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空,有一颗引起国人极大兴趣的返回式卫星。这就是发射于1993年10月8日的、中国第15颗返回式卫星。由于卫星上有毛泽东纪念金币等珍贵搭载物,由于卫星失去控制,国内外新闻传媒对此进行了过分的报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来,发展至今天,已先后形成了科学实验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以及静止轨道通讯卫星等卫星系列。卫星的应用在我国经济发展、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中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他的传奇人生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次绕月探测……他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几乎占到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郑杨 《金秋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郑杨 《今日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技术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发展概况,包括运载火箭的系列发展、科学卫星的研制与运行、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发射、通信卫星系列化发展、气象卫星系列化发展、遥感与资源卫星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展、"嫦娥工程"进展,以及载人航天工程进展。简要总结了中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2016年4月6日1时38分04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559秒后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第二颗星——"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送入高度约250 km的圆轨道,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实践十号"卫星在太空运行15天,装载着19项科学设施,共28项实验。实验内容涉及微重力流体物理、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空间辐射生物效应、重力生物学效应和空间生物技术6大方向。卫星的返回舱装载着全部9项生物学设备以及空间材料科学多功位炉和流体物理中的输运系数测量装置;而留轨舱中装载着其他8项微重力科学设施。  相似文献   

8.
神奇的空间技术育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11月20日傍晚,我国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并又一次成功地进行了植物种子的空间搭载试验。这是我国自1987年开始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植物种子以来的第九次种子空间飞行试验。 空间育种技术的发展 我们知道,宇宙空间的物理  相似文献   

9.
遥感千里眼     
我国宝成铁路自1956年以来,一直被灾害所困扰。在先后发生的100多次灾害中,仅国家所投入的治理费用就达7亿多元。导致这条铁路常常发生滑坡、塌方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长期以来,铁道专家一直百思不得其解。这个谜团终于被我国发射的返回式遥感卫星解开了。从  相似文献   

10.
总统在说谎 1960年8月的一天,一艘返回式卫星溅落在夏威夷西北的太平洋海面上.接着,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美国成功地回收了一面由"发现者13号"卫星带往太空运行后返回的美国国旗,这是人类首次将一个物体送入太空并使其安全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中国人》2003,(8):37-39
王希季是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总体方案设计者、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任总设计师。四十年前,我国第一次发射火箭,这枚探空火箭只飞行了短短的八公里,但是,就是因为这短短的八公里,却开创了我国运载火箭的历史。这项事业的奠基人就是王希季。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大会,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授予或追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王希季是其中一位。  相似文献   

12.
魏庆 《百科知识》2011,(13):63-64
据美国航天网2011年5月27日报道:美国陆军正在极力推动发射大批微型廉价间谍卫星,这些卫星称为纳卫星,将成为地面陆军将士的耳目。纳卫星能有助于降低军事行动的难度和危险性。首颗此类纳卫星于2010年12月发射,这是首颗由陆军建造的卫星。纳卫星非常小,难于跟踪,难于摧毁。  相似文献   

13.
去年1月,我国亚太2号卫星发射未获成功,这一消息使得举国震惊。1994年8月,价值415亿日元的一颗日本工程试验卫星(ETS—6),由H2火箭发射升空,在它进入椭圆轨道后,由于卫星发动机发生故障,未能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结果变成了空间垃圾。1994年9月,由法国的阿丽娅娜火箭发射的一颗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通信卫星,因与地面失去联系,使巨额投资付诸东流。这些事件表明,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GPS系统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部署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研制,1978年首次发射,在1978至1985年间共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布洛克1”11颗。  相似文献   

15.
宜课 《百科知识》2001,(2):15-16
2000年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一环。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技术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16.
卫星电影卫星电影,就是利用无线电波将一部电影的图像画面发射到正在运转的一颗同步人造地球卫星上,再由卫星向地面转播、地面电影院接收的电影。它的画面实感和质感,都将远远超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9月20日7时01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长征六号"就像是卫星的"大巴车",开启了卫星的"群发模式"。运载火箭由"专车"变"大巴"起初,1枚运载火箭只能将1颗卫星发射到太空。那时,运载火箭相当于卫星的"专车"。因为是坐着"专车"升上太空,所以发射卫星的成本很高。1981年9月20日,我国成功地用1枚运载火箭同时把3颗卫星送人地球轨道。1枚运载火箭同时发射3  相似文献   

18.
喜讯     
<正>热烈祝贺科学中国人(2007)年度人物最受公众关注奖得主孙家栋院士,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潘建伟院士荣获201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孙家栋,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  相似文献   

19.
2011年9月7日,以"航天工程育种——种业创新与‘育繁推’一体化"为主题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在北京举行。据悉,自1987年8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利用第九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成功进行农作物种子太空搭载试验以来,我国已先后利用15颗返回式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搭载上千种作物种子、试管苗、生物菌种和材料,获得大量产生变异的新性状品种。2011年初,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被纳入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2011年11月8日,中粮集团联手中国航天基金会培育太空粮食种子,以  相似文献   

20.
晓科 《世界发明》1998,(12):5-7
据专家预计,在这世纪之交.世界范围卫星发射将出现两个鼎盛时期,即出现两次“浪潮”。其中第一个浪潮是从1997年开始的,当年发射到地球轨道的卫星数量开始出现显著增长。1991年以来,卫星的年发射量一直呈逐步下降趋势。1993年,全球卫星发射量或准备发射的卫星已经减少到110颗以下,这差不多是30年以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