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闵杰 《文教资料》2006,12(12):215-217
纪录片与其他大众传媒方式一样必须解决何时传播,在什么合适的地点传播,如何有效的传播,如何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如何建立并通过优化的传播渠道进行传播等问题。本文引入传播学的分析方法,分析美国探索频道纪录片和欧洲纪录片在运作模式、制作方式和核心传播理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滁州学院学报》2015,(6):78-81
前央视记者柴静自费拍摄的《穹顶之下》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迅速在各大网站传播开来,掀起了一阵舆论漩涡。社会各界虽然对柴静拍摄的这部纪录片褒贬不一,但其产生的巨大传播影响力不可否认地存在。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柴静《穹顶之下》纪录片掀起舆论热潮的成功因素在于纪录片的传播五要素环环相扣,配合紧密,并富有独特的传播特色。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在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播中优势突出,表现为资料真实可靠、形象生动和传播广泛;大学生的纪录片交流平台宽广,他们也有实力拍好纪录片,并日益成为纪录片生产的重要群体,但是以民族文化为选题进行创作的并不多。有鉴于此,纪录片课程的教学可通过播放相关影片、邀请导演到校讲学、鼓励学生走进民间、建立交流网站和举办影展等多种渠道,培养大学生利用影像记录民族文化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当前,城市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城市形象的竞争。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综合的外在反映,代表着城市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电视纪录片作为城市形象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以其纪录式的影像化传播可以真实、直接、全面、大量、集中地反映城市形象。本文从传播学角度,结合相关的电视学理论,对构建保定市城市形象的电视纪录片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适合保定市城市形象传播的电视纪录片制作策略,以期对我国城市形象的电视纪录片制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年轻化”是近年出现在我国纪录片领域的一种以年轻受众为目标人群的精准传播策略。我国纪录片年轻化探索覆盖了纪录片的生产、内容、传播等层面,但发展并不均衡,生产层和传播层日臻成熟,内容层相对滞后,特别是选题空间存在窄化问题,思想价值存在内卷和浅泛倾向。其原因在于一些纪录片对年轻受众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选题思路不够开阔,创作过于依靠受众表层需求和技术、技巧驱动。基于此,纪录片年轻化探索应立足当代年轻人的社会文化心理,深入发掘其关注的公共领域,遵循其“解释和理解”世界的创作思路,深化观察与描述世界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技术的角度上看,纪录片现今有两种形式:纪录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纪录片发展到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电视是纪录片最好的载体,一方面为纪录片提供传播的平台,另一方面由于电视的大众文化特性,也迫使具有精英文化特质的纪录片在大众文化和市场化的双重挤压下逐渐走向边缘,我国的.精英"纪录片坚守着精英意识的大旗仍在艰难前行.  相似文献   

7.
纪录片是电影和电视片中的重要片种,除了纪录片的画面外,纪录片的解说词在影视传播中也起着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本文试图在阐述说理中着重分析纪录片解说词与电视画面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解说词的写作要点,以体现解说词在纪录片创作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电视栏目纪录片是纪录片适应自身的生存发展的需要,适应电视媒介的传播特性,以电视栏目为依托的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形态。试图总结多年来学术界关于电视栏目纪录片创作的理论成果,旨在从电视栏目本质特性与创作两个层面大胆为电视纪录片做一次全方位的理性梳理。在栏目纪录片非虚构的本体特性范围内,根据题材范围,大致可以划分为六类纪录片:时事写真型,历史题材型,问题调查型,常态生活型,民族志范畴栏目纪录片,科学题材纪录片。  相似文献   

9.
姚天一 《文教资料》2013,(35):148-151
这是一次跨界的研究尝试,电影和电视虽然同属于影视的范畴,“他们都是时空综合艺术,两者都是把时间艺术的表现特性和空间艺术的造型艺术融为一体.”[1]但它们在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等方面又各有侧重,互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在这两种传播形式下的纪录片,通过对美国导演迈克尔·摩尔在他的电影纪录片中运用的类型电影手法进行分析,寻找其对在电视这种传播载体中的新闻纪录片的借鉴和警示.  相似文献   

