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刘立 《发明与革新》2014,(10):30-31
发达国家在激励科学家积极从事科普工作上有许多有效方法,比如他们的科技社团十分热衷于帮助科学家树立对纳税人负责的意识,科学家从事科研的经费来自纳税人,科学家需要通过科普等方式对纳税人加以回报,否则很难持续得到社会公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中科院和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指出中科院和科技部将建设科普工作国家队,引领我国科普工作发展. 《意见》主要任务之一便是“培育专兼职结合的科普队伍”.科普工作是一项智力劳动,开展得好不好、效果好不好,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据英国公众理解科学运动的观点,人们普遍认为,科学家拿了政府下拨的科研经费,而这些经费来自纳税人的腰包,就应该由科学家向纳税人交代,他们在做什么.科普,或者说科学传播的主体,应该是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科研人员从事科普的时间、经历都远不及欧美国家。最近,网络上的调查结果引发热议。而面对接二连三需要科学解释的新闻事件,人们不禁有了更多疑问:为什么我们国家的科学普及水平不如欧美?科研人员为什么不愿意做这些事情?有科技工作者称,国外的科学家乐于从事科普写作.与科普著作发行量大、可以提高社会知名度和获得较丰厚的经济收入有关。有些写出了科普名著的科学家,其版税收入甚至高于  相似文献   

4.
胡祥明 《学会》2017,(4):5-13
要构建科学共同体是科学传播主体、科学家是科学传播主角的体制机制,关键在于激活科学家从事科学传播的内生动力。本文基于300多年欧洲科学学派代表人物科学传播动因分析的视角,对学派代表人物从事科学传播的内生动力进行研究,对我国科学家从事科学传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剖析,对构建我国科研与科普协同结合体制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少不了优秀的科普作品。近日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有4项授予科普项目,创下了近5年来新高。虽然获奖项目增多,但科普专家表示,我国依然缺乏好的科普作品。同时,有必要探索完善鼓励科学家从事科普工作的各项机制,构建完善的、多层次的科学传播奖励体系。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16,(17)
在我国科普中,科学家不为乃至少为的现象,是我国科普工作不能有效进行的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科学家在科普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普功能的实现如何,需要科学家肩负起在科普中的责任。本文旨在明确科学家在科普中应尽的责任,促进科学家向公众传播科学,让公众了解科学,使科学更好的服务于公众,促进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学建制化过程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霁堂 《科学学研究》2003,21(6):591-595
以历史为线索,探讨科学建制化过程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演变之关系,指出:科学建制化与科学家科普责任有互动关系,科学建制化程度决定科学家科普责任内容,科学家科普责任的发挥又促进着科学建制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郝东方  李政 《今日科苑》2021,(2):44-55,68
以170篇《学姐来了》文章为样本,探讨中青年科普作品的特点,考察其内容亲和力和感召力,重点分析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情况.利用质性数据分析方法,对科普内容作高频词分析、内容分类和交叉分析等.研究发现,《学姐来了》科普作品的主要特征是,围绕孩子、健康养生等科学话题,通过良好的衔接、幽默的用语方式,将理性逻辑和求真批判的科学精神与协同、育人等科学家精神传播给中青年群体;样本内容的亲和力主要通过语言的衔接性和幽默来实现;样本中体现科学精神的内容多于体现科学家精神的内容,二者的出现具有正相关性;随着时间的变化,样本的亲和力波动幅度很小,而感召力的波动较大.因此,科普内容应适当增强"爱国""奉献"等体现科学家精神的感召力;中青年群体科普的"二重性"和可能存在的科普需求年龄后移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科学家的科普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三方面讨论了科学家的科普责任:其一,考察科学发展历程,指出科普与科学家结伴而生,共生共长,是历史赋予科学家的任务;其二,分析科学活动两大内容科学创新与科学普及的关系,指出科学家既要坚守科学创新这一立家之本,又不能忘记科学普及这一发家之路;其三,体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新情况,指出在大科学时代,投身科普事业科学家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科院从事了30多年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工作的钟琪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退休后还是这么忙:一天讲课两三场,同行伙伴四五人、学校社区六七处、相距八十公里成了这位已经78岁老人生活的常态。和钟琪一起的"老伙伴"还有48位,他们都是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团的团员。这个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科普团成立17年来,已经走过了全国31个省份的3000多个县。平均年龄70岁一年演讲2000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主要由中国科  相似文献   

