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与陈爱娟老师是同乡,曾经听过她传统的问答式启发课,上得相当好,比较佩服.也拜读了她刊登在<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12期的<孔乙己告状>的课堂实录,虽然颇为不认同,但也不想发言.可是在读了2004年第4期她的<如何引导初中生开展创造性阅读--兼与蒋红森老师商榷>一文后,就不能不开口了.  相似文献   

2.
围绕陈爱娟老师的教学案例<孔乙己告状>(<中学语文教学>2003.12)所开展的关于"无中生有式的创造性阅读"的批评与辩护已近两年.  相似文献   

3.
在<无中生有式创造性阅读批判>(<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1期)一文中,我主要针对创造性阅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批评性意见.但恐怕又要引起老师们的误解,以为我是反对"创造性阅读"的.因此再撰一文,正面阐释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卢福东老师的教学设计"<守财奴>与<泼溜希金>的比较阅读",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1年第2期<教育科学>,第8~9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分别刊发了拙文<阅读互动论>和<互动性阅读概论>.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孙亚杰、徐云知先生分别在<近十年阅读教学研究综述>(载<课程·教材·教法>2003.6)、<阅读教学的发展趋向研究>(载<语文学习>2003.10)中,把"互动性阅读"作为近十年来新兴的阅读教学模式加以推介.不少老师也积极撰文参与了"互动性阅读"的讨论,并尝试用这种方式教学.但由于现阶段大家对互动性阅读的认识还不够统一,不少人把"阅读互动"理解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文本展开的、横向的、多边的你问我答,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互动性阅读在教学中究竟应该怎样进行,本文拟以<我的呼吁>为例,再作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8期刊登了两篇对<走进海子的世界>(以下简称<走>)教学案例的不同意见的评论文章,看后颇有感触.这里我想就陈鉴霖、冯贻联、张波三位老师的意见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5期刊载滕世群老师的诗歌教学课例<走进海子的世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课堂实录>(以下简称<实录>)后,引起了不少的评论和争议.笔者也谈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陈情表>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历来有"读<陈情表>不下泪者,是谓不孝"之说.各种参考资料都对它有着详尽的解析,各位老师也都会用各种方式教读此篇.我教过几遍后,试图找到新的解读和教读思路.我在网上看到了一篇詹文豪先生写的<弱势者的困境解脱:从<陈情表>看谈判的策略与技巧>,很受启发,结合自己的理解,设计了从谈判学角度读解<陈情表>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自从蒙编辑厚爱,将小小的实践拙作<孔乙己告状>登上<中学语文教学>(见2004年4期)的大雅之堂后,先是有幸得到了蒋红森老师点评,使我得以多方位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与问题;更有幸得到了浙江师大李海林老师的关注,促使我趁机学习些平时不很注意的理论,填补自己在理论学习上的苍白与空缺.但是,认真拜读完李老师的文章,作为一线教师,我还要提出一个问题:创造性阅读,是尊重学生呢,还是服从理论?我想从三个方面与专家探讨,并进一步求得更多大方之家的指导.  相似文献   

10.
读了董小龙老师的<斑羚飞渡>课堂实录,又读了几篇评论(<中学语文教学>204.5),竟也忍不住想来"掺和"一下.陈波老师<该如何把握教学主题>这篇文章的见解有的很精彩,但有二点我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1.
<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刊载了郑晓刚老师和邓彤老师合作的<自读课:教什么和怎么教>一文,郑老师的自读课教学实录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引导学生利用辞书和生活经验来研读文本等等.可惜,郑老师的教学也存在一点儿遗憾.  相似文献   

12.
课堂回放 <杨修之死>教学实录 师:昨天,你们老师已经布置了<杨修之死>的预习任务.张老师呢,专门画了一幅<杨修绑赴刑场>的漫画.请看:  相似文献   

13.
我也说几句     
看过陈爱娟老师的课例<孔乙己告状>(<中学语文教学>2003.12),我也有些想法.  相似文献   

14.
徐江、赵建晖两位老师在<教,要想好需要教的>(<中学语文教学>2010年第4期)一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好需要教的".才能使教学效能最大化的问题.对此,吕茂峰老师撰文<学生发展需要与文本核心价值>(<语文学习>2010年第11期)提出了不同看法.由此,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凸现出来:教学中教师面对文本,是"做文本的奴隶",唯文本是听,还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化作用,对文本作"二度开发",进而实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读了李大愚老师<为什么要"去华">(本刊2006年第12期,下称<为>)的文章,第一感受就是欣慰.有人在切切实实关心语文教学,在认认真真开展研讨,这是我一个多年从事语文教学教研的老兵所迫切渴望的情景.  相似文献   

16.
一 唐彪,字翼修,清初著名教育家,浙江瀔水(今属金华)人.他的生卒年一时无从考定,根据现有材料大致可以推定,唐彪生活在明末崇祯至清初顺治、康熙年间.他曾受学于应嗣寅(1619-1687)、王言远(顺治六年进士)、姜景白(生平不详).曾一度出任武林(今杭州)学官,后退居归田,整理教育著作,传世的有<家塾教学法>和<身易>.(唐彪辑著:<家塾教学法>,第1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6月版,以下同一出处者只注明页数)  相似文献   

17.
于漪老师说过:"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要时刻不忘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学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好的种子.语文教学是以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有机地融合德育和美育,三位一体,课就立体化了.立体化多功能,就是对人多方面培养,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能明显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9)遵从这一思想,我在上<我与地坛>时,设计了一些学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2003年第7期刊登了孙春成老师的"立体教学"课例,并在第7期和第10期上刊发了几篇"评说",拜读之后,想对<扔掉什么是可惜的?>的话题,兼及其他"评说",谈点个人意见,以就教于史绍典、蔡茉莉、林振树诸位老师.  相似文献   

19.
我在本刊2010年第3期针对张振雷老师、胡根林老师的文章<寻找教学内容内在的"序">(以下简称<"序">)发表<我对<杨修之死>的再解读>(以下简称<我>)一文,胡根林老师在本刊第6期以"对话或争鸣:需要的不止是一种气度"为题撰文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20.
<中学语文教学>2011年第l期刊载的姜馨老师的<(老子五章)教学实录>,高起点,高难度,引发我们对新课程语文课堂如何对话的深度思考. 一、关于作为对话基础的<<老子)五章>本身 选编的五章包括老子<道德经>的<第一章><第二章><第十九章><第七八章><第八十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