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校园武术文化传播与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从高校校园武术文化传播的含义、价值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剖析当前高校校园武术文化传播的现状,探索我国高校校园武术文化传播的发展趋势,旨在弘扬中华武术,推动我国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进程。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用传播学的理论阐述了普通高校武术文化传播的五大因素,并调查分析了普通高校武术文化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路径、受传播和传播反馈的的现状,旨在探讨普通高校传统武术文化科学有效地传播的最佳策略,以期推动我国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传播进程,弘扬中华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育是武术文化在我国本土传承发展的基础,武术文化传播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高校武术教学历史沿革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武术文化传播对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阐述和研究,以期推动高校武术教学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高校校园武术文化内涵和特征的剖析,分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中武术文化形成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如何培育和正确引导这一文化现象,以期促进高校校园武术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武术文化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从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学科的角度,结合当前“和谐社会”背景,深入分析武术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的关系,进而提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武术文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武术要发展,教育是关键。高校教育作为教育机构的终端,应是重中之重。文章围绕高校武术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武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从转变观念、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灌输武术理念、强化民族精神;领导重视,革新武术教学的硬件设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两手一起抓;丰富校园武术活动形式;建立校园传统武术传承模式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7.
武术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而武术教育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不仅在丰富民族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而且在提高人们身体素质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也承担着重要的功能.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西安市经发小学为例,对西安市经发小学校园武术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学校园武术教育的发展及制约因素,为西安市小学校园武术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武术课程育人功能。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我国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进行探索。研究认为:"课程思政"理念下我国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育人报国和全面发展为目标;以领略武术冠军风采、组织校园武术赛事和打造互联网+武术为教学方略;以构建武术知识体系、丰富武术教学案例、凝练武术育人成效、领悟武术运动内涵、宣传武术运动文化、建设武术精品课程为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9.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一,有着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功能,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健康质量。高校武术课程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也能够实现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增强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为我国今后武术教学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武术教学还存在较多问题,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探讨,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武术文化传播的现状及武术和动漫的各自优势为出发点进行分析,探究武术动漫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可行性,并提出武术动漫对促进武术文化传播的路径。旨在为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寻找新的路径,以期为武术文化的传播开辟新的道路,拓展武术文化传播的空间,并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武术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武术化的内涵结合当代高校校园化的建设,着重阐述了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化在当代高校校园化建设中所能发挥的积极作用.旨在通过弘扬武术化进一步推动高校校园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谈学校武术教学的基本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等方法,论述分析了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中学生因素存在的问题,并从构建和谐校园的角度对学校武术教学的基本目标做了大胆设想,认为应该把传播身心健康、运动技术、传统文化和快乐思想作为学校武术的基本教学目标。并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完善武术教学的目标体系,使武术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和谐校园的构建,乃至为祖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峨嵋武术渊源流长,博大精深,传统底蕴深厚。作为与少林、武当并肩齐步的中华武术三大流派之一的峨嵋武术,其发展现状却令人担忧。而禁锢其发展的顽疾有三:(1)缺乏市场意识,思想解放不够;(2)缺乏市场组织,规模经营不够;(3)缺乏团队意识,整体联动不够.使峨嵋武术走出困境,发扬光大的对策建议:(1)加强武术行业基础设施建设;(2)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3)建立峨嵋武术发展专项基金;(4)武术产业与其他服务业有机结合;(5)进一步优化传统,大胆改革,适应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14.
当下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趋势是积极的、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新的问题和令人堪忧的情景。高校的德育过分注重形式化、理论化,对学生之思想改造往往只局限于在校的这段时间内,无法化育成性。文章通过分析武术的各种德育价值,认为:中国武术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化手段与资源,与其它教育形式相比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作用与影响是深远的、意义非凡的。  相似文献   

15.
峨眉武术是中国著名的地域性武术流派之一.历史上的峨眉武术曾受到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的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各种文史记载和武术典籍中寻找在峨眉山武术发展中的少林武术的影子,证明历史上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对峨眉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峨眉武术也正是通过学习和吸收少林武术,并在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6.
林清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4):462-463
太极拳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它源远流长,内涵丰富,从文化的新角度来研究和习练太极拳,不仅能够起强身健体、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够领悟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正值中国武术将走向奥运、走向世界之际,作为中国武术精华的太极拳,已经成为中国武术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整理统计等方法,对山东省300所中小学的武术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中小学武术教学状况良好,但也存在武术师资薄弱,武术教材内容陈旧,改革力度不够,教学质量不高,小学无体育课本,部分领导对武术教学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武术场馆、器械严重缺乏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设性意见,为中小学武术教学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俊卿  郭兰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5):573-574,590
中国武术蕴涵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圆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圆为美是我国各民族文化艺术普遍遵循的原则.通过研究表明圆是武术的哲学理论基础;圆在武术动作中广泛地存在和应用,提出圆美艺术现象是武术动作美的重要表现形式,丰富了武术动作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与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分析了武术文化的内涵,论述了武术文化具有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增强民族精神等社会价值,最后就如何实现武术文化的社会价值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具体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0.
Taekwondo's cultural identity is considered in the light of the controversy over its historical origins. After reviewing several existing theories, the mea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aekwondo as a Korean martial art is explored. There are two conclusions: first, taekwondo is a fusion of several different sources; second, taekwondo is essentially a martial art that focuses on foot skills, and this distinguishes it from Japan's karate and China's wushu, which are primarily based on hand skills. The fact that all terms are rendered into pure Korean words shows the essence of Korean localization. Thus taekwondo incorporates a distinct identity as a Korean martial a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