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面对国内外期刊市场双重矛盾的挤压,大众文化生活类期刊能否为发展中国民族期刊业承担应有的责任?有人预言,像《知音》、《读者》、《家庭》、《故事会》这样的传统老牌期刊,恐怕只能坚持三五年,接着就该被淘汰出局了。《知音》杂志社社长胡勋壁并没有感觉到危险会来得这么快,对未来甚至有着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胡社长认为,这种态度并非因为“当局者迷”,也非着意粉饰太平,从市场发展潜力来看,与期刊业发达期刊市场已经饱和的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期刊市场远未得到充分开发。虽然像《时尚》、《世界时装之苑》等高档时尚生活类期刊以及其他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少儿期刊发展普遍存在办刊理念落后,内容和形式守旧,市场分类粗放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少儿期刊陷入困境的原因及《儿童文学》《知音漫客》两个成功案例的分析,对少儿期刊如何走出困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期刊市场,谁能跑到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林 《编辑之友》1997,(4):20-22
这是《深圳风采周刊》一组观察中国期刊业状况文章中的部分,本刊转发,是感到它有数字、有分析,对中国期刊市场的状况提出了些值得重视的见解。在我国全部期刊中,有53%的属于科技类期刊,尽管它们在市面上不易见到,但实际上也存在一个科技期刊的市场,对这个市场,本文基本没有涉及。我们倒很希望,有人能对这一市场的情况也进行一番剖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4.
刘源 《出版广角》2014,(15):70-71
中国原创漫画期刊从起步时期受到日本、美国等先进动漫国家的影响,一直到民族原创漫画期刊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知音漫客》是我国首个中国原创漫画刊物,其刊行上的周刊式革新和成功地与创作者对接成为《知音漫客》成功的重要因素,使得《知音漫客》成为了中国原创漫画成功刊行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对报刊结构的调整,市场经济的日趋实行,加之“入世”在即,期刊界的竞争将会十分激烈。什么样的期刊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每个期刊人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观察和参考一些专家的意见,认为以下几点应引起大家注意: 规模:集团化转变目前期刊出版单位分散、规模小、实力单薄的局面,形成可以大力度开拓、大幅度流动的期刊集团组织,以求迅速扩大市场直径,产生“滚雪球效应”来推动期刊发展,这已成为我国期刊界的共识。具体办法是:一些质量高、实力强的品牌期刊将出版更多的子刊,或兼并办得不力的刊物,形成期刊梯队、期刊群体。如,素以改革创新领先于期刊界的《知音》杂志在推出上半月、下半月刊之后,不甘寂寞,继续推进,先后创办《打工仔》、《好日子》等姐妹刊物,以进一步塑造知音集团。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是在兼并的基础上组建的,她目前除办有5种少儿报纸外,还办了《中国少年儿童》、《中国少年文摘》、《中国卡通》、《中学生》、《儿童文学》、《幼儿画报》、《婴儿画报》和《我们爱科学》8种少年儿童刊物,形成了少儿出版的规模化经营。又据新闻出版总署介绍,我国计划在2001  相似文献   

6.
我从事报纸编辑工作有十多年,其间有一些作品先后获中国晚报新闻奖和湖北省新闻奖。自从我到知音杂志社当编辑后,觉得报纸编辑与期刊编辑相互借鉴的地方甚多。《知音》期发行量超过300万份,她能拥有那么大的读者群,关键还是刊物办得好,所以读者爱看。其实.报纸和期刊就编辑工作而言,其本质是一致的,这个本质就是提高编辑质量。我从报纸“转轨”到期刊,对此体会甚深,故浅谈一点拙见。 一是在题材上要推陈出新。 《知音》的编辑总要求是“期期精彩,篇篇可读”,作为编辑压力甚大。如今,报刊如林,哪有那么多精彩的东西提供给读者呢?而成功报刊的关键是在题材上棋高一着、推陈出陈,使读者总感觉到新鲜感。去年7月,我组织到有关换肾的文稿,题材无新鲜可言,但故事十分感人。于是,我们独辟蹊径,把老题材搞出了新花样。首先在“阅读提示”中点出本刊刊发的《亲情溃败时,爱情不言放弃》一文,用对比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平凡农民家庭的亲情故事。其次在文章的情节安排上,重点突出兄弟五人争相换肾的事故,做到以情感人。文章最后以《兄弟们,浩浩荡荡换肾去》为题,作为头条刊发在第9期《知音》上,效果十分理想,读者电话不断,一些肾脏患者家属从西安、郑州来电,表示要向“兄弟们”学习,换肾救亲人。同时《党员文摘》等  相似文献   

7.
刘艳凤 《青年记者》2007,(18):48-48
从1995年开始,一种不同于《望》等传统期刊的新闻类期刊在国内悄然兴起,如北京的《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广州的《新周刊》、《南风窗》、上海的《新民周刊》等。但是,相对于《读者》、《知音》、《家庭》等文摘类与生活类期刊,上述新型新闻类期刊还远非其对手;甚至相对于如《小说月报》、《小说选刊》等历史悠久的文学期刊,上述新闻类期刊同样不能匹敌。到目前为此,中国几乎没有一份真正能影响主流阶层的新闻类期刊杂志。市场呼唤新闻类期刊,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新闻类期刊业发展,笔者试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近几年的中国期刊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莫过于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作为目标受众的时尚类杂志了。它们在编辑形式上力求新潮前卫,在印刷上极尽豪华精美,是广告商的“宠儿”。时尚类期刊的冲击的确不容小觑,但是它们读者定位较为狭窄,因而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不很大。倒是一些传统的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发挥了品牌优势,成为期刊界的强者,比如《读者》、《知音》、《家庭》、《故事会》等。这些期刊是读者公认的“品牌期刊”。期刊“品牌”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选取了《家庭》杂志为考察对象。《家庭》的品牌塑造——贵在一贯继承的…  相似文献   

