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2.
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从伯父召趋辽东”来到铁岭,入银冈书院读书六个月。1962年6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视察铁岭时几次提起“我12岁时在铁岭银冈书院读过书”。当时陪同视察的邓颖超同志对铁岭县委副书记、县长张新田说:“周总理来铁岭前回想起少年时期在铁岭的情景,激动得一夜没睡好觉。他登的第一座山就是龙首山,他进的第一所学校是银冈书院。他早想来铁岭,这是他的第二故乡。”周恩来,字翔宇,乳名大鸾,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城驸马巷。周家原为当地望族,祖辈相习为“绍兴师爷”,但到大鸾出生之时已家道中落。大…  相似文献   

3.
<正>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位于铁岭市银州区文化街,依托清代郝浴创办的银冈书院而设。银冈书院在清末变法维新时,院内设小学学堂一处,现为辽宁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10年,12岁的周恩来曾就读于此。银冈书院是东北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书院。1979年9月,经中共辽宁省委批准,铁岭地委把银冈书院辟为"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1995年进行大规模维修,全部修复了1910年的原貌。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现占地面积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清代东北第一书院”的铁岭银冈书院(前身名“致知格物之堂”),由清代原湖广道御史郝浴创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它对清代早期铁岭文化的影响具有着开发和发展的意义,有筚路蓝缕之功,对今天的铁岭本土文化仍然有着深刻的渗透。为此,从铁岭近代文化状态、银冈书院的产生和发展、银冈书院教育对铁岭文化的贡献、银冈书院对今天铁岭文化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对繁荣和发展铁岭现代文化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陵园中,有一位最年轻的烈士,他只有17岁,即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这位烈士就是银冈书院的毕业生、铁岭人石璞。石璞(1913——1930年),号国柱,铁岭城内人。幼时家道小康,1920年入铁岭县立第一高级小学,即银冈书院小学。在校期间,勤奋好学,考试成绩常名列前茅。在他的遗物《古文观止》一书扉页上,有几行毛笔题字“:石璞在同学诸少年中为最稚,然似有特慧……”似为石璞的老师所题,可见石璞在银冈书院小学读书期间,聪明好学。1926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奉天省立第三中学初中部,仅用一年半进间就提前修完初中课程,结业时名列第…  相似文献   

6.
代晓丽 《兰台世界》2003,(12):38-38
每当人们来到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缅怀周总理的时候,都自然地想起银冈书院的历史和他的创始人郝浴。郝浴,字冰涤,又字雪海,复阳、中山是他的号,直隶定州人。郝浴一生崎岖坎坷,年轻的时候是在流徙中渡过的。他正欲大展抱负,又因积劳成疾而早逝。他两次为官,前后13  相似文献   

7.
孙玉梅 《兰台世界》2005,(8):140-140
1958年春节,周恩来总理指示:“任辅臣同志早在十月革命后就为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他是我们的先烈,他的革命事迹是我们国家的光荣。”被周总理称为“我们的先烈”的任辅臣,也是银冈书院的学生。  相似文献   

8.
银冈书院     
《兰台世界》2015,(6):3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  相似文献   

9.
银冈书院     
<正>始建于顺治十五年(1658)的银冈书院,与嵩阳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白鹿书院并称为清代五大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古代书院,被世人称为关东第一书院。这座书院的创始人是清代谪居铁岭的郝浴。郝浴(1623-1683),字冰涤、雪海,号复阳、中山。顺治十一年(1654),郝浴一次到铁岭访问高僧剩上人,喜欢上了铁岭银冈,便"卜地结庐,造屋三间",命名为"致知格物之堂",并在此寝食诵读,兼  相似文献   

10.
日历     
孙玉梅 《兰台世界》2005,(9):141-141
铁岭市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是周总理少年时曾生活和学习的地方。虽然时间不是很长,确是他人生道路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对铁岭怀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亲切地把铁岭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字翔宇)在1910年春,12岁时随三伯父周贻谦自江苏淮安顺大运河北上,他们取道山东、天津、跨海到东北辽宁营口牛庄,由牛庄逆辽河而行至辽宁铁岭马蓬沟古渡口登岸,落脚铁岭求学,这是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进入了少年时代,开始了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知识林     
周恩来和鲁迅同宗同族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但是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浙江绍兴人。他在南开学校毕业文凭和赴法留学的证件上,填写的籍贯都是浙江会稽或绍兴。抗战胜利后,他还向美国记者李勒曼解释为什么自己的籍贯是绍兴:“我的祖父名叫周殿魁,生在浙江绍兴,按中国的传统习惯,籍贯从祖代算起,因此,我是浙江绍兴人。”周恩来还凭直觉感到自己与鲁迅可能是同宗同族。1939年春,周恩来到浙江视察抗战,在绍兴时,十分注意地了解他与鲁迅的关系,多次查询“百草园”的鲁迅与自己“百岁堂”的周家是否同族关系,并为此查阅周族家谱。3月3…  相似文献   

