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外语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极为复杂多变的。作为教师,在了解学生的一般心理情况下,有必要深入地了解和注重学生在心理上的个别差异,以便帮助学生对外语学习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因此,注重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对搞好外语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与学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心理状态:这种综合心理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境、情感体验、对待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反映:这种综合的心理状态与教学过程联系在一起,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课堂气氛会形成某种占优势的稳定的状态。这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一、课堂气氛的内涵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与学活动而形成的某种占优势的综合心理状态。这种综合心理状态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心境、情感体验、对待教学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反映。这种综合的心理状态与教学过程联系在一起,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课堂气氛会形成某种占优势的稳定的状态。这种综合的群体心理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会受到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二、课堂气氛的类型课堂气氛是在课堂中呈现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它可以用一定的心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兴奋、冷淡、焦虑、厌倦,其特点包括直接表现性,相对稳定性、持续性,绝对的"流动性"以及情境性。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下从学生的表情、肢体动作及其意图等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识别和理解,并根据识别出来的学生心理状态,运用直接调控、间接调控和综合调控等方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优化学生课堂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5.
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课堂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状态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同一个教师使用同一份教案,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心理状态差,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思维  相似文献   

6.
林志文  孔伯双 《华章》2007,(12):188-188
健美操是一项对运动员的技术性和稳定性要求很高的竞技项目.由于健美操项目运动和竞赛特点;表现力、稳定性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取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表现力、稳定性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运动员完美完成成套动作的保证.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进行分析与研究,加强运动员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调整自我控制能力,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加比赛,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7.
服从是一种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在一定情况下,总要服从某些人、某些决定、某些规章制度。但是,服从是有它不同的思想动机和心理状态的,所谓服从人格,就是指这种思想动机和心理状态。教师在工作中要经常和学校领导打交道,要贯彻学校领导的意图。既要贯彻学校领导的意图,就要服从学校领导的领导,  相似文献   

8.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教师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导师,学生心理素质的最终塑造是由老师来引导完成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对学生都有潜在的影响。学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以老师为自己的模仿对象,教师的心理素质常是他们完成心理建构的参照系。故而,教师的心理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心理状态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李芳 《江西教育》2014,(11):33-33
有效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准备,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自然地过渡到新内容的教学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课堂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也和教师相互交融,从而使教师所讲知识融于学生的思维之中。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心理挫折是指教师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阻碍、干扰而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懑或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产生,往往会给教师造成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种种疾患,从而影响教师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给学校工作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正确处理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教学,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教师的情感发挥和心理状态的把握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课堂教学的效果,往往与教师在课堂能否发挥积极的教学情感,能否使自己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密切相关。教学情感及心理状态的优化把握、运用,体现着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2.
熊英 《教师博览》2023,(12):28-29
开展小学生心理工作对落实“双减”政策至关重要。它既能让心理教师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又能让心理教师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小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文章从三个层面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状态不佳的原因,提出调整小学生心理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郭爱鸽 《教育探索》2005,(8):109-111
研究教师的应激有助于保护教师的心理健康,消除职业倦怠感。教师的应激是一种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它包括警觉、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不同的教师个体,对应激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日常生活中应激导致教师常常出现轻度的心理障碍,如果使用成熟的和中间型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避免心理障碍的产生。教师能够对应激反应进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4.
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良情绪会对教学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教学回避”.是针对教师不良教学心理状态而建立的一项人性化管理措施,这一措施彰显了现代教育人文关怀的特点,也引发了人们对教师教学心理的问题关注。  相似文献   

15.
教师的临堂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很大,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教师保持良好临堂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认知心理学表明,学习者在接受外界输入的教学信息时,其自身所处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接受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各种条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育。心理状态是从心理过程向个性心理特征转化的中间环节。任何一种心理过程发生时,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在一定的时期内能够表明各种心理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暂时的状态。如积极、消沉、沮丧、高兴等都是心理状态。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能力,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更佳。特别是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中强调…  相似文献   

17.
夏兰  彭兵 《生物学教学》2003,28(4):36-37
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是现实教育的必然产物。如何帮助和培养学习困难的学生 ,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 ,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困难 ,而且他们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状态。因此 ,帮助学困生 ,首先应该从“心”着手。1 心理辅导 ,拉近师生“心”的距离学困生的复杂心理状态 ,一般表现为 :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缺乏自信心 ;害怕因成绩不好而被老师、家长、同学看不起。久而久之 ,就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对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放在首位 ,通过理解、宽容、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树立学好的勇气 ,…  相似文献   

18.
平和是金。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发掘巨大潜能的基础。所以,校长应是教师心理的调试师,应该学会在平和的心理状态下实施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赛前心理调控是在比赛前使自身各种心理因素都处于比赛的状态,其目的在于增强运动员参赛的自信心和心理稳定性,消除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形成最佳心理状态,进而形成最佳竞技状态。作为一名业余体校跆拳道教练员,多次带队参加全市或全省青少年跆拳道比赛,对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参赛前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及其调控方法做了一些总结和初步研究。本文着重分析了赛前心理状态的类型及表现、赛前心理状态的控制与调整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教学心理状态是实施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良情绪会对教学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教学回避",是针对教师不良教学心理状态而建立的一项人性化管理措施,这一措施彰显了现代教育人文关怀的特点,也引发了人们对教师教学心理的问题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