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无锡人民广播诞生五十周年之际,正好迎来了无锡广电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半个世纪以来,老一代广播人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艰苦创业,勤奋工作,为无锡广播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新一代广播人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奋发进取,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五十年来,通过新老两代广播工作者的努力,无锡广播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无锡广播历史上留下了光  相似文献   

2.
《国际广播丛书》包括8部作品,共320万字,中国国际出版社出版。该丛书全面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对外广播事业55年的历史轨迹。《中国国际广播大事记》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国国际广播回忆录》是老一辈对外广播工作者以亲身的经历、生动的事例记叙了我国对外广播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所走过的足迹,《国际广播论文集》和《国际广播谈艺录》汇集了国际广播理论研究成果,涉及了国际广播决策研究、理论探索、业务交  相似文献   

3.
赵玉明 《中国广播》2010,(11):47-49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标志着中国广播事业迈入新纪元。人民广播事业诞生于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在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壮大成长,形成了光荣的优良传统,为新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繁荣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上世纪60年代,我有幸首次参与筹办延安广播历史展览,为传承延安广播的优良传统尽了绵薄之力。现将筹办本次延安广播历史展览中的亲身经历和所见所闻记述如下,作为对人民广播创建70周年纪念的献礼。  相似文献   

4.
广播宣传档案是各级各类广播电台在宣传活动中采录、播出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节目的文字稿、录音带、录像带等.它是广播电台宣传活动的历史记录,是日常播出、工作查考、经验总结、历史研究的真实凭证.随着我国广播事业的持续繁荣发展.广播宣传档案的数量日益增多,重视和加强广播宣传档案的管理不容忽视.目前,关于广播宣传档案及其管理的研究较少,广播宣传档案管理工作只能是依照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摸着石头过河",其中很多难点问题亟待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5.
西藏自治区藏族人口271.6万人,占全区人口的90.48%.①藏语广播影视节目是藏族群众了解国内外时政大事,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获取现代科技知识和生产生活经验的重要渠道.西藏的广播事业1951年伴随西藏的和平解放诞生.和平解放以来,藏语广播影视无论是覆盖能力还是译制制作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本文采用文献和历史分析法,旨在对60多年来藏语广播影视事业的发展路径进行描述和勾画.  相似文献   

6.
1940年12月30日建立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广播电台.这一天,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发出的正义声音响遍全中国.它宣告,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广播电台.它揭开了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页、写下了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章.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来的广播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广播事业从1940年创建以来,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光辉历程.广播作为重要的大众化的传播媒体之一,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鼓舞人民斗志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当历史进入到九十年代,随着社会进入全面转型期,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不少地方出现了重报纸、轻广播,电视热、广播冷的现象,还有的人对广播的功能和作用发生动摇和怀疑.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在社会转轨变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广播的功能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广播和报纸、电视一样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大有“三足鼎立”之势,具有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广播在我国广播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标志之一。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兴起和发展,使我国广播事业呈现出丰富多采的局面。对少数民族广播的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历史时期。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少数民  相似文献   

9.
韩啸  赵莹莹 《出版广角》2016,(20):56-58
中国广播期刊的发展路径与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脉络基本一致,并在中国广播事业的迈进中不断调整和变迁.民国时期,伴随中国广播事业的发轫和变革,中国广播期刊的编辑出版活动不断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职业化的编辑出版人及机构日益壮大,二是以专业化的广播内容生产为主题,三是以具备专业知识的精英群体为编辑出版客体;四是以政治宣传和艺术传承为编辑出版理念的主线.  相似文献   

10.
付玉 《传媒》2021,(8):84-86
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我国的党媒史研究的理论性探讨依然不足,对历史上党媒如何在实践中具体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的梳理就更少了.基于此,本文以广播为切入点,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人民广播事业"的历史景象,探究了全党办"广播"、群众办"广播"的源起、内涵,以及这些实践活动的历史影响.通过历史资料的梳理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播"双办"实践是对"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理念的具体落实,发挥了基层媒体沟通中央、地方、群众的特殊作用,也是农村治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李媛 《声屏世界》2005,(8):45-46
从我国广播电视业这些年的经营和发展状况来看.产业化发展是广播电视业不可避免的选择。笔者曾多年在宁夏从事新闻工作.熟悉当地广捶电视行业的历史和背景,并亲身见证和经历了宁夏广播电视事业的转轨和过渡。因此就当前宁夏广播电视业所面临的困境、产业化发展的必然性和应对措施即发展思路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2.
1我国现代化事业处在重要历史节点 "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处在重要历史节点上.只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国63周年人民日报社论).广播影视行业现代化事业发展也正处在重要的历史节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我国构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提出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崔惠芳 《今传媒》2012,(7):48-49
本文以"史"入手,从大的社会历史时期着眼,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全面梳理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广播媒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兴衰"缘由,以及当下"微时代",广播突围的基本思路,对当下广播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悦慧 《河北广播》2006,(3):112-112
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新的形势对我国广播电视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对广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冲击。那么广播事业如何在竞争中走出一条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新路子,这是每一位广播工作者所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新起点 新思路 新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广播影视工作者意气风发地迎来了21世纪第一道曙光。回顾过去,祖国大地上留下了中国广播影视事业发展壮大的印记;展望未来,中国广播影视事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加激烈的挑战。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中国广播影视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和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等历史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与此相适应,我国广播影视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转换,从传统传媒向现代传媒转变,从计划事业型向事业产业型转型,这是当今我国广播影视发展史上的重大变革、发展机遇和现实挑战,也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广播影视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广播影视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和整体转型时期,…  相似文献   

17.
张斌 《现代传播》2007,(4):53-56
本文分三个部分回顾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改革与创新的发展历程,突出了其"自己走路"的特色与风格,从而折射出中国广播事业不断自我完善、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为中国广播总结出了以创新求生存、以改革谋发展的经验之路.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展望     
历史的回顾中国的人民广播事业从创办起至今已经整整50年了。回顾这段历史,大体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初创阶段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经过了一个很艰巨的、曲折的历程。党中央很早就十分重视广播事业,1936年起就想要建立广播电台。但由于技术上的困难,没有成功。  相似文献   

19.
农村广播:新起点 新机遇 新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村广播发展,这是当代中国广播的时代主题与历史选择。它将成为一个重要引擎,促进中国广播的发展繁荣。 首先,当前农村广播的发展环境出现了历史性变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重大部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央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全局。  相似文献   

20.
媒体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广播电视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普遍缺乏优秀人才,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报事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在广播电视报多年的工作经历,提出了如何突破广播电视报人才队伍建设瓶颈的几项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