13.
<正>四、筹建60年,仅存10年历史上的襄平书院名噪一时,影响深远,是科举时代辽阳的最高学府,不少名人举子都出自这里。它与沈阳的萃升书院、铁岭的银冈书院齐名,被称为清代"盛京三大书院"。不过,这样的"辉煌"来得非常不容易,因为它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创建过程。辽阳是一座具有2400年历史的古城。历代都有名人辈出,文风昌盛。可由于战火连年,直到大清取代了大明政权后,文教之于民,又是从零做起。从康熙朝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将明代的书院都做了修复和改建。唯有辽阳这座古城,不但没有修复明代遗留的文武二书院,而且也未建新的书院。  相似文献   

14.
任辅臣(1884-1918),字佐卿,1884年4月生,辽宁省铁岭县河夹心村(今属铁岭县镇西堡镇)人,祖籍山东泰安.任辅臣幼年家境贫寒,聪颖好学,少年时代因家贫无力读书,只好随舅父念了五年的私塾,后家境好转,于1896年考入铁岭城南门内的银冈书院学习. 1898年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开始修筑东清铁路支线(哈尔滨经铁岭至大连线),在铁岭招收雇员.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困难,15岁的任辅臣被沙俄当局招收为东清铁路银州雇员,做录事(即书记员)工作,并且学会了俄语.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任辅臣因会俄语,被俄军强行拉去当通事(翻译).  相似文献   

15.
2014年5月12日,山东省文化厅出台《关于在全省创新推进“图书馆+书院”模式建设“尼山书院”的决定》。文件要求,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尼山书院”,实施“图书馆+书院”服务模式,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基础上强化以文化人的功能。文件指出:在设施布局方面,要设置统一标牌、国学讲堂、国学经典阅览室(阅览区)、文化体验室(活动区)等;在活动内容方面,包括经典诵读、国学普及、礼乐教化、  相似文献   

16.
1949年8月.周恩来在陪同毛泽东视察战火中诞生的华东军区海军时题词:“为建设中国人民的海军而奋斗。”经过他的精心筹划.1950年4月正式建立了海军领导机构。6月,他在与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谈话时.要求加强海军建设.同时听取了萧劲光关于海军工作情况的汇报.表示同意海军制定一个三年建设计划。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致陈果夫、立夫兄弟信函,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信函只署“九月一日”,不往年份。陈立夫先生坚持此函为民国二十四年九月一日发来,沈云龙和肖挣却都认为是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一日;杜桐苏说,他在民国“二十五年盛夏普奉命陪周恩来、潘汉年上莫干山晋见蒋介石,因而推断该函为前一年——二十四年所写”(《传记文学》第六十七卷第一期75页)。杜桐苏在这里把时间整整推前了一年,实际上他是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初夏陪周恩来和潘汉年由上海到杭州的,不是“二十五年盛夏”。《传记文学》上刊登苏道基《周恩来致陈果夫…  相似文献   

18.
辛文 《航空档案》2011,(3):50-63
提前、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快速发展、奠定初步基础中取得令世人瞩目成就的中国航空工业跨进了1958年.1958年是举国进行“大跃进”的年代,航空工业也在“大跃进”.毛泽东主席1 958年2月12日、13日视察了沈阳黎明发动机厂和沈阳飞机厂,这是毛泽东主席首次也是惟一一次视察航空工业企业.同年6月6日和7月2日他又两...  相似文献   

19.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早在四十多年前说:“你们记,要像蜜蜂,到处采访,交流经验,充当媒介,就像蜜蜂采花酿蜜,传播花粉,到处开花结果,自己还酿出蜂蜜来。”(1958年7月在广东视察时的讲话)  相似文献   

20.
书 院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朝。清代袁枚在《随园随笔》中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唐代的书院负责校刊书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尚不是教育组织。到了宋代,书院成了讲学的场所,或为公办,或为私办,是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 曲阜为推崇孔子而设立的书院,有洙泗书院、尼山书院、春秋书院、石门书院,称为曲阜的“四大书院”。《曲阜县志》记载:“尼山为至圣诞生之地,洙泗乃至圣设教之区,历朝建有书院,并设世官享祀。”《阙里文献考》曰:“书院本为春秋讲学而设”。这四大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