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的结构功能指的是对语文教学诸构件进行排列、联络、渗透而形成一定的结构后所产生的功能。这种功能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至关重要,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深入认识并积极开发这种功能。这种功能是维系语文教学生命的一种功能。语文教学的构件留人纲、教材、教师、学1、切地、设备等。这些构件单独存在的时候,是构不成语义教学这~特定事物的。只有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这些构件联成一个整体的时候,语义教学这一特定事物才会出现。叶以说,没有这种功能也就没有语义教学这一特定的挑物C这种功能也是决定地义教学质量的一种功能。其本质就足…  相似文献   

2.
本质是一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对事物自身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内在因素。本质具有隐秘性,人们对它的认识,是通过它所外化的现象而逐步形成的。对语文学科本质的认识,也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以至于人们至今仍然没有获得关于语文学科本质的全面信息和统一认识,由此而给我...  相似文献   

3.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  相似文献   

4.
巴甫洛夫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什么是联想?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知识点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联系,有一种联系就可以导致一种联想。  相似文献   

5.
一、归类的含义归类,亦称分类。是根据事物的本质的共同性和差别性,把事物集合成不同的类的过程。在归类活动中,人们只有借助抽象和概括,才有可能在思想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摆脱具体的个别事物的束缚而把握住一般的知识,从而进行比较、归类。因此,归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胡爱萍 《中国教师》2013,(22):10-11
"变异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为了认识某个事物,就必须注意到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不同。为了注意这个事物与其他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不同,这个属性就必须在某个维度上发生变化。在所有其他属性都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属性才可以被识别出来。"变异理论"的四种范式,即"对比""分离""类合"和"融合"。其中,"对比""分离"和"类合"关注的是事物、现象或概念的  相似文献   

7.
“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皮亚杰)”。兴趣是什么?兴趣是一种喜好的情绪。它以人的认识和探索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联系.指的是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层次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进行联系观点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用辩证的、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世界.下面浅谈在化学教学中联系观点的教育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一、进行联系的客观性的教育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客观存在的.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的联系观念不过是事物本身客观联系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化学所研究的各种物质之间及其内部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亦是如此.为了正确认识这种客观存在的联系.要指导学生做到:坚持联系的客观性.一是不要用主观虚构的联系来代替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例如,水由水分子组成.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互相作用而构成,其分子式为H_2O.水能与氧化钙等物质互相作用生成氢氧化钙等、二是不要以个别事物间的联系来代替一般事物的联系、如钾、钠能与水互相作用分别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钠.并放出氢气(2K+2H_2O=2KOH+H_2↑——2Na+2H_2O=2NaOH+H_2↑).但不能因此而认为所有金属都能与水作用生成碱和氢气,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内在联系、物质性质与其组成、结构的联系.物质的性质由其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组成不同.其性质不同;物质的组成相同,而结构不同.其性  相似文献   

9.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认识千千万万个地理事物和千变万化的地理现象时 ,更需要进行比较。比较法是一切思维和一切理解的基石。通过它可使观察得到深入 ,思维得到发展。由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所以地理教学中的比较法类型也是复杂多样的。根据比较对象的性质和方式的不同 ,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比较教学方法。一、类比法就是教师讲授某一地理问题时 ,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的方法。类比法根据对比各点的异同又可分为同类同型比较法和同类异型比较法。1 同类同型比较法就是同类地理事物或现象对比各点相…  相似文献   

10.
<正> 教学是一种认识活动。这种活动往往是在与相关、相对、相似的事物比较中进行的。因此,比较法的运用就是十分自然合理的事情了。 比较,是一条最直接、最简便、也最有效的认识事物的途径。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  相似文献   

11.
张麒麟 《文教资料》2010,(21):60-61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只有教师尊重客观规律,并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就像庖丁那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做到"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12.
地理比较是地理思维能力中的一种,是一切地理思维能力的基石,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通过比较可得出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性,可使学生弄清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本质及其内在关系,并形成确切的地理概念。一、运用比较法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地理...  相似文献   

13.
一、思维结构影响着语文学习 化学中有一种光彩夺目的物质叫金刚石,在天然物质中它的硬度最大;还有一种深灰色的物质叫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这两种物质表面上看起来各不相同,性质差别很大,但它们实际上都是由同一种元素——碳所组成的。造成差别的原因是两种物质内的原子排列的不同。——“结构”缘故使这两种同元素的物质的性质相差甚大。无生命的物质和有生命的人相提并论虽不够恰当,然而事理还是相通的。于是,笔者联想到思维结构的不同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制定中小学毕业年级教学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一刻不停地运动着,形式错综复杂,性质千变万化。但是,物质的运动并不是杂乱无章,无法捉摸的,而有严格的秩序和规律。一切事物都在符合规律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着。  相似文献   

15.
物质结构层次是物理学的基础和奠基。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一种思维方式,其实质就是通过某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它可以使我们从社会科学的研究渗透到自然科学中去。所以通过隐喻了解物质结构层次是隐喻的本质认知功能,从而也能达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华 《现代语文》2011,(4):83-84
学习语文,必须同认识事物相联系。必须坚持从整体出发把握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这一整体化原则,去研究文章及其所反映的客观对象,透过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偶然的联系去探究、发现和认识内在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在特定环境下由若干部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比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它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形成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法在化学教学中广泛地被运用。通过概念间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判断。比较不同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可以总结归纳知识的网络,提高对物质的整体认识。对比实验的方法更直接反映不同物质性质的异同。总之,通过比较法教学可以加强知识点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推理的能力。比较法可适用于新课、单元小结、复习课,也可用于实验、习题的一题多解等探究课。在化学教学中比较法的运用应体现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8.
物理规律和物理过程中存在着和谐的对称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来源于物质世界存在某种对称性,使得物理理论也具有相应的对称性,从而使对称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中.世界上的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对称性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和过程都存在或产生它的对应方面.  相似文献   

19.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过程,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地理思维就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从而达到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也就是地理事物、现象和人地之间有规律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概括反映。思维能力在各种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它控制和制约着各种能力的发展,指挥和调节各种能力的运用。人类的一切创造性实践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开发智力、培…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造词理据词语的造词理据指词语的物质形式与所指内容或意义之间的一种内在联系。造词理据的选取往往能表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表现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显著特征。②反映人们对事物的认识。③表现人们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给某一事物命名时,选取事物的不同特征,或者命名者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及观察角度不同,并将这些作为理据,就会相应地选用不同的语素,从而出现不同的词形一个民族的语言高度凝聚着民族文化,而这种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