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产权结构变动综合指标,利用1998—2013年中国30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在创新生产函数框架下,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产权结构变迁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权结构变迁(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对中国创新能力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并且,产权结构每向上变动1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比重上升),中国专利授权数将下降0.140~0.18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包含创新部门的新经济地理增长模型,分析发现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在此基础上,选取2004—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动态面板杜宾模型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在结构视角下考察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效应;空间维度上,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具有外部性特征,高校基础研究经费内部支出、高校应用研究经费内部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溢出效应,且知识溢出和高校创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呈现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科技投入总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企业科技资源投入与使用,企业的创新产出等均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值得关注。第一,企业创新经费与人员等核心指标占全国的比重全面接近或超过60%核心指标之一: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占全国的比重。2003年,企业拥有的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占全国的比重达到59.93%(2003中国科技统计年鉴,P5),比2000年的48.99%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核心指标之二:企业投入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国的比重。在2003年全国实际支出的1539.6亿元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企业投入了925.4亿元,占全国的60.11%。核…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1990-2008年的省域空间面板数据,构建了我国制造业集聚、R&D投入与知识溢出效应分析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R&D投入存在显著的知识空间溢出效应,不同的产业集聚方式的知识溢出效应不同,专业化集聚比较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是不利于区域创新,而多样化的产业集聚不利于区域经济增长,但更有利于区域创新.R&D资本投入和区域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创新的影响较大,而R&D人员投入-产出绩效低下.社会距离与技术距离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开放的社会更有利于知识溢出与消化、吸收及创新,而技术差距阻碍了区域创新.最后,本文给出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根据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的数据,首先对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做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然后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三大经济区域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做了分析与比较.研究认为,在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中,长三角地区在各项指标中几乎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增长与科技活动人员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是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再次是R&D经费支出;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率与科技活动经费增长率及R&D经费支出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6.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经济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力投入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的空间溢出在区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技术创新的空间溢出对我国区域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推动效应;研发经费、研发人员和政府区域优惠政策都对区域技术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的空间溢出却对区域技术创新产生微弱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鹏  陆浩然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82-86,97
以广佛肇经济圈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函数分析方法,测算并分析了广州、佛山和肇庆三个城市区域创新效率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广佛肇经济圈内区域创新效率差异明显,广州、佛山两市的区域创新效率要高于肇庆市,区域研发人员投入对创新效率的推动作用大于研发经费投入的推动作用;同时,区域产权结构、区域基础设施、政府对创新的支持力度和区域对外开放度这四个因素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正的影响,而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创新效率则存在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标度无关性指标引入到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中,在非线性视角下从科技创新投入(R&D经费)、产出(论文、专利)与经济规模(GDP)之间关联的角度构造标度无关性指标,进而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对绩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R&D经费投入、科学论文、专利申请量随GDP的增加均呈较强的非线性增加趋势;(2)绝大多数省份的R&D经费投入与GDP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马太效应”,且各省份论文数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普遍强于专利随GDP增长的“马太效应”.本文工作不但扩充了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为决策者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创新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双对数”模型,利用面板数据对技术创新能力与福建省各设区市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进行分析,得出福建省九个设区市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加大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人员投入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30个省、市和自治区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方法构建了基于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权重矩阵的空间自回归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省域基础研究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域的基础研究效率呈现阶梯式递减,东部沿海地区的基础研究效率相对较高,但中部地区的基础研究效率也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此外,研究还发现人员投入强度和产学研合作对区域基础研究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经费投入强度、基础研究规模及政府重视程度对其影响为负,产业结构没有对基础研究效率的变化带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2014年我国省域创新空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研发资源配置、溢出效应对我国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地理集中程度在缓慢下降,但空间依赖程度却不断增强.研发经费投入显著影响我国创新产出空间格局的演进,而研发人员的影响并不显著;大学研发经费集聚对省域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企业研发经费集聚的影响显著为负;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显著,而产研合作呈现显著的负影响.研发经费投入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研发人员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产研合作和产学合作均呈现显著为负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应该实施差异化的区域创新支持政策,合理评估各类研发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研发资源部门配置结构,促进地区之间的研发合作和资源共享,从而避免政策偏差、机制扭曲和研发资源错配.  相似文献   

12.
