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作为精神产品,也要进入市场。与此同时,报纸又要更好地担负起党的宣传工具的重任。因此,无论从精神产品的商品属性来要求,还是从精神产品的特殊属性来要求,都有待于我们办好报纸,多出精品,办出特色,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
报纸经营品牌战略的核心,是不断地推出新闻精品、创出精品栏目。创立精品栏目最终是为了吸引读者,提升报纸品位,扩大报纸影响力和发行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精品栏目既关系到报纸的生存,也是报纸提升品牌价值的锐利武器。拥有63年办报历史的《开封日报》,始终不遗余力地打造精品栏目,以提升其品牌价值,先后形成了"潘杨湖"、"新闻深读"、"今日视点"、"民生在报"、"城市细节"、"天南地北开封人"、"活着"、"周末笔谈"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拥有忠诚读者  相似文献   

3.
所谓精品,是套用商品、产品的一种说法,指的是优质品,决不是次品、劣等品,更不是废品。用到新闻上,就是指优秀作品——名篇佳作。创精品是时代的要求从中央领导对报纸宣传的要求来看,抓精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央领导要求新闻部门要把握导向,提高质量,多出精品,加强管理,建设队伍,要努力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有权威性和指导性,更有感召力和影响力,使之拥有更多的读者。提高质量,不断推出精品,这是评价一张报纸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正"打造精品"一词,在现实生活中已成为各行各业追寻的目标。对于报纸而言,什么是新闻精品,目前,虽没有统一而明确的定义,但大体应具备这样几条:导向正确,主题重大,选材新颖,角度独特,写作精美。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精品就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新闻作品,其外在标志就是社会的公开认定度。必须具有强烈的精品意识要打造精品,首先必须有强烈的精品意识。一份报纸精品多了,自然赢得读者的信赖,其影响面自然也就更广,身价也就更高。由于许多精品的支持,从而形成众多的品牌,构成了媒体之间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质量是产品的生命。作为精神产品的报纸同样要以质量为立身之基、发展之本。时下,随着网络电子媒体以及各种新兴媒体的繁荣,报纸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当报纸在时效性方面已不能与上述媒体争锋时,提升综合质量,实施新闻精品战略,就成为"立报之本"和构成报纸形象的实质性要素。  相似文献   

6.
时下,争创名牌追求名牌效应已成为企业跻身市场竞争的主攻方向。随着新形势的需要,许多新闻单位纷纷实施精品战略,提出要增强精品意识。名牌显示着产品的质量,精品是报纸宣传质量的标志。报纸要多出精品,作为专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责无旁贷,而作为新闻宣传基础骨干的通讯员也应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丁柏铨 《今传媒》2008,(2):15-17
"投入"与"产出",原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前者,大致是指为生产产品(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所耗成本;后者,则指产品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人们总是希望在进行生产或投资时,"产出"能多于"投入",并且是愈多愈好.笔者试图借用上述概念,从一个角度考察新闻精品的创制、生产.在此处,"投入"和"产出"被赋予了另外的含义."投入",指身心投入;"产出",特指新闻精品的制成问世.那么,对于新闻精品而言,"投入"与"产出"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创作生产更好更多精神文化产品。这一命题同样适用于新闻领域。笔者认为,新闻也应该打造成“精神文化产品”,在确保政治性的前提下,赋予产品市场属性,这样的新闻才更具群众性、广泛性,才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一张县市报,在这个县市地域范围内,是一面旗帜。然而,要想办好这张报纸,只有不断打造新闻精品,提升报纸品位,才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县市报的历史使命。一张报纸质量的高低、影响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精品的分量和多少。打造新闻精品是宣传改革开放,鼓舞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时代要求,是千千万万读者群众的迫切愿望,同时,打造新闻精品,也是县市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近几年来,《大冶日报》始终把打造新闻精品作为办报的永恒主题,一以贯之,常抓常新。既推出了一批立意新颖,语言生动,以情感人,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  相似文献   

10.
赵红茹 《新闻传播》2012,(8):154-155
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体裁,历来在报纸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报纸的主角。如何创作出精品消息?笔者在认真研读了一些"中国新闻奖"获奖消息后,认为应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没有精品意识,难以创造经典作品;没有经典作品,难以打造精品报纸。与一般的新闻作品相比,新闻精品不仅在题材上、写作上应该非同一般,其社会效果以及在新闻业务方面的效应,甚至在新闻队伍建设、新闻事业发展上,更是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2.
新闻事业的发展要求新闻工作都把出精品作为自己持之以恒的不懈追求,而角度“精”题目“巧”,则是新闻精品的两翼。只有两翼强健了,新闻才能大有作为,报纸才能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3.
法制宣传是一个涉及面广、可读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领域,一家报纸要想把法制报道办出水平。一定要开设专刊作为平台,配备熟悉法制知识的常业人才作为保持,进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深度开拓和精品生产.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现在不少报纸只限于在综合新闻版发一些法制新闻,有的报纸甚至片面地将法制新闻等同于凶杀血腥的社会新闻,  相似文献   

14.
新闻要多出精品。这一口号于五、六年前在新闻界提出后,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随着新闻界改革开放发展步伐加快和社会的进步,无论是新闻媒体自身还是广大读者,都对精品新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企盼有更多的精品新闻涌现出来。新闻要多出精品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我们的时代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中,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必然会产生许多困惑甚至是对立,这些都需要  相似文献   

15.
就新闻而言,精品是指那些思想精深,制作精良,具有广泛社会反响的精神产品。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广播电台生产精品,强化节目精品意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与其他媒体竞争的需要。如果说精品生产是一个台的立台之本,那么精品创作同样是一个新闻从业的立足之本。而创作精品,离不开创新拼搏,离不开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16.
新闻策划既是组织者的一种思考,同时也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战略,同时也是一种战术,既是一种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艺术。从2002年起,我们提出报纸宣传“亮点工程”口号,用策划使报纸出新出彩出精品。所谓“亮点工程”,即值班总编辑每月值班时必须保证报纸有一至两个具有创意性的策划,且策划能使报纸出新出彩出精品。近三年里,我们先后成功策划了“马年六论”、  相似文献   

17.
魏震 《青年记者》2003,(5):17-17
多出精品,提高报纸质量,这是平面新闻媒体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一张报纸如果没有新闻精品,没有名牌版面或栏目,就不可能具有竞争上的强势和持久力。  相似文献   

18.
电视新闻精品战略是电视台在新形势下,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实施精品战略,就记者而言,不仅要有精品意识,更要有精品素质。新闻记者除了要具有深厚的政策理论功底之外,还要具有很强的业务水平,尤其是要具备较高的新闻策划能力和扎实采访的基本功。同时要运用创新思维,从报道角度、报道形式等方面入手,大胆创新,才能创作出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9.
新闻工作者要想奉献给受众以精品,首先就必须有精品意识,弄清什么是新闻精品,精品的涵义和特征是什么。从目前报刊上已发表的文章看,对新闻精品的认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精者,经过反复提炼产生的精华也。精品:精良的物品;上乘的作品。新闻精品的特征主要有:一是导向正确,意义重大,新闻价值高之作;是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感染力的统一之作。二是精心采写、  相似文献   

20.
一个企业,依靠出“名牌”产品占领市场;新闻媒体,依靠“精品”新闻赢得读者。为出更多的精品佳作,笔者认为记者要苦练几手“绝活”,主攻“四抓四求”。抓重头求分量重头新闻至少应具备这样的特征:对全局有重大影响,在社会上有强烈反响。这种新闻或者最先向社会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大问题,或者最早提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