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慎所谓“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到今天为止,大体上还是一种可取的说法。其中所论“本无其字,依声讫事”的假借造字之法,使原始汉字突破了象物象事的表意造字束缚,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言的新的造字途径。本文通过考察汉字乙、丁、h、少的假借造字情况,揭示了假借造字之法对汉字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假借的转折与回归萧甫春假借是六书之一。许慎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其实就是“同音代替”,语言中有这个词,但没有书写这个词的字,不是依词造字,而是借用一个已有的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这种方法叫假借.孙诒让说:“天下之事无穷,造字之初...  相似文献   

3.
"假借"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的汉字六种造字方式之一,但历代学者对于"假借"究竟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众说纷纭。要判断假借是造字法还是用字法,就要从许慎所举的例字来了解假借的含义,要从"字"以及"造字法"和"用字法"这三个概念中了解历代学者对于假借定性的分歧所在。还要了解假借如何造字,以及假借造字的优点和意义。从而对假借是用字之法还是造字之法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假借"是东汉许慎提出的一种汉字造字法,从语言学理论分析,假借是不产生新字形但为无字新词找到了记录符号的造字法。  相似文献   

5.
许慎所谓"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到今天为止,大体上还是一种可取的说法。其中所论"本无其字,依声讬事"的假借造字之法,使原始汉字突破了象物象事的表意造字束缚,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言的新的造字途径。本文通过考察汉字乙、丁、卜、少的假借造字情况,揭示了假借造字之法对汉字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咏涛 《阿坝师专学报》1993,(2):106-108,85
汉字有悠久的历史,关于汉字的造字方法,传统有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之说。权威著作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等,但历代、各家对具体汉字的“六书”分析往往各说不一,甚至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作为“六书”之一的假借是造字之法,还是用字之法,至今学者们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本文也想借鉴众说,略抒管见。许慎的六书理论是关于汉字造字的法则,六书中列假借为最末。后世学者以为这是不易之论,尊从许氏之说。清代戴震的“四休二用”之说,截然分六书为造字和用字两法。清代四大《说文》家段、  相似文献   

8.
再议转注与假借的造字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书”作为一种关于汉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其性质归属,历代文字学家说法不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转注与假借的定性。清代学者戴震提出的“四体二用”说多为后代的学者所赞同,将转注与假借划分为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现对转注与假借的造字意义重新强调,并从造字法的标准———汉字形、音、义三要素、转注与假借的造字功能的特点等几个新的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假借虽然没有新增文字形体,却使一个原无字形可表达的语词固定地有了一个书写符号。从文字记录语词的原则来说,它是一种造字法。假借字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克服表意率和记号字的局限性所造成的困难。许慎《说文》对“假借”的定义,“本无其字”指的就是客观造字要求;“依声托事”则是为语词寻求书写符号的主现认知过程。假借字的含义,与其本义可以有联系,但关键在“依声”。假借字的使用,既突破固有的象形表意的方法,解决了语词定符的文化交流需要,也节制了字符的数量膨胀,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言的新途径。在汉字发展史上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造字方法     
早在公元二世纪,许慎就归纳出了汉文字的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简称“六书”。到了十七世纪,戴震提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假借二者,字之用也。”认为只有指事、象形、会意、形声是造字方法,简称“四书”。近人唐兰创“三书”说,含象形、象意、形声三类。自许慎以来一千八百年间,从事造字法研究者众,然而在造字法系统研究上有重大突破者仅数人而已。当前文字学著述颇多,几乎一律沿用“四  相似文献   

11.
徐锴对词义引申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方面,承继许慎“六书”说,依据本义和借义的关系对假借造字进行分类,启发清代小学家进一步界定假借和引申概念,理顺二者关系;训诂实践方面,在《说文解字系传》“通释”篇中,有意识地申明大量字词的引申义,并对引申的基本途径有所认识,从而启迪后世学者深入探索,最终使引申成为词义运动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12.
《积微居小学述林·造字时有通借证》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达先生认为造字时有假借。我们承认造字时有假借 ,但非如杨先生所说。他所举的例子 ,有些是许慎误析 ,他又申发之 ;有些是造字原则不同了 ,形声字的声旁可以只记音 ,而他仍然从右文说的观点出发 ,认为不表意的声旁是假借字。  相似文献   

13.
东汉许慎视假借为"六书"之一,是造字的方法之一,后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分割字的形音义,只看到字形;二是超阶段地看问题;三是假借造字方法的间接性;四是拘泥于说文的叙述。  相似文献   

14.
“假借”是六书之一。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本无其字”道出了产生假借的原因;“依声托事”道出了假借造字的原则,“令、长”是假借的例字。假借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加深,生活中必定会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概念,而文字里却没有记录它的字,于是只好在现有的字里借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取其字形、字音来表达新的意思,这种造  相似文献   

15.
<正> 何谓假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为什么会产生假借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汉字是象形的方块字,上古造字之初,无论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造字,都是有形可象的。而有些事物或概念则无形可象,造不出,有音无字,就只有假借一个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它的意义。第二,上古字少,为检字方便而借。《说文  相似文献   

16.
“六书”是古人总结的六种造字方法,“转注”是“六书”之一种。东汉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后,关于“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的定义皆无争议,但是对“转注”的争议不断。原因主要在于许慎对于“转注”除了定义中举了“考”“老”两个例字,《说文解字》正文中没有一个字分析为转注。文章在总结前人关于转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许慎的八字定义以及所举例字,阐述了许慎转注的涵义,并提出了对许慎转注定义的质疑以及个人的转注观。文章认为转注是根据义类确立一个首字为字根,创造同义或者意义相通的新字就拿这个字根作为基础,添加新的部件,这种造字方法就叫转注;转注字就是亦声字。  相似文献   

17.
简谈假借字     
什么是假借?假借是一种借用已有的汉字去代表别的概念的方法。许慎在《说文》序里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本无其字”,意即某事某物虽有其名,但无其字;“依声托事”,意即依据字的读音与某事某物的叫法相同的原则,运用此字指代彼事彼物。这就是说,假借是运用已有的汉字指代语音相同的未曾造字的概念或词。  相似文献   

18.
从宋本《玉篇》古今字可见中古时期楷书演变有两种情况.一是造字者不断创制新的楷字.新字创制有“等价式造字、职能分化式造字、假借基础上造字”三种方式,其中“等价式造字”使用最多,其次是“职能分化式造字”,“假借基础上造字”使用得较少.二是楷字合并,包括“包含式合并、等价式合并、假借式合并”三种方式,从数量上看,“假借式合并”使用最多,“等价式合并”次之,最后是“包含式合并”.这两种演变情况具有三方面的原因:楷书系统的开放性、社会环境的影响、语言社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周礼》提出了“六书”这个名称,东汉许慎给“六书”下了定义,并举例加以说明,以后的人谈“六书”,谈“汉字的构造”,大概都是根据许慎的说法。不过,后来的文字学家经过研究,多认为“六书”中的“转注”和“假借”只是用字的方法,不是造字的方法,于是就有了“四书”的说法。还有“三书”的说法,即象形、象意、形声。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以下简称“教材”)讲述“汉字的构造”,就采用“四书”的观点,对两种用字的方法“转注”和“假借”,也作了简明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汉字具有主体性,表现为汉字的物质属性———形体,和汉字记录汉语的主体性。从汉字的主体性出发考察“假借”,认为“假借”不是造字法,并认为有一种“假借情结”促使人们总想将“假借”和造字法挂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