研发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考虑到研发投入决策非线性特征和区域经济空间异质性,基于半参数空间滞后模型分析了研发投入对广东省4个区域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得出主要结论:(1)研发投入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具有多种类型非线性影响;(2)国内消费需求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3)采用半参数空间滞后面板模型能更好拟合区域经济增长过程。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建议:(1)基于区域经济特征制定差异化创新驱动发展政策,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2)积极完善区域经济网络,增强区域经济增长从经济中心向经济腹地的扩散效应;(3)从城乡一体化和区域一体化两方面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99—2011年中国31个省区的高校RD投入、GDP、产业结构变动等变量面板数据,采用P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以及方差分解技术,考察高校创新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和动态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研发投入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未形成面板协整关系,而与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短期看,前期经济增长显著促进了当期高校RD投入,具有同向作用,但前期高校RD投入未能有效促进当期经济增长,具有负向作用;长远看,高校RD投入与GDP之间的方差贡献率均较大。  相似文献   

14.
运用RD驱动增长理论分析方法,借助R计量分析软件,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运用2004年~2013年北京市10年的历史数据,考察了RD结构和RD规模对北京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经研究发现,RD的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RD结构方面,基础研究和试验发展更加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增长,并由此提出我国应该通过增加RD的经费投入量,提高RD的使用效率;加大RD人员全时量的投入,鼓励培养科研创新类人才;优化RD的投资结构,加大基础研究的支出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2013年,云南省RD经费投入保持较快增长,人员投入平稳增长,但存在实验发展支出大幅度增长,原创性研究支出增长缓慢、区域经费和人员投入不平衡等问题。建设加强对RD投入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加大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力度,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政府导向作用,进一步优化RD经费支出结构,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利用空间杜宾模型,采用2008—2017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我国创新投入、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不同阶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创新在不同阶段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不同阶段的创新投入、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不尽相同:在科技研发阶段,RD人员投入对区域创新存在“U”型非线性影响,RD经费投入和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呈倒“U”型分布;在成果转化阶段,政府支持对区域创新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构建改进的累积知识增长模型,以2001-2010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为对象,分别采用普通固定效应静态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和面板门槛回归分析方法,对区域创新产出及其影响要素,尤其是各创新主体相对于全国创新生产技术前沿的内生差距以及技术基础设施对于创新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创新生产技术效率并没有统一收敛的趋势,它们和创新生产技术前沿的距离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创新生产技术效率、技术基础设施、研发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均会对区域创新产出产生影响,且以创新生产技术效率影响最大.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处于不同的创新生产技术效率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廉水  张芊芊  王常凯 《科研管理》2015,36(10):169-176
本文利用2001-2011年中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中国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创新经费投入对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创新人员投入虽然数量众多,但抑制了制造业科技创新;外商直接投资阻碍了专利申请量的提升,但促进了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的增加;产权结构对制造业科技创新有着显著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在创新上有更高的积极性;政府支持促进了制造业科技创新;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了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区域创新资源规模存在明显地域性差异,严重影响了区域创新发展的公平性。基于我国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创新资源规模对区域创新公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资源规模与区域创新公平性高度相关,RD人员规模对于区域创新水平非严格正相关,RD经费投入规模是最显著因素,处理好创新资源投入规模的均衡性是促进区域创新公平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孙艺璇  程钰  刘娜 《资源科学》2021,43(1):82-93
科技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中国30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2000—2017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通过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得出以下结论:①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在时间上整体呈上升态势,平均值从2000年的0.18上升至2017年的0.44,在空间上大致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递减;②从整体回归结果看,科技创新各要素(专利授权数、R&D经费占GDP比重、R&D人员全时当量)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较强,控制变量中的城镇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存在正向的驱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③从四大地区的回归结果看,不同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受科技创新各要素的驱动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受专利授权数、R&D经费占GDP比重的驱动作用较强,专利授权数、R&D经费占GDP比重、R&D人员全时当量均对西部地区有正向驱动作用,而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只受专利授权数和R&D人员全时当量的驱动影响。本文可为国家和地区提高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