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江苏省女子中长跑运动员在赛前期高原训练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江苏省备战第11届全国运动会6名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于平原、亚高原、高原期间及不同训练负荷阶段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1)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晨脉极高值现象的出现主是非训练因素所致。(2)亚高原、高原训练初期安排有氧耐力训练和低负荷集体跑(如8km)符合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状态,对于初上高原、亚高原的训练安排具有指导意义。(3)初上亚高原和高原,由于训练环境的改变(高原脱水、低氧刺激下肾脏分泌EPO增加)引起运动员血红蛋白值的升高。(4)大负荷训练阶段,个别运动员Hb值不降反而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针对其的训练负荷量不足所致,在此训练阶段应差别对待。(5)在高原训练前从海拔高度上我们采取了从"平原—亚高原—高原"这一海拔递进过程,在训练方式上我们安排了"有氧耐力训练—有氧耐力基础上的无氧耐力训练—耐力和速度训练"这一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2.
国家女子马拉松队在柏林田径世锦赛上取得了单项和团体冠军的优异成绩,通过对备战过程中的高原训练跟踪与监控,分析与研究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重大比赛前高原训练的特点与规律,针对高原训练开始的时间、高度的选择、高原训练的时间、高原训练负荷的安排、高原训练过程阶段的划分、高原适应期的时间及下高原的时机,结合实践从科研的角度对高原训练的模式再认识。  相似文献   

3.
探索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运动负荷的安排与人体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建立我国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生理、生化测试的方法,研究高原训练对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效果和机理;认识越野滑雪运动员高原训练时血红蛋白(HB)、血清肌酸激酶(CK)和血清睾酮(T)等指标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高原训练负荷水平,能提高越野滑雪运动员的HB、T与降低CK水平,有效促进越野滑雪运动员身体机能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是利用高原环境的低氧和运动缺氧的双重刺激,提高耐力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生理机能,是耐力性项目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方式。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走国家队运动员备战2016年锦标赛前亚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安排进行探索,结合晨脉、血红蛋白、血乳酸、尿蛋白、血尿素等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监控,来分析身体机能指标及其特征,明确其代谢属性,发现影响其运动成绩的敏感生理指标,摸索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最佳比赛时间,旨在探索优秀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和下高原后的赛前训练的普遍规律,进一步为优秀竞走运动员亚高原训练机能监控和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从各项指标的变化可以看出整个备战期运动员身体机能处于较好状态,说明此次备战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跟踪研究国家游泳队与浙江游泳队共18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冬训期昆明高原训练的全过程,旨在了解其高原训练过程的训练方法及特征、训练监控和评价训练效果,探索我国游泳运动项目高原训练的规律,为指导游泳运动的高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论:①高原训练要合理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关系,通过适合的负荷强度刺激使运动员身体器官对训练负荷产生良好的适应性变化;②要加强速度与力量的训练,防止出现运动员耐力素质获得较多,而速度素质丢失较多的现象;③高原训练中的恢复应成为训练的一部分;④高原训练应通过调整训练强度与运动负荷来控制运动员机能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范围,以追求最佳的高原训练效果和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6.
苏联学者M·A戈吉克石《对训练负荷比赛负荷的监督》一书中提出“比赛活动的负荷,应当成为训练中选择与安排练习的基础。因此,必须了解比赛动作的结构与制约练习效果的因素。”根据排球比赛实测的强、密度来指导日常的训练,可以增强运动员适应比赛需要的机能水平,从而保证技、战术水平也能得以充分发挥。基于上述认识,作者在迎接江苏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高校部排球赛的训练中作了实验性尝  相似文献   

