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在有的记者眼里不屑一顾,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淡而无味,而由另一个记者写出来的报道却是精彩的好稿。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优秀的记者应该是一个勇于进行创新思维的记者。  相似文献   

2.
找选题,做采访,写稿子…… 画版式,出大样,签付印…… 虽然说新闻每天都是新的,但具体到在一线从事采编工作的记者、编辑、主持人来说,工作流程却几乎是周而复始.当我们告别刚刚踏入新闻行业的新鲜感与激情后,所从事的新闻事业就像一场体力与智力的长跑,"极点"的出现往往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3.
朱美芳 《东南传播》2018,(6):146-149
最近一两年来,不少从事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都在工作中面临较大的困境与压力.维权报道越来越不好写是不争的事实,涉及一些企业和极少数基层政府部门的舆论监督报道越来越容易引起纠纷甚至长时间的诉讼,有时甚至让少数维权类记者遭受人身伤害.舆论监督本是党和政府赋予媒体的一项责任,是听取民意、维护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正能量,但现在从事监督报道的记者却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面对职业压力,有相当一部分记者患上心理焦虑症最后选择了改行.本文试图应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戈尔德斯坦的"焦虑理论",分析媒体人从业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并提出优化记者从业环境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记者的形象     
从小说家的立场来看,新闻记者是非常难写的。记者本身有一种微妙的特点。见面一谈话,你马上就会发现他是个记者。记者的特点来自新闻记者的职业,当记者的人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大不相同。记者的特点是什么呢?三言两语又很难说清楚。我本人当过十多年新闻记者,可以说对记者是比较熟悉的。尽管如此,写记者也比写其他行业的人难得多。  相似文献   

5.
摄影记者如何"两栖作战"?通俗地讲,就是既得拍好照片又能写好文章,做一名复合型记者。媒体需要"两栖记者"眼下,不少报社对记者的分工仍是  相似文献   

6.
“土记者”,是许多人在非新闻媒介从事新闻报道者的俗称。说他“土”,是指他不在正规记者队伍的行列,无编制,无头衔。叫他“记者”,说的是他要以主要精力从事专业记者所要从事的工作,采访、投稿,写内参。别看这支队伍“土”,它在我国新闻事业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有心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这似乎是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自十六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世界上第一个职业记者以来,人们一般认为;记者就是写新闻报道的。久而久之,新闻界从事记者职业的同仁也似乎接受了这一观点。报纸记者说,我是写新闻报道的;电台记者说我是写广播稿的;电视台记者说,我是拍片子的。就连这些新闻机构的编辑,也大都持类似观点,只是把一个“写”字换成了“编”字。照此看来,“编写”新闻稿是记者的第一位工作便是理所当然的了。当然,“写新闻”、“编稿子”对记者(编辑)来说,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新闻工作的常识告诉…  相似文献   

8.
我 过去长期当记者 ,写过无数稿件 ,其中“内参”约占五分之二。从当记者起 ,我就把采写“内参”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回忆自己从事“内参”报道的经历 ,32年前周恩来总理给我上的一堂“内参”课 ,使我终生难忘。一份“内参”改成特急函1970年8月 ,中国乒乓球队邀请一个友好邻国的乒乓球队来华比赛和访问。8月16日 ,两国球队就比赛事宜进行了会谈。由于双方都坚持各自的计划和想法 ,会谈中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争执。在此同时 ,还有个别中国运动员说了一些不尊重对方的话 ,双方关系不太融洽。8月18日就要比赛了。如果双方关系不…  相似文献   

9.
从事记者工作十余年,深感一名优秀的记者,除了应具备采编写的能力之外,还需要练点其他的功夫。  相似文献   

10.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被报道者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是由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记者不可能对他所报道对象从事的社会实践事必躬亲,然后再去报道。但是“你做我写”,记者获得的只是间接知识,缺乏亲身体验,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体验式采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尽管每一次体验的时间有限,但对常年扮演“你做我写”角色的记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1.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和旗帜。评价一家报纸的思想水平,我们往往首先看其新闻评论的水平。但近年来,不少报纸,尤其是地市级报纸,新闻评论成了弱项,并常有“断炊”之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新闻评论队伍青黄不接,特别是作为正规军的记者,写新闻评论不多。很多记者误认为,记者主要从事消息、特写、通讯、报告类的采写,撰写新闻评论是评论员、编辑和总编们的事。所以,很多记者不大写新闻评论,有的记者进新闻单位好几年了,还不会写新闻评论。 新闻界通常有一种看法:不会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不写新闻评论的人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这就要求,记者不但要会写新闻评论,还要多写新闻评论,写新闻评论本是记者的题中之义。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在《党报新闻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郑重地向广大同行推荐第四届范长江新闻奖得主高艾苏写的这篇文章。新闻工作者要发扬好作风 ,多写好作品 ,就应该像高艾苏同志那样 ,努力实践“至人所未至 ,想人所未想” ,追求“不一样” ,从而达到比较高的思想境界和业务境界。虽然高艾苏同志是军事记者 ,但是他在17年的记者生涯中悟出的道理却有着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史天经 《青年记者》2007,(13):23-24
时间过得真快,《青年记者》迎来创刊六十五周年了。 编辑部约我写点纪念文字。我想,是应该写,因为我与《青年记者》有一种永难割合、不弃不离的关系。我不仅是《青年记者》的读者,而且还曾为《青年记者》的成长绞过脑汁,付过心血,撒过汗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俗语说得好“万事开头难”,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开头,所以在写新闻的人里边流传着一句话“千斤采访四两写”,来表明采访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一个多年从事新闻写作的老记者说过一句话:“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当不好记者的。”那  相似文献   

15.
何为新闻?这并非一个小儿科话题.原因很简单,新闻好写,但好新闻不好写.请问,做了多年,甚至做了一辈子记者的,有几个拿到了中国新闻奖?为数不多.在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寥若晨星;有的新闻单位,甚至是中国新闻奖的空白区.  相似文献   

16.
人有话就想说,说而不足就要写,写短文而不足达意就义想写一本书.这大约是做文人的规律.文人中又另有一类,名日记者,他之所说、所写的与别类文人不同.  相似文献   

17.
李勇刚 《新闻窗》2010,(3):44-45
新闻是记者从掌握的大量信息资源中选择和掘取得来的。因此,每一位记者,自从事新闻工作的那一天起,就应该学会与新闻线索提供者、被采访人交朋友,用好新闻信息资源来写好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8.
有些刚迈进新闻单位的同志。不知内参怎么写,甚至有些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老同志也未写过篇内参。究其原因,一是有的领导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把内参列入记者编辑工作任务;二是有些人不愿写或不会写内参。下面结合工作体会谈谈内参采写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记者杜峻晓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写了一篇“我写宁夏贺兰牛奶时间出错之教训”,标题是《白璧微瑕也是瑕》(见人民日报《编采业务》2005年10月30日537期第三版)。文章说去年他写的连续报道《宁夏贺兰“倒奶期”提前众奶农犯愁》见报后,在社会上反响是大的,宁夏新闻界  相似文献   

20.
学会倾听     
黄炜 《视听界》2008,(2):110-110
从事人物专题采访的记者或许会有这样的困惑: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如何把他们写活、写透?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走进采访对象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