教育追求,《论语》中师生围坐畅聊、抚琴而歌、自由对话、其乐融融的教育方式也正是“诗意语文”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根基为中国生命哲学,“生命”是其理论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诗意语文旨在于课堂上构建审美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由共性的审美愉悦上升至差异性的人生体悟;诗意语文的生命在于它的不拘一格、“日新其业”,这一方面源于生命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王崧舟本人的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生命诉求;诗意语文通向诗意人生,其彼岸特征为止于至善、自由对话、精神相契、体验幸福、成就自我,实则为中国传统生命精神的“圆明”之境。  相似文献   

6.
"静影沉璧"一词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二泉映月》,学生在阅读时较难理解。王文丽、王崧舟、薛法根三位名师依据学情,运用多种方式解词,使"静影沉璧"成为学生心中诗意、醇美的独特风景。【片段一】(王文丽)师:对于"静影沉璧",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相似文献   

7.
胡静 《教育文汇》2009,(7):49-50
书的封页是大红的,那是激情与梦想的颜色;封面正中两行赫然在目的“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艺术”10个大字是黑色的,那是沉思与积淀的颜色;封底于永正、王崧舟、孙双金等8位名师的导读语是金色的,那是灿烂与辉煌的颜色。  相似文献   

8.
<正>"静影沉璧"一词出自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材《二泉映月》,学生在阅读时较难理解。王文丽、王崧舟、薛法根三位名师依据学情,运用多种方式解词,使"静影沉璧"成为学生心中诗意、醇美的独特风景。【片段一】(王文丽)师:对于"静影沉璧",你是怎样理解的呢?  相似文献   

9.
拜读贵刊今年第6期的“名家教学艺术欣赏”栏目,为名师教学艺术的高超所折服,但《两小儿辩日》(王崧舟执教,刘仁增评析)的一段实录,却让我陷入沉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简称《诗意语文》),是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关于语文教育的讲演录。捧着《诗意语文》一书,仿佛看到王老师牵着马儿意气风发的笑容,脑海里无端地现出"扶我上马的人"的字眼来。流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艺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王崧舟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诗意语文"的主张,并不断超越自我,把诗意寓于诗性言说和诗意造境之中。在关注、尊重与接纳学生的前提下,倡导学生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把"情"作为语文安身立命的根本,让"诗意"安然地栖居在语文的大地上。王崧舟的"人本·诗意"教学艺术非常值得小学语文教师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收到了一份来自《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的厚重馈赠:一套由《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组稿,山西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中华语文名师“新课标·新课堂·新设计”丛书》。享誉当今中国小语界的十位中青年名师孙双金、张伟、王崧舟、薛法根、盛新凤、陈建先、刘云生、孙建锋、吉春亚、李卫东等各有一本专著在编,展读之中,真是爱不释手。经编者的慧眼发现和巧手发掘,“丛书”堪称是群贤毕至、名师荟萃。作为读者,我深深为中国小语界今日之繁荣而庆幸,更对明日将尤为辉煌充满信心。而这套丛书对名师文化的精华浓缩,将在广大小学语…  相似文献   

13.
一气呵成看完董一菲老师执教的《乡关何处——乡愁诗鉴赏》,笔者脱口而出两个字——"好课!"同时立刻联想到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浙派诗意语文首创者王崧舟的经典课堂教学《长相思》。这,不仅是因为董一菲老师与王崧舟老师  相似文献   

14.
柴可夫斯基一曲《如歌的行板》,曾使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老泪纵横,此曲也成为了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源于课堂生命的律动——节奏,本是循着节奏之美自然韵律,我试图去追寻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堂之魅力与创作秘笈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纵观当今小学语文名师的课堂教学,我们会发现:王崧舟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诗意的课堂”;窦桂梅老师让学生用语言的直觉来触摸多彩的人文世界;孙双金老师着力采撷个性解读的艳丽花朵;于永正老师倡导为学生留下解读的空间;勒家彦老师鼓励学生品味缤纷而鲜活的语文生活。在他们不同的教学风格中都突出了品读的重要性,这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要求。品读是架设在学生情感和作者情感之间的桥梁,只有品读才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着力通过不同层次的品读,使学生爱读书、好读书、乐读书。  相似文献   

16.
打开语文新天地网,你一定如我一样流连忘返,仰慕这些名师的风采。张化万、王燕骅、王崧舟、杨一青、杨明明……这些熟悉的受人尊敬的名字,如洪钟大吕扣击着我们这些小学语文教师的心扉。翻看名师之路,他们是在为自己的生命配乐,捧读着王崧舟老师的《“磨”你千遍也不厌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设计的《只有一个地球》教案纪实告诉我们,他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正如他所说:“从《只有一个地球》诞生的那一刻起,她就像一条小溪,从我生命的心泉中汩汩地溢出。她无法知道去路是坎坷还是平坦,明天是风雨还是响晴?是痛苦的降临,还是其乐…  相似文献   

17.
名师档案  王先海 ,湖北省特级教师 ,湖北省优秀教师 ,首届“湖北省优秀中学语文教师” ,第二届“武汉市十大名师” ,享受武汉市人民政府专项津贴 ,现为武汉市第十五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兼任全国中语会语文教学本体改革中心常务理事、武汉市中语会理事、武昌区中语会副会长暨学术委员、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兼职编审等多项社会职务。多年来 ,一直担任高三年级双班语文教学 ,绩效为社会和同行所公认。在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理解品味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有独到的研究。著、编有《高考作文思维新方法例话》《古诗…  相似文献   

18.
<正>语文是一门优美灵动的学科,是使人身、心、情和谐统一的学科,是充满生命力的学科。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审美鉴赏与创造”成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还要重视对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品味的培养。王崧舟老师曾提出“诗意语文”的观点,他主张通过“潜心涵泳”的方式,不断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意,来创设诗意课堂。上好一节诗歌鉴赏课,  相似文献   

19.
崔益林,大学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1989年7月毕业于南通师范学院(现为南通大学)。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会会员,全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会员,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十佳文学社”首席指导教师,江苏省中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员,南通市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海安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海安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创新写作的探索与研究”和南通市科研课题“青少年文学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研究”的主持人,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的特约编辑和特约撰稿人。近年来,先后在《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之友》《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江苏教育报》《语文天地》等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00多篇,并且为数十家报刊杂志“名师指南”专栏撰写稿件,有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以及互联网全文转载。从教以来,先后指导学生在《全国优秀作文选》、《作文报》、《中学生作文指导》、《作文周刊》等全国5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习作近1000篇,领头创立的“起跑线”校园文学社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字眼“语文味”。王崧舟老师在《好课三味》中关于“语文味”是这样阐述的:“语文味”表现存“动情诵读、静心默读”。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人“味”之佳法。由此,也自然引起了语文教师对朗读教学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