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金 《图书馆杂志》2011,(3):92-96,112
中唐诗人王建是新乐府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存诗五百余首,乐府诗成就尤为卓著,与张籍并称"张王乐府"。其《宫词》百首开创了以大型组诗的形式反映宫闱密事的创作手法,成为后世诸多诗人仿效的范本。其诗集自宋以来屡经刊刻,版本众多,本文在考察宋书棚本《王建诗集》的基础上,结合现存史料,对宋代刊刻的《王建诗集》及单行《宫词》的版本情况做简单考述。  相似文献   

2.
唐诗创作、唐诗学、唐代学术三者之间是种属关系。唐诗学隶属于唐学研究的范围之内。应该说,经过千百年来唐诗学者的努力,对唐诗本身的研究,相对于其他历史时段诗歌的研究,已显得很深透了。近年来,从唐诗学的建构上研究唐诗的工作己开展得有声有色,精品迭出;从唐代学术体系上,在更深广宏阔的理论空间中进一步探讨唐诗创作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反观唐诗研究的历史,就会发现:唐诗创作与唐代学术的关系中还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意识到要去触及它,更不用说去将其理清了,这包括那些有着直接因果关系的普遍现象和间接因果…  相似文献   

3.
晚唐著名诗人韦庄所编《又玄集》,是今存首部“唐人通选唐诗”的诗歌选本,对于“唐诗学”和“唐人选唐诗”历程影响重大。《又玄集》成书于光化三年(900),在五代时期颇受时人追捧;宋代,真本《又玄集》保存完整且流传广泛。元代,《又玄集》仅偶现于类书,元末已极罕见。明清时期,真本《又玄集》已失传,清康熙年间王士禛所编《十种唐诗选》中收录的《又玄集》当为赝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经京都大学清水茂教授持赠,日本享和三年(1803)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刊之官板本《又玄集》辗转回归中土,该版本《又玄集》当属宋元刻本系统。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着时代的感召和历史条件的催发,一批内涵丰厚的唐诗研究专著相继涌出,而余恕诚教授的《唐诗风貌及其文化底蕴》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8月据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唐诗风貌》增订出版,以下简称《风貌》),则是其中一部极具特色的佳构。 全书共分十二章,一、二两章将唐诗置于中国诗歌的发展流变中,总论其风貌特征;三至六章分论初、盛、中、晚各期诗歌风貌和演变,与前两章构成分总关系。七八两章,论述政治对李、杜诗歌的正面推动作用及主观化在韩愈到李商隐之间的发展,既对重要诗人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5.
李玲洁 《今传媒》2020,29(3):52-54
本文从语言资源的视角入手,探讨浙东唐诗之路的唐诗这一语言资源的旅游开发应用。通过对《浙东唐诗之路唐诗总集》中收录的唐诗进行整理和归纳,挖掘诗路唐诗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与物产资源,并分析了将其转化为旅游资源的策略,对进一步打造浙东唐诗之路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助推浙江大湾区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传播学理论为出发、以社会文化学的角度考察唐代诗歌与邮驿传播之间的交互及相生关系。以《全唐诗》、《唐会要》等文献为研究蓝本,探索邮驿系统在唐诗发生、传播等过程中的作用,即以传播学研究范式观照文学发生的物质载体及基础。  相似文献   

7.
日本德川时代的儒学家皆川淇园解说的《唐诗通解》一书,在日本曾产生一定影响。该书并非以李攀龙《唐诗选》为直接底本,而是以《唐诗选》在汉地的派生本潘耒评《唐诗选平》或《唐诗选平笺注》为依据进行的解说。文章旨在通过对此特定个案的考察,探寻汉籍在流播日本过程中的沿承与衍化。  相似文献   

8.
唐诗,是涵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浩瀚海洋。一千多年来,历代唐诗研究者和爱好者编出了数以百计的唐诗选本。较著名的,唐代有殷璠的《河岳英灵集》,宋代有洪迈的《万首唐人绝句》,明代有高棅的《唐诗品汇》,清代有沈德潜的《唐诗别裁集》。然而,在汗牛充栋的唐诗选本里,恐怕还没有哪一部书的名声比《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的百花苑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就是诗僧,他们所创作的诗歌称为僧诗。“诗僧”一词的出现,据学者考证,以唐皎然的《酬别襄阳诗僧少微》一诗为最早。但僧人写诗,却是自东晋时就开始了。此后历代诗僧辈出,其所作诗歌数量也越来越多,诗歌的内容和题材  相似文献   

10.
《唐百家诗选》刍议——兼论王安石早期唐诗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唐百家诗选》是古代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诗选旨趣与诸家迥异,历代评家各有轩轾。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诗坛走向来看,它应是诗文革新与科考取士的产物,同时也揭橥着荆公熙宁前夕经世致用的诗学观。虽然后世贬褒不一,但《唐百家诗选》影响极为深远,宋元时期已有了多家评注本,而其诗选范式则为《三体唐诗》、《唐诗鼓吹》等选本所继承。  相似文献   