7.
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训练特点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优秀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的训练过程、训练内容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由于对李柱宏采用了以海拔高度为主线的梭形训练,高原、亚高原交叉训练,等距段落模拟比赛节奏训练,恒定间歇等距定时训练,大负荷高强度训练,递增强度训练和大强度、小负荷训练,因而运动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1999—2001年对我省男子皮划艇运动员科研服务期间,根据运动员的训练计划进行了机能跟踪监控,目的是通过大量的测试分析寻找出皮划艇运动员不同训练负荷前、后,竞技能力的变化与训练比赛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通过科研数据对复杂的皮划艇训练和运动员机能特征及其训练规律进行再认识。三年来大量的测试和数据分析发现,HB、HR、∑T/R等指标与本项目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比赛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可以得出HB、HR、∑T/R是我省皮划艇运动员训练负荷监控和训练效果评价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在俄国运用高原训练手段来提高运动员在平地上比赛现场的运动能力。在这个进程中运动员通过复杂的天气和地理条件结合训练和比赛负荷,作收集了过去40多年的实际操作经验得出结论认为在高度为1200-2600m范围内的高原上训练,对于年轻的运动员,以及包括耐力性运动在内的所有项目的运动员的训练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国家残疾人中长跑集训队10名队员在海拔2366米进行为期4周的高原训练。对训练期间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运动员的RBC、Hgb、HCT和MCV等血象指标末期较初期有所提高。提示残疾人运动员进行适当海拔高度的高原训练对于提高血液氧运输能力、改善机体生理效应有一定的作用;WBC在上高原的最初1周内有所增加,表明高原训练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免疫功能有所影响:高原训练第一周内训练负荷较大是引起残疾人运动员血象指标在训练初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建议全面加强对残疾人运动员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测,特别是对免疫机能指标的监控;安排适合残疾人运动员运动水平的训练负荷,与健全人运动员的高原训练区别对待,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等,以我国女子铁人三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高原训练期间的训练负荷进行研究。结果:训练负荷量与训练周期成反比,铁人三项中各单项训练量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自行车、跑步和游泳;在训练强度上,是有氧训练为主,混氧训练为辅;高原训练的效果与训练负荷、训练周期相关,但是与训练周期不完全相关。结论:1)适当缩短高原训练周期,提高有效负荷训练;2)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铁人三项中各单项的训练负荷;3)在训练负荷量较小的前提下,加大重点课次的训练负荷强度,加深对机体的刺激深度,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运动员在平原比赛期间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教练员科学安排比赛周期,进行运动监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宁体校6名世居高原青少年田径径赛运动员,分别对高原训练和平原比赛期进行了4次测试.结果经过高原训练后、在平原比赛期间,随着比赛时间的延长,基础心律和血压逐渐下降,红细胞生成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都较为明显,且血红蛋白的下降先于红细胞计数;血清睾酮持续升高,血清皮质醇有所降低,其比值明显升高;血清生长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血清肌酸激酶和血清尿素氮下降明显.结论:世居高原运动员到达平原7天后,运动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生改变.所以世居高原运动员应把握好下高原的时间.以免下高原过早,使运动员的心功能下降和红细胞过多的消耗;世居高原耐力性运动员也应多进行平原训练,以促进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使肌肉获得较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学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深入认识现代竞技比赛特点与短跑专项力量内部结构与训练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短跑力量训练过程的“力量训练分期理论”与“板块学说”方法学探索,分别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为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为切实提高力量训练转化率创造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高原训练对游泳运动员血液成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血红蛋白(Hb)的影响。结果表明:EPO在高原缺氧,运动强度及环境迅速改变刺激下均可升高,但维持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周。通过EPO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高原训练负荷的安排。  相似文献   

15.
运动员由于长期艰苦的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理上的负荷,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恢复而造成长期的、持续的疲劳积累,就容易造成肌肉和关节的损伤,严重的直接影响到训练和比赛。从我校所带的女子柔道队的训练实践中可以看出,在持续大运动量训练中身体的全面自然恢复率只能达到60%-80%,而在我们采取了有效的恢复手段后,运动员不仅恢复很快,而且还实现了超量恢复。  相似文献   

16.
1 深刻理解认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 1.1 竞技篮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概念 即是运动员经先天遗传后天训练形成的运动员在竞技篮球大强度运动中表现出来的机体持续运动的能力,指运动员在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有效的动员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克服疲劳、高质量完成专项训练和比赛机能能力.它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及与外界环境结合所表现出来的植物性与运动性神经系统机能能力;同时它受心理素质及意志品质等因素的影响.它是运动员能否在竞技篮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原训练构成因素中,最核心的因素是训练的量和强度。以往高原训练失败的原因,大多将其归咎于缺乏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科学的控制以及强度控制不当所致。Mester(2003年)对近15年来国际上150项高原训练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迫切需要建立评价高原训练时的个体负荷强度与负荷量的科学指标。因此,为探讨高原训练个体负荷强度、负荷量的监控手段,促进个性化的高原训练,通过对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3周高原训练的研究,找出高原训练的负荷规律,希望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在高原训练的负荷安排、科学监控以及个性化的训练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7 训练适应理论   7.1 训练适应的可逆性和系统性--对早期训练中“时断时续训练“的否定   所谓“训练适应“,是反映运动员机体在外界环境(自然环境与训练、比赛环境,其中主要是训练负荷)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生物学方面的“动态平衡“,并按照刺激-反应-适应-再刺激-再反应-再适应的规律变化.   ……  相似文献   

19.
赵炳春为山东省十项全能运动员,在1993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上获该项第1名,在七运会上以7641分的成绩获第3名。赵炳春赛前训练采用了5周结构周期安排,最大训练负荷安排在第1周,随后训练负荷逐渐减小,第1与第4周之间反差较大,以形成超量恢复,为比赛期间最佳竞技状态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文中还介绍了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通常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产生疲劳是竞技体育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没有疲劳的发生就不会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就不可能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只有解决好训练--疲劳--恢复,这种对立和统一的矛盾,才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解决超负荷训练或比赛造成的运动性过度疲劳是当前竞技运动训练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虽然目前的训练要求运动员有一定程度的"过度负荷"来刺激机体,以提高运动能力.但是什么程度的"过度负荷"为最佳,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来衡量.高水平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高强度、高密度的竞赛中,许多科学的训练手段孕育而生,其中恢复训练已被列入到训练计划之中.恢复训练计划的安排越系统、科学就越有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