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邮杂感     
“炒邮”与“集邮”只一字之差,但有本质的区别。“炒”是为了牟利,“集”是为了求知。“炒邮”不属集邮范畴,炒邮者不是集邮者。炒邮者并不收藏邮票,他只是通过邮票的买进卖出,获取经济利益,从不考虑集邮是一种高尚有益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2.
社会上常把那些一不为组集参展,二不为倒邮谋利,三不为“以邮养邮”而储财,光买进、不出让的人称之谓“攒邮者。”尽管社会上对这些“攒邮者”的评介不多。甚至在报刊上连他们的“立足之地”也难找到。报刊上被介绍的大都是热衷于“爆炒”、“高峰”、“低谷”、“储财”、“打折”、“发行量”之类的东西。其实,“攒邮者”才是集邮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他们才是构成中国集邮大军中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李近朱 《集邮博览》2011,(11):20-21
写下这个题目,先要作些解释。邮票中有“票中票”的图案,以及此类专题的集藏;而这个“邮外邮”,则是我杜撰的一个词语。说的是和“邮”本不搭界或关联很少的“邮外”领域,竞多方位的运用了“邮”的表现元素。于是,我便给了这个现象一个自创的概念,称作:“邮外邮”。  相似文献   

4.
当前集邮界,有股“气”,有些“怨”。是“恨铁不成钢”之气,是无可奈何之怨。邮市、购邮者,抱怨邮票市场不景气,邮票打折,不赚钱,甚至亏本。邮票发行主管部门,抱怨购邮者太挑剔,难伺候,赚钱不说,亏了就叫。集邮组织,发愁集邮队伍萎缩,会员流失。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全国未统一发行邮资邮简之前,有些省、市邮局自行印制了各式纪念邮简,大部分于1951年加贴邮票发售。有资料记载江西南昌发行如下:江西首届物产展览会纪念邮简;喜庆邮简;“五一”纪念邮简;“七一”纪念邮简;“八一”纪念邮简;国庆纪念邮简。武汉邮局发行了“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  相似文献   

6.
西南一家省会邮协的会刊上,一篇署名文章断言:“邮票发行量太大”的呼声出于炒邮者的立场,而邮电部领导和部分邮坛精英的类似言论则是步入了歧途。  相似文献   

7.
日前,有邮友来信询问现在北京“黄帽子”的具体情况。现就您的问题简复如下:北京“黄帽子”信筒共54个,分布在北京市中心区,且在2003年内已将信简全部更新。现将“黄帽子”信筒在全市分布情况以邮路图的形式介绍给大家,供邮友和广大用邮者参考。(北京“黄帽子”信筒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8.
提到错变体票,人们往往想到的是“蓝军邮”、“放光芒”、“一片红”等,对其价格望而生畏,认为错、变体票实非我辈囊中羞涩者所能收藏。殊不知现今除了价高之变体外,尚有价值低廉而未引起邮人重视的变体,笔者以为下列品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伪造齿孔票     
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版《中国解放区邮票目录》第113页苏皖边区第一版毛主席像有齿孔票的5枚彩图,其中“便”邮是真的,但是9.5°,“机”邮应为10×10.5°;“印”邮、“平”邮可以确定是伪造齿孔,“快”邮存疑。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邮》2002,(8):2-2
上海铁路邮协在市邮协“五大”闭幕后,将“五大”精神分层次组织传达、学习和讨论,提出当前工作的基本思路。 一是组织邮协理事学习“五大”的报告和章程,总结成绩,思考当前工作;二是组织各分会负责人和骨干进行学习讨论,找不足,提设想;三是组织协会  相似文献   

11.
    
