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蓝宝石衬底片的化学机械抛光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蓝宝石抛光工艺过程的性能参数,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了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40nm、低分散度的SiO2溶胶磨料并配合以适当参数进行抛光,可以获得良好的表面状态和较高的去除速率。能够有效提高蓝宝石表面的性能及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2.
用于GaN生长的蓝宝石衬底片化学机械抛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之雯 《大众科技》2007,(10):112-113,125
对蓝宝石衬底片的化学机械抛光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分析了蓝宝石抛光工艺过程的性能参数,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了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方案,结果表明,采用粒径为40nm、低分散度的SiO2溶胶磨料并配合以适当参数进行抛光,可以获得良好的表面状态和较高的去除速率.能够有效提高蓝宝石表面的性能及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氮化铁磁流体的制备与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金 《科技通报》2005,21(3):342-346
用等离子CVD法制备了氮化铁磁流体,磁流体中纳米粒子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8nm,磁流体有明显的超顺磁性,无磁滞现象;磁流体的饱和磁化强度可达820Gs。对活性剂用量、低场静置、载液粘度和颗粒相浓度等对磁流体悬浮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活性剂用量为5%左右为最佳,低场静置可以明显提高悬浮稳定性,而颗粒浓度小或载液粘度大时稳定性则较好。为磁流体应用技术提供高性能的氮化铁磁流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mFeO3超细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结构、粒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4-15nm,且为颗粒均匀的圆球形.另外,最佳煅烧温度为750℃.本文在最后对溶胶一凝胶法和其它一些制备超细粉末的方法做了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SmFeO3超细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结构、粒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4—15nm,且为颗粒均匀的圆球形。另外,最佳煅烧温度为750℃。本文在最后对溶胶-凝胶法和其它一些制备超细粉末的方法做了系统的比较。  相似文献   

6.
外界条件转变时,可逆乳状液可在油包水乳状液和水包油乳状液之间可逆转化,目前最广泛应用于制备可逆乳化钻井液,针对二氧化硅颗粒的粒径对"纳米二氧化硅与表面活性剂复合材料稳定的乳状液"的性质有一定影响。在乳状液稳定方面,改性纳米颗粒稳定的可逆乳状液稳定性高于改性微米颗粒稳定的可逆乳状液;在乳状液可逆转相性能方面,"表面活性剂/纳米二氧化硅复合体系稳定的乳状液"与"表面活性剂/微米二氧化硅复合体系稳定的乳状液"均能表现出较好的可逆转相性能。  相似文献   

7.
用Hg(NO3)2和TAA为原料,以玻璃酸钠为模板于室温条件下于水溶液中合成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HgS纳米粒子.产物为球形的多晶粒子,平均粒径为10nm,属于立方闪锌矿结构.合成的纳米晶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与体相材料相比表现出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用XRD、TEM和Uv-vis等实验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并对HgS纳米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内江科技》2019,(12):59-60
丙烯酰胺为原料合成了以轮胎橡胶粉为内核的经济型粘弹性颗粒,通过扫描电镜、牛顿能谱仪和显微镜对粘弹性颗粒进行表征,同时对其粘弹性能、悬浮性能、渗流特性及调驱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合成的粘弹性颗粒以橡胶粉为内核的核壳结构;固体橡胶粉内核增加颗粒弹性,高分子外壳增加颗粒粘性,协同作用,提高颗粒粘弹性能;用密度小的橡胶粉,提高颗粒悬浮性;粘弹性颗粒对高渗层的封堵,调整了吸液剖面,提高了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轮毂抛光传动装置,用于汽车轮毂抛光加工,其主要特点为太阳轮和行星齿轮构成的行星轮系,实现待抛光轮毂在抛光池中公转的同时实现自转,围绕主轴组件的太阳轮均匀分布安装有四组相同的行星组件,一个工作循环可抛光四个轮毂,加工效率高,抛光液对轮毂各个部位的冲刷充分,抛光效果好,与手工抛光相比,可以大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抛光过程在抛光液中进行,无粉尘产生,避免粉尘爆炸隐患,安全环保,有利于工人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抛光速率和抛光效果俱佳的抛光技术,化学机械抛光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研究,本文梳理化学机械抛光技术的专利申请趋势、创新主体、重点专利等方面,对化学机械抛光进行专利分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了解专利申请情况提供参考。概述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 Mechanic Polishing,CMP)是一种表面全局平坦化技术,它利用磨损中的“软磨硬”原理,即采用较软的材料来进行抛光以实现高质量的表面抛光;基本工艺是将待抛光工件置于由纳米级磨料颗粒、  相似文献   