10.
国外纪录片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媒介再现主要采取了"经济扩张框架"与"合作发展框架".这两种框架的建构逻辑可以基于历史语境、创作者的身份以及纪录片的创作规律予以观照.今后应增强"对话"意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的传播,利用纪录片的媒介特性增强"一带一路"沿线民众对共同体的认同等,从而更有效地推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1.
当今时代,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纪录片也成为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便捷方式。纪录片通俗易懂,内容丰富,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占据着的重要地位。本文以外交部纪录片《出彩河南》的字幕汉译英为素材,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来研究纪录片字幕汉译英的特点及可能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三集人文历史纪录片《对照记·犹在镜中》于2013年7月29日至31日亮相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引起广泛关注。此部纪录片围绕1927年中国上海犹太摄影师沈石蒂的一批近百年老照片,时隔80多年后展开“对照寻人”之旅,从中窥探上海在这100年中的发展轨迹与沧桑变化。从跨文化传播与现代表达的角度,探析该部纪录片的纪录理念及其表现方式的创新与突破,以期对中国当下人文历史文献类纪录片的创作有所启迪,也对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商业文化与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陕西地域文化的传播要积极地利用网络、电视等大众媒介。电视纪录片兼顾了文化性与娱乐性,因此成为了文化展示的重要方式。陕西题材的电视纪录片,顺应了文化传播的崭新潮流,不仅推介了陕西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而且深化了文化产业的文化内涵。然而,以《大秦岭》为代表的陕西题材电视纪录片并未准确捕捉到新世纪以来纪录片美学的发展潮流。从国家、地域、个人多重的叙事视角出发,建构条理清晰的故事框架,电视纪录片才能高效地展示陕西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展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关于独立制片、DV的含义及它们给纪录片创作传播带来的变化;其次对独立DV纪录片在纪录片创作传播方面的优势进行了探讨;第三分析了这一创作样式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解说词是纪录片中的重要元素,优秀的解说词可以为纪录片增加含金量。运用语用学的重要理论——语用预设,阐述了纪录片的解说词的语用策略,揭示了纪录片解说词是如何通过语用预设这一策略展开叙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以及巧妙地向观众传递潜在的信息等,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备受好评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堪称国产纪录片史上的里程碑,其翻译策略的选择恰到好处,翻译和传播效果明显。本文将结合《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的实例,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的视角分析了其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表明翻译生态学理论对纪录片翻译具有积极有效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政论纪录片是宣传与解读党和政府政策的重要方式,政论纪录片具有凝聚民心和塑造形象等功能,提升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是思想的引领和情感的交流,政论纪录片介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政论纪录片介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的真实性与艺术性可以说是纪录片的灵魂与追求,二者缺一不可。真实性是纪录片存在的前提和核心,没有真实可言的影片称不上是纪录片;而艺术性是创作者将生活中的真实采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感悟。有些纪录片完全追求客观真实,认为"纪录"等同于"看到",忽略了本身的艺术性,这样的作品难以得到观众的认可,同时也不能进行很好的传播;相反,如果一味地追求艺术性,则会使纪录片偏离了其根本,让人感觉作品的虚假与浮夸,也便失去了纪录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伴随社会文化环境的不断流变,纪录片的文化记录作用逐渐凸显,其功能特质不断形塑着纪录片在当下的创新表达。以近年来的匠人题材纪录片为对象,考察其在文化记录功能层面的创新探索及其影响,试图为纪实影像在新时期的文化传播进路提供一定的启发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求DV纪录片的发展和应用于教育教学的途径及其可能性,论述了网络作为传播途径与DV纪录片结合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探讨未来DV纪录片走进校园将成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工具的前景,最后对在应用纪录片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内容时,提出了四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