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在资助体制、资助评审体系、奖学金助贫、勤工助学实际效果、国家助学贷款运作机制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严重影响了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为了切实解决当前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通过不断加强教育、改革现行资助体系、采取积极的政策性措施、建立健全贫困生认定指标体系、加强勤工助学工作指导、积极开展"创业扶贫"活动等对策,不断提高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不断完善助学贷款的运行机制,逐步确立"合理收费 以贷款为主"的助学体制.真正把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不仅是助困,也是培育人才、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构建以就业力为核心的"发展型"资助模式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果,有利于提升贫困生的就业能力。高校需要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在实践中锻炼贫困生的就业力;以贫困生需求为导向,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搭建实践平台,以"项目式"资助模式锻炼贫困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贫困生全面发展;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帮助贫困生积累心理资本和情商资本。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作为贫困生工作中的最重要一环,在实践工作中却存在很多难题:贫困生认定困难、资助方式设置不合理、资助后期工作少等。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优化奖助学金资助评定方式、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和夯实后期工作等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贫困生工作在高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勤工助学作为贫困生资助的重要手段,对做好贫困生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勤工助学工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突出问题与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贫困生的认定、资助资金来源、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报酬与安全等问题。进一步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必须完善贫困生认定机制;规范银行贷款,加强贷后管理;拓宽资助资金渠道;构建“三位一体”勤工助学体系。应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使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更加持久有效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6.
谈高师资助贫困生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入,高等院校特别是师范院校出现了少数贫困生。资助贫困生成为我国高教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此项工作。为做好资助贫困生工作,本文提出以勤工助学为主资助高师贫困生的五种途径,同时还指出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是做好资助贫困生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作为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其资助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工作的成效。当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如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机制不科学、助学贷款体制不完善、勤工助学机制不健全、贫困生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突出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辅导员应强化的资助育人能力有资助管理能力、资助监督能力、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能力。  相似文献   

8.
如何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资助育人作用,对做好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大学生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应该深入探究如何加强贫困生资助相关工作的总体设计,健全资助育人的管理程序,完善贫困生勤工助学岗位管理实施办法,着力培养贫困学生的奋斗精神、感恩意识,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进而对贫困生的成才观和就业观形成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招生并轨改革的逐渐深入,高校贫困生问题必将日益凸现.因此,各高校必须加强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努力建立以奖贷学金制为主、勤工助学为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0.
勤工助学不仅能提高贫困生自身的解困能力,逐步实现贫困生由外部输血到自身造血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通过阐述勤工助学的内涵,厘清对勤工助学在管理中育人,在育人中解困的以育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并结合目前勤工助学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完善贫困生勤工助学工作体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健全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需要牢固树立以勤工助学为主导资助方向的指导思想.在此前提下,多渠道筹集勤工助学基金,大力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加强学生、学校与社会的交互联系,实行弹性学分制,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的勤工助学环境.与此同时,推动勤工助学的基地化和产业化建设,注重对贫困生的教育和引导,进行"心理解困".  相似文献   

12.
高校勤工助学是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资助贫困生的有效途径[1]。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招生规模的扩大,并伴随着我国区域差异,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的因素,导致每年贫困生人数都在不断地增加。为了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帮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高校应创新勤工助学模式,结合校内具体情况,朝着新时代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开拓有效的勤工助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周扬  王娟 《教育教学论坛》2019,(26):243-244
贫困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及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发展性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有效提升贫困生的社会生存力和职业竞争力。文章结合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分析了贫困生创业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创新创业帮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贫困生资助工作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贫困生认定缺乏合理机制、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且工作时间难以保证、解困资金太少不能满足需要、银行“惜贷”使助学贷款困难重重等是当前贫困生资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据此提出如下对策:优化资助模式,以助学贷款代替学费减免,增强大学生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勤工助学代替困难补助,培养学生艰苦奋斗、自立自强的精神;设立“服务契约贷学金”;积极拓展助因资金来源渠道,从农村挟贫贷款中划拨教育挟贫,建立经营性勤工助学基地,实现资助资金再积累;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主体职责,改革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实行弹性学分制,为勤工助学提供时间保证;加强信用立法建设,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制度;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精神资助”与“物质资助”并举。  相似文献   

15.
张亚娟  王莹 《考试周刊》2013,(57):166-167
勤工助学工作是高校学生资助体制中的重要部分,是大学生自主参加社会活动并提高自身能力的有利方法。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不断增高,同时增加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压力。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的生活困难,激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缓解自身的经济压力,培养自立自强的能力,必须给更多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构建及完善越来越刻不容缓。同时,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良好运转对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及良好品质的培养也非常重要。作者经过三年对学校勤工助学工作进展和运转的观察,提出对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马蔚蔚  蔡小薇 《文教资料》2007,(26):140-141
贫困生工作在高校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勤工助学作为贫困生资助的重要手段,对做好贫困生工作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勤工助学工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安徽农业大学在不断探索和创新资助解困工作方法的同时,坚持把资助解困与育人工作有机结合,既在物质层面上真帮扶、真解困,更在精神层面上送温暖、送志气,坚持"受助、自助、助人"的资助理念,倡导有偿资助,通过开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受资助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等,搭建受资助学生成长成才平台。学校自2001年以来开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始终坚持勤工助学育人工作与思想引导相结合、与学业提升相结合、与创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勤工助学作为我国教育资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自助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实践为基础,分析了勤工助学的现状以及其在教育资助中的地位,并初步探讨了勤工助学在高等教育成才教育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加强勤工助学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高等教育制度和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完善对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已成为当前各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本人认为,大力开辟勤工助学渠道,鼓励困难学生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充分发挥高校勤工助学的助困和育人功能,是一项既扶贫又扶志、培养大学生自强自立的有效措施,也是做好贫困生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在资助贫困生工作中也普遍开展了勤工助学活动,许多高校也都充分认识到勤工助学的助困功用和育人意义,社会也积极为大学生勤工助学创造机…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贫困家庭学生(以下简称贫困生)数量多、比例大、贫困程度高.在经济贫困的同时大多存在心理贫困。通过对我院的实践研究,发现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奖、贷、助、补、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创建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应依据“以自助为主。以资助为辅”的方针.按照经济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开展对贫困生的思想及心理教育和建立贫困生勤工助学平台这两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