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瀷(1681——1763),字子新,号星湖。著有《星湖僿说》30卷,包括天地门3卷、万物门3卷、人事门11卷、经史门10卷、诗文门3卷,其中诗文门3卷具有诗话性和诗学理论价值,包含诗评、诗话等丰富的诗论内容,在继承前人诗学观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独创性的见解,并注重诗文内容的考证,是朝鲜李朝时期很有影响力的诗论集。  相似文献   

2.
南宋林季仲《竹轩杂著》十五卷至清乾隆编四库全书失佚已久,后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佚成六卷。文章依据《竹轩杂著》历代著录题识及现存各书目所著版本状况,考辨《竹轩杂著》版本,以方便对林季仲交游、诗文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徐祯卿的诗歌创作,以登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所作,沈酣六朝绮艳诗风;登第后与李梦阳等交游,改趋汉魏、盛唐,兼有南北诗风之长。其乐府诗、送别诗、抒怀诗尤多佳制。其诗论著作《谈艺录》虽仅四千多字。但论“诗之源”与“诗之流”、“因质开文”与“因情立格”、“广其资”与“参其变”诸问题,均具卓识。  相似文献   

4.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杜浚的《变雅堂诗文集》的两首诗,卷三的《次团江》和卷六的《晚泊黄州》,颇受人们重视。刘大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说前者是杜浚的“佳作”之一,《黄冈师专学报》1982年第一期《东坡赤壁诗文选注》一文将后者作了注释,下题“杜浚”。  相似文献   

6.
元代中后期,皖地宁国(宣城)、徽州二路诗文家辈出,群星灿烂。在宁国诗人群体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显郝的诗文世家,即宣城贡氏。贡奎有《云林集》六卷附录一卷、贡师泰有《玩斋集》十卷拾遗一卷、贡性之有《南湖集》二卷存世。祖孙三代著名诗坛,其各自生平及家族传承,诗文集之板本源流、散佚辑佚、题材内容、艺术价值亟待综理考辨,论证判定。  相似文献   

7.
傅山与顾炎武唱和诗共有六首。第一次唱和诗两首,是在清康熙二年(1663)所作。丁宝铨《傅青主年谱》:“(康熙)二年癸卯,五十七岁:崑山顾宁人访先生于松庄,赠五律一章,先生依韵答之。”丁宝铨刻《霜红龛集》(本文引《霜红龛集》,均为丁宝铨刻本)卷九载有傅诗,并附有顾诗)《亭林诗集》卷四载有顾诗。第二次唱和诗三首,也是在清康熙二年。《傅青主年谱》没有记载,《霜红龛集》也未收这次唱和诗,《亭林诗集》卷四收有顾诗两首。第三次只是顾炎武寄侮山诗一首。《傅青主年谱》:“(康熙)十三年甲寅,六十八岁:是年顾宁人有寄先生《土堂山中诗》。”《霜红龛集》附一、《亭林诗集》卷五均载有此诗。现把这六首诗按写作时间分三组,注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诗文集现存最早的本子是宋刻,据所知共有三个:一是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刊本《刘梦得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一是宋绍兴八年(一一三八年)刻本《刘宾客文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一是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刊残本《刘梦得文集》,存一至四卷。三个宋本,除北京图书馆所藏残本外,两个完整的宋刻,都有影印本流行。崇兰馆所藏《刘梦得文集》,一九一三年由武进董康影印(以下省称“董  相似文献   

9.
据记载,李清照的作品是很丰富的。《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词》六卷;宋人晁公武《昭德先生郡斋读书志》称,李易安有《文集》十二卷;明人陈第《世善堂藏书目录》称,《李易安集》十二卷。可惜这些集子都没有流传下来,多数作品散轶了。除词以外,李清照的诗文存留至今的,诗仅有十九首和断句十五则(其中《端午  相似文献   

10.
清初通江三李诗文集称呼颇异,但正式名称则应为《雪鸿堂文集》。此名为李蕃之父所创,后被李蕃袭用,再后来李钟璧、李忠峨兄弟循李蕃遗愿,作为了李氏家乘的名称。文集之名缘于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意在体现该家族虽非显赫之族,但其成员却都通过努力而留下了自己的历史印迹。该文集历经多次刊刻后,在康熙五十八年功成付梓,形成了三集二十四卷的格局。这对于三李诗文及思想的保存,其功甚大。  相似文献   