11.
<正>大雅斋中写折枝,丹青勾勒仿筌熙。江南供奉虽承旨,不及滇南女画师。——吴士鉴《清宫词》馆名如意集群英,谁似丹邱鉴赏精?唯有滇南女清客,慈宁日召缪先生。——夏仁虎《如意馆》文士吴士鉴和夏仁虎的这两首诗歌,描绘的是清朝光绪、慈禧时期的宫廷文化生活,"大雅斋"是慈禧太后的自署御用画室,"如意馆"是清朝以绘画供奉于皇室的一个文化机构。两首诗歌都提及了云南地区的一位女画家:滇南缪嘉惠。  相似文献   

12.
沈千运是盛唐诗坛上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气格高古,为士流所敬慕,而且在当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风。本文把他放在从盛唐到中唐的整个唐诗流变中,试图从他的生平和创作及其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两方面来评价他对中唐初期的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明代的《唐诗纪》是重要的典籍之一,在"全唐诗"编纂史上,其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它成书于万历前期,包括初唐诗纪六十卷、盛唐诗纪一百一十卷,收录作家572人,诗歌8362首(句)①,诗以人分,人以世次,同一人名下,诗歌分体排列.《唐诗纪》始事时间较早,在唐诗搜集、校勘、辨伪等方面,为清修《全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着发凡起例的意义.然而,由于规模较大,传本难见等诸多原因,长期以来,学界关注不够.特别是对其编者吴琯的认识,自《四库总目提要》出,其后陈陈相因,以讹传讹,少有辨者.《四库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二称:"《唐诗纪》一百七十卷,明吴琯编.琯,漳浦人,隆庆辛未进士.尝校刊冯惟讷《古诗纪》,因准其例辑此书."②这里关于《唐诗纪》编者吴琯生平的考释,讹误迭出.本文即就吴琯之字号里贯、学历仕进及刻书活动稍作考辨.读书偶得,聊以自备,不妥之处,以祈方家赐正.  相似文献   

14.
《搜玉小集》一卷,是现存的唐人选唐诗的选本之一。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四库全书》以及很多古今学者认为其在排列上颇为混杂。但是本文认为《搜玉小集》有着潜在的排列顺序和暧昧的组织结构,我们将这种结构称为"藕块"结构。  相似文献   

15.
人文历史题材纪录片《跟着唐诗去旅行》突破对古典诗词的表面呈现,创新性地将诗歌与旅行相结合,通过五位唐诗寻访人的具身体认,向诗歌文化记忆的更深处挖掘。同时,借由对诗歌文化相关群体的记录与呈现,影片将散落于当代社会的诗歌记忆凝聚在一起,最终将追寻“何为诗意”的记忆回溯转化为“诗意何为”的当代启示。由此,不仅建构了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认同,更为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国家复兴提供了重要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的最新著作《莫砺锋说唐诗》近日由凤凰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根据莫砺锋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所作《诗歌唐朝》的讲座整理润色而成,全书根据唐诗的内容与主题,共分"诗歌唐朝"、"咏怀述志"、"咏史明志"、"沧海桑田"、"君子之交"、"美丽情歌"  相似文献   

17.
对《全唐诗》等文献中收录的唐诗进行了全面检索,发现了唐代诗歌中使用过的8个文档名词:"簿书"、"案牍"、"文书"、"文案"、"文卷"、"簿籍"、"黄籍"、"文籍"。对这8个文档名词在唐诗中出现的频率、时间范畴、内容范畴等做了统计和分析,并分析了在诗歌中使用了文档名词的诗人的文档意识的来源。  相似文献   

18.
初国卿先生所著《唐诗赏论》是一部颇具特色的鉴赏和评论唐诗的著作。全书分为作品鉴赏、专题论文、随笔和书评四个部分。这近四十万字的专著是作者多年研读唐诗的精心之作。与同类诗歌鉴赏的著作相比,《唐诗赏论》有其显著的特点。首先,作者对唐诗的分析细致入微。作者对作品的美学意蕴和精彩之处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这较普通“鉴赏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出版社:你们已刊行北京各种竹枝词②,似可扩大。印《启祯宫词》③;又《檀柘寺志》亦属京师,亦可印。请你们考虑。《启祯宫词》,我有嘉庆瞿氏刻本,可作工作本,如有需要,请来函,我即送你们。《檀柘寺志》,我原有一部,现已不知去向了。敬礼李一氓五月十日[附记]除了《启祯宫词》外,李老对北京古籍热情关怀,约于1985年又给北京出版社送来民国初年陈师曾画的《北京风俗图》。这是博学又好收藏的李老对北京出版社的又一大贡献。1914至1915年间,画家、文学家陈师曾(陈衡恪,陈寅恪之兄)描绘北京贫苦人民的生活,如收破烂、烤白薯、带有浓郁北京风…  相似文献   

20.
《雨巷》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本文避开时代的大环境,意欲通过分析诗歌环境的设定,拆解油纸伞这一意象,借助探讨诗歌中“我”的主观感受,尝试对诗歌《雨巷》感伤意味进行别样的理解,以此尝试体会戴望舒这首诗歌跨越时代的美学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