11.
范方荣 《内江科技》2014,35(12):54-55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注塑模具钢自动研磨与球面抛光加工工序的可能性。目前,此项研究已经完成了磨削刀架的设计与制造。对于PDS5注塑模具钢的最佳球面研磨参数而言,其是以下因素的一系列的组合:研磨材料的磨料为粉红氧化铝,进给量500毫米/分钟,磨削深度20微米,磨削转速为18000RPM。如果用优化的参数进行表面研磨,表面粗糙度Ra值可由大约1.60微米改善至0.35微米。而用球抛光工艺和参数优化抛光,则可以进一步改善表面粗糙度Ra值从0.343微米至0.06微米左右。在模具内部曲面的测试部分中,用最佳参数的表面研磨、抛光,曲面表面粗糙度就可以提高约2.15微米到0 0.07微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有机蒙脱土和醋酸乙烯酯单体为原料,通过悬浮聚合制备聚醋酸乙烯酯/蒙脱土(PVAc/OMMT)复合材料,研究了OMMT对复合粒子表面形态、热学性能和粒度分布的影响,并通过FTIR和XRD对产物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纯PVAc呈光滑表面的球状形态,而PVAc/OMMT为具有粗糙表面的立方体形状颗粒。另外,复合粒子的粒度显著增大,分散性更好。然而,当粘土含量超过2.5wt%后,复合粒子的平均粒径开始下降,且粒度分布更广。TGA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热学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磁流变抛光技术(MRF)是利用磁流变抛光液在磁场中流变性进行抛光的一种超精密加工方法。介绍了利用磁流变抛光技术抛光工件的过程,详细阐述了磁流变抛光技术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最后提出了下一步应该重点研究设计磁流变抛光设备和开展相关工艺参数实验。  相似文献   

14.
本课题主要研究碳化硅基金属陶瓷、普通钢两种不同材料的冲蚀角度、磨料粒径、冲蚀时间(磨料量)和磨粒形状对靶材冲蚀率的影响,实验前期需确定合适的压力和气体流量来稳定控制冲蚀颗粒的速度,从而稳定控制冲蚀颗粒冲蚀靶材的其他变量,得出不同因子对材料冲蚀率的影响,并分析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段玉丰  耿耀宗 《复印》1999,(2):12-15
本文设计悬浮聚合法制备彩色色调颗粒。阐述了悬浮聚合法的优势,色调剂粒径的控制措施及树脂,着色剂,荷电添加剂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6.
童琳 《内江科技》2010,31(4):87-88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注塑模具钢自动研磨与球面抛光加工工序的可能性。而完成这种注塑模具钢PDS5的塑性曲面的加工是在数控加工中心实现的。目前,此项研究已经完成了磨削刀架的设计与制造。其中,最佳表面研磨参数是在钢铁PDS5的加工中心测定的。对于PDS5注塑模具钢的最佳球面研磨参数而言,其是以下因素的一系列的组合:研磨材料的磨料为粉红氧化铝.进给量500毫米/分钟,磨削深度20微米,磨削转速为18000R2aM。如果用优化的参数进行表面研磨,表面粗糙度Ka值可由大约1.60微米改善至0.35微米。而用球抛光工艺和参数优化抛光,则可以进一步改善表面粗糙度Ra值从0.343微米至0.06微米左右。在模具内部曲面的测试部分中。用最佳参数的表面研磨、抛光,曲面表面粗糙度就可以提高约2.15微米到0.07微米。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3)
锗单晶晶片作为一种重要的外延层衬底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衬底外延生长要求锗晶片表面有极低的表面粗糙度、无表面/亚表面损伤和残余应力等,需要通过对锗表面进行抛光去除表面缺陷、提高表面质量,从而满足外延生长。本文综述了锗单晶衬底抛光的技术进展,分析了抛光液组分、pH值、离子强度、抛光工艺参数等对锗片抛光质量的影响,阐述了锗晶片的化学抛光机理,指出了目前锗抛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采用6FDA、6FHP、ODA共聚物材料,对材料的化学和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用旋涂法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共聚物薄膜,并对薄膜的性能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将该薄膜制备成条波导,测试结果表明该波导在光通信波段1550nm处的平均传输损耗小于0.66dB/cm,局部损耗在0.2dB/cm。  相似文献   

19.
徐国栋  吴大志  王俊 《科技通报》2021,37(5):97-103
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施工产生的工程废弃泥浆量庞大,对环境破坏严重,对废弃泥浆进行高效地脱水处理能够减少废弃泥浆的产量,实现工程废弃泥浆减量化的目标.本文使用浊度计、激光粒度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研究工程废弃泥浆的基本性质,采用对照定量试验的方式研究了无机高分子类絮凝剂及有机高分子类絮凝剂对工程废弃泥浆絮凝效果的影响.以固液分离液面读数、上清液浊度及清液悬浊液中悬浮颗粒粒径等参数作为指标,分析最优质量百分比浓度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絮凝能力.试验表明:絮凝剂存在最佳投加浓度使工程废弃泥浆实现快速固液分离,高碱性条件下无机絮凝剂效率效果不明显;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与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对土颗粒粒径的作用范围不同,投加无机絮凝剂后上清液中颗粒平均粒径在170~220 μm左右,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作用下平均粒径在300~340 μm左右;浓度为0.2%的聚氧化乙烯(PEO)溶液和0.5%的壳聚糖(CTS)溶液,絮凝速度快且较低浊度为16.5NTU和18.6NTU;浓度为0.1%的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溶液脱出液浊度最低为8.7NTU.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01.7nm处测定铜及铜合金抛光液中硝酸根的浓度。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9662—9.6621g/L,适合于该类型抛光液中硝酸根的检测。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