11.
李希圣是晚清时"晚唐诗派"的代表,以诗歌神似李商隐而著称于近代诗坛;郑孝胥、陈三立同为"同光体"的代表诗人,而"同光体"是继"湖湘派"之后兴起的一个晚清诗坛的主流诗派。李希圣交游广泛,曾与郑孝胥、陈三立交往密切。因此考辨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的交游情况,对廓清李希圣与近代诗坛的关系,以及了解其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埃兹拉·庞德是美国现代派诗歌的先驱,意象派运动的发起者。庞德具有“中国文化情结”,他的诗歌翻译与创作曾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而中国“五四”运动后诞生的中国新诗又深受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启迪。庞德的意象主义诗歌曾得益于中国古典诗,反过来又对中国的新诗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借鉴与转换中,传承与创新兼备的诗学理念影响了现当代东西方诗坛。  相似文献   

13.
梅成栋平生留心乡邦文献,《津门诗钞》是他用了30多年的时间辛勤搜集的硕果。全书三十卷,采集自元代以来天津的乡人、官宦以及流寓之人的作品,兼及天津府属各州县。录入作者约440人,辑录诗歌近3000首。所据原始资料,今天多已散失,又所附大量批注、传记,以见当时之人物与风气。不仅是一部丰富的诗歌总集,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阐释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冲淡"品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王维的山水诗创作,对王维山水诗所体现的空灵蕴籍的"冲淡"美进行剖析,并联系王维山水诗的创作思想,探讨其"冲淡美"所蕴含的情思和神韵。王维的山水诗是作者欣赏大自然能使自己的愤愤不平,怀才不遇的心灵得到净化;以达到调整失落的感觉,失衡的情绪,减轻尘世带来的不幸与痛苦。诗人把自然作为知己,向大自然倾诉着生不得志的怨愤。  相似文献   

15.
崔融是初唐向盛唐过渡时期一位著名的诗人与诗歌理论家,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于初唐诗坛卓然独立,形成了其诗歌的鲜明艺术特征,如诗歌题材内容的丰富性,意境的鲜明性,作诗的合律性,以及清新淡逸、苍凉悲壮的诗歌艺术风格,而且还对近体诗声律、对偶理论进行了科学总结,形成其诗律学专著《唐朝新定诗体》,为唐初近体诗的成熟、完善,以及最终定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推广与创作上的示范、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女词人,在她的词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梦意象,这些梦意象蕴含了作者不同的感情:一是表达了传统的闺中之感;二是传递了对故乡、丈夫以及好友的思念之情;三是通过记梦,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怀。徐灿词中出现大量的梦意象,与诗词的记梦传统、创作环境以及自身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7.
古人早有白话诗,唐宋词及元曲已不乏白话诗,明清歌谣已多白话诗、自由诗,学堂乐歌的歌词有的已是新诗,19世纪下半叶以来译诗已有白话诗,南社诗人已有白话诗、自由诗。胡适的历史功绩仅仅在于打出了“白话诗”的旗帜,他拿不出白话诗的典范之作。五四时期如果不是由胡适来作“鞋样上总还是带着缠脚时代的血腥气”的《尝试集》,而是直接从中国历代白话诗歌的创作及翻译中,精选一部《中国白话诗集》,集中展示一批成熟的、不乏经典意味的白话诗佳作,那对于现代新诗的启迪和示范作用一定会好得多,对于迅速奠定新诗的地位,昭示新诗的方向,一定会有效得多,中国新诗也会因此少走许多弯路。  相似文献   

18.
刘放在《中山诗话》中认为,晏殊词与冯延巳词一样具有可歌性,而不是晏殊词继承冯延巳词风格;晁无咎《评本朝乐章》中晏元献一句出现晏几道的词句,当确为评论晏殊而非晏几道,只是其后的词句将晏几道词误记为晏殊词;李清照《词论》中批评晏殊词有“以诗为词”和“不协音律”两项,前一项已确证,而后一项可能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9.
钟嵘未对谢惠连的诗歌进行溯源,因为其诗歌风格尚未定型,承袭关系不明显;他的《秋怀诗》、《捣衣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符合钟嵘的审美理想;“绮丽歌谣”所指问题一直在学术界有争论,通过将谢惠连诗歌与民歌、《古诗十九首》的对比,可以看到他的诗歌既呈现了民歌的风格,又在抒情摹景上有独特之处,因此被钟嵘评为“风人第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