用数学的方法把集邮活动细分一下,会发现,“等”的时间比”集、赏、析、玩”加一块的时间还要长。等新邮、等邮刊、等邮友的封片、等那干载难逢的捡漏…“等“是一种必然,瓜熟才能蒂落;”等”是一种无奈,望穿秋水,  相似文献   

12.
吸引了众多邮商、邮贩、邮人的集邮巾场安静了许多,一批炒邮者或暂时或永久地离开了邮市,智者仁人因此议论纷纷。有人说邮市将进入一个“冷战”时期,有人说这只是高潮到来之前的一个准备阶段,有人认为,职业炒邮者离开邮市是国家有关部门调控的结果,还有人说,邮市冷清了,将给集邮事业带来损失。对此,我想起了一条成语,“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此成语讲了这样一个道理,虽然暂时受到损失,却可能因此而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也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好事。  相似文献   

13.
外邮似转热     
春节前的一个周日,逛逛久违了的“静工”市场。人头济济,摩肩接踵,也许与室外下雨,年前多发奖金有关。但票品之丰富,出人意料,外邮似乎转“热”。外邮,也必然有转“热”之一日。 “小兄弟,最近刚回?”“刚回刚回,过了年再去?”对话之中,仿佛有好些年青人,是在亚、澳、美洲自由来去  相似文献   

14.
图示“邮”字凭证和“电”字凭证为湖北公安县农业银行印制,专供企业客户使用的代收邮汇费和电汇费的预付凭证,形似邮票而不是邮票。“邮”字凭证图幅27×27mmn,面值0.20元,绿色;“电”字凭证图幅37×  相似文献   

15.
《上海集邮》2002,(8):2-2
7月27日上午,市邮协在上海集邮大楼8楼会议室召开基层邮协秘书长会议,市邮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沈世瑞就贯彻落实市邮协“五大”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 她要求各基层邮协,一是要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向会员传达市邮协“五  相似文献   

16.
近来,在省市集邮报刊上,可以发现一些“老集邮、新面孔”的作者,他们的文章或谈专题,或写集邮知识,或抒发结交邮友之情感,言之有物,可读性强,实乃邮界可喜之事。“老集邮、新面孔”,说的是他们大多数已有数十年集邮历史,但写邮文较少,名字一旦出现在报刊上,令人觉得新奇——他也写起文章来了。多年的邮市炒作,加上新邮发行量大,邮票不断打折,使许多赶浪潮的“集邮者”自动退出,留下来的,都是铁杆邮迷;人过中年,邮趣不减。一个人玩还觉不过瘾,还要参加民间邮学会,隔三岔五去赶场,与邮友们侃侃邮经。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邮乘》是中国早期邮刊中的著名珍本,它是“邮王”周今觉的心血与邮识的结晶。陈志川曾高度评价说:“如果没有《邮乘》一书,也许现在中国的集邮家仍会迷恋于美观大形的杂俎西邮。而今日国邮之能被国人所注意者,《邮乘》一书可居相当之功绩矣。”《邮乘》以其开创性的华邮  相似文献   

18.
孙君毅的《邮学词典》原版于1946年10月在开封出版,属“甲戌丛书”之一,是我国最早的邮学词典,原版书已极稀见,但有无锡、遵义两种再版本。图1,1984年孙君毅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无锡集邮研究会再版发行,窦莲荪、陈文龙作序,程炳坤作后记,马任全、张包子俊,赵善长题词,并附录海外邮友的一篇  相似文献   

19.
《集邮博览》2012,(4):61-61
一九八一年,与君初相识:您离局级干,我退一布衣。 介绍入邮会,因君是邮迷;北极寺邮展,“邮配诗”邮集。  相似文献   

20.
称得上邮虫,必定是那些对集邮十分热爱,对邮票这种“微型”艺术品视若掌上明珠;或是那些不辞辛苦,奔走于邮市之中,为广大邮迷搬运着精神食粮的邮商、投资,皆可称之为邮虫。蜜蜂飞舞于鲜花丛中,邮虫活跃于邮市的海洋,采集着各种“花粉”,传播着邮讯商情,撷取各方化信息,在收集和鉴赏这方寸艺术佳品的同时,对集邮的兴趣也愈来愈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