11.
通过介绍科学家与科技馆建设的渊源,分析了科学家对科技馆科普工作的强大助力,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在科技馆科普工作中发挥科学家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最近批准将新发现的第6741、6742号两颗小行星,以中国从事科普工作50多年的科普作家李元和卞德培姓名命名。 据介绍,当代中国科学家中获得小行星命名的不足十人,用科普作家名字命名是首次。而由日本科学家发现的小行星,用中国人姓名命名更属首例。  相似文献   

13.
钟琪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团长,中国科学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新技术开发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企业局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信息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钟琪于1997年创立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她遴选以中国科学院退休专家为主,包括各部委、院、校的退休和未退休专家、教授组成科普队伍,普及现代科学研究与应用技术,介绍前沿领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了解的欲望,满足中学教师和公务员对知识更新、提高科学素质和修养的需求,激励年轻一代为国家振兴,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科普活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个科普品牌。钟琪也因此于2002年受到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亲切接见,并获“全国科普先进个人奖”。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信息》2014,(7):15-15
正"我感觉公众在讨论转基因时,非理性的声音不时会盖过理性、客观的分析。这看似很奇怪,但其实恰恰说明我们的科普工作还不到位,国民科学素养亟待提高。"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表示,多种因素交织下,我国的科普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确实存在困局,而结合我国国情开展相关的探索,或许正是破解之道。让科学家有动力做科普作为科学技术的代言人,埋头做科研的科学家也是科普活动的主角。然而,在我国仅有少部分科学家愿意抽出闲暇时间"做科普",多数科研人员与其说是对科普工作没兴趣,不如说是没动力。  相似文献   

15.
科普工作对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养有积极影响,教师作为科普的主力军,其从事科普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科普成效。本文从西藏各高校角度出发,阐述教师科普的重要性,探究激励西藏高校教师从事科普工作的机制方案。  相似文献   

16.
许多科学家和著名学者都是在年轻时受到科普书籍的启发而走上科学之路的。科普书籍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为进一步促进我国科普工作的开展,提高我国公众的科学素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和《科学时报》最近组织科普界科技界专家学者对本世纪最有影响的国外和国内科普书籍进行了评选。评选的目的是向广大公众推荐本世纪国外对中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普书籍(中译本)和我国科技工作者及科普作家撰写的具有重大影响和具有潜在重大影响的科普书籍。参加这次评选工作的专家学者根据他们长期以来对科普书籍的跟踪了解,对科普书籍进行了认真的筛选,根据这些书籍的学术水平、通俗程度、译文或作品的写作手法、科学家的评论、读者的评论、发行量和对我国公众影响程度等诸多标准,评选出100本国外和国内的主要科普书籍。以下为最值得向读者推荐的9本科普佳作。  相似文献   

17.
医学科普创作的选题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作锦 《学会》2001,(12):27-28
通过医学科普创作宣传医学知识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阅读医学科普作品,可以丰富自我保健知识,从而采取正确的方法防病或就医,避免受到江湖游医的欺骗和侵害.积极参与科普创作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所义不容辞的.但怎样的医学科普选题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编辑的青睐?这是医学科普作者十分关切的问题.笔者从事医学杂志编辑工作多年,现将如何捕捉、提炼医学科普选题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供医学科普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科普期刊伴随着科学大发展的步伐,势必会向更高的层面跃进,但是,时下许多科普期刊有"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的雷同化倾向.文章认为,从事科普期刊编辑人员如果是缺乏"主心骨"的全外行,终将会使科普期刊办得不伦不类.有鉴于此,编辑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是确保科普期刊"科学性"与"先进性"的前提,也是让科普作品注入"时代化"血液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正>毋庸置疑,尽管我们开足马力加大政策与资金投入强度,社会上对科普的成效仍不乏诟病之声,但类同爱之深责之切,这些诟病之声会对相关部门和机构及科学家群体形成正向压力,继续推动科普事业高歌勇进,近两年来自科学家群体的"科普网红"在社会上备受热捧,与此不无关联舆论对科普的苛求,是公众科学意识觉醒的直接表征拒斥枯燥呆板,欢迎喜闻乐见,无形中为科普领域划定若干标尺性原则,逐渐促成科普产品供需之间的动态平衡上个月科技活动周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0.
<正>虽然说科普是科学家的责任和社会担当,但其实很少有科学家将科普做得很好,不过在2013年的时候我见识到了一位将科普做得很好的科学家。在许多人眼里他是名副其实的"天文学家":国家天文台博士毕业后留台工作,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到信息与计算中心主任。他通过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将天文学数据结合,主持创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他是谁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