9.
以《家庭》和《知音》为代表、包括《婚姻与家庭》、《现代家庭》、《莫愁》、《妇女之友》等林林总总的传统女性期刊,由于侧重关照女性情感的慰藉,以及女性角色定位的指导,二三十年发展势头一直良好,在刊物森林里占有重要位置,像《家庭》和《知音》还能傲视国内期刊,稳居国内9000多种期刊发行量之前茅。  相似文献   

10.
红尘 《编辑学刊》2007,(1):62-66
在我国的期刊市场上已经发展起来一批具有集团化经营能力的期刊社,比如《读者》《知音》《时尚》等.而《时尚》杂志集团率先在中国实现的集团化、产业化经营策略,为中国的期刊杂志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1.
社办期刊该由谁出版,本来是不成问题的常识。前不久看到国内一份颇有知名度的某周刊的版权页,才知道这个常识并没有成为一些社办期刊人员的“常识”。虽然该刊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创意已为期刊界所称道,但该刊在版权记录上不该有的差错,却令人深思。该刊的版权页上明明白白写着:“出版:某某出版社”。《出版发行研究》杂志刊登的中央出版社的经验介绍材料中也写道:“本社还出版了《科技与出版》等期刊”。显然,在该出版社领导的观念中,认为出版社除了出版图书,还能出版期刊。这两个事例表明,认为出版  相似文献   

12.
吴锋 《今传媒》2007,(12):23-25
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湖北期刊业不仅在中部省份处于龙头老大地位,即使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也毫不逊色:湖北期刊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数列全国第二位;2003年期刊年印数上亿册的有八个省,湖北位列第二;湖北期刊平均印数25万册以上的期刊有7种,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有3种,《知音》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五;从创刊至今,《知音》人均创利达200万元,《爱情婚姻家庭》人均创利100万元,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3.
2002年中国期刊发展透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2002年我国期刊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我国期刊事业的发展基本上是平稳而有序的。但总体上呈现出发展不够均衡的局面。具体来说,就是大刊稳中有升,而新刊难以打开局面,脱颖而出、崭露头角的极少。在2002年,一些发行量大、知名度高的期刊的发展可以说是稳中有升,并且继续在良性循环中发展。像《知音》前两年相继推出的几本新刊如《打工》、《好日子》等都获得了读者的好评,2002年又办了《商界名家》,并接手了《良友》,将其变更为文摘类期刊,初步形成了一组内容定位各有特色的期刊群,为组建期刊集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型通俗…  相似文献   

14.
熊剑 《传媒》1999,(2):35-36
中国期刊发展已近200年,在现代期刊的队伍里出现过毛泽东、李大钊、鲁迅、郭沫若、邹韬奋等一批令人仰慕的人物,也出现过《新青年》、《新湘评论》、《前锋》等一批如鼓点号角令人激奋的期刊,但时至今日,在改革开放20年之后,在21世纪来临之前,中国期刊却仍在负重前行,仍在深墙大院里谋划“小楼一统”。即使有诸如《读者》、《知音》、《家庭》等强者,可对7000余种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出版领域,发行是重头戏。所有报刊无一例外地都想使发行量越来越多,但发行要靠报刊的品牌魅力来吸引读者,而不是靠摊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是以品牌的面貌出现的,品牌是用来识别、代表商品的名称和符号。期刊的品牌也是如此,它是期刊的办刊方针、理念、风格、特色、营销策划、整体形象的高度抽象和概括。期刊品牌的形成,表明期刊所从事的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创造性劳动,得到了为数相当多的读者群的认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期刊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全国已有期刊9000余种,像《家庭》、《读者》、《知音》、《故事会》等已经成为中国…  相似文献   

16.
由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组织的“全国重点期刊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于2002年9月15日至16日在长沙召开。《读者》、《知音》、《故事会》、《家庭》、《中国青年》等期刊社以及有关单位的社长、总编辑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今传媒》1998,(1)
国内期刊:争上市抢读者提稿酬抢作者文/李建宁经常到报刊亭购买期刊的读者,近来都有一感觉:这就是每月中旬,在许多书报摊点上,一些标明下月1号才出版的社科生活类新月刊,却提前降生纷纷上摊。其中广州出版的《家庭》、《家庭医生》、湖北出版的《知音》等,其出版...  相似文献   

18.
自上世纪末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实施“社刊工程”以来,社办期刊的数量明显增多,不少社办期刊取得了良好的“双效”,成为出版社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也有相当一批社办期刊,由于体制、机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处境困难,步履维艰。随着出版业的转制,我国出版社多年以来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模式即将被打破,社办期刊的办刊思路和模式也亟待创新。抓住转制机遇,顺应改革潮流,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之路,社办期刊才能应对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一、加快集团化进程,提升社办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国内期刊集团目前仅《家庭》、《知音》两家,还有不少大…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9,(1)
全国优秀社科期刊《知音》在短短的14年历程中,可谓一年一个样,年年有辉煌,这本刊物已经深深地植根于读者心目之中,1998年月发行量接近320万份,发行量居同类期刊前茅。《知音》的成功经验很多,本文仅从该刊准确的价值定位方面浅谈几点拙见,以期对现代社科...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数字IQ?国外网站Folio最近一篇文章写到,《时代》杂志在一项名为"数字革命智囊库"的调查中,数字IQ指数排名第一.这是通过测试87本期刊品牌的数字天赋和每页广告盈利得到的结果.有四个方面来评估期刊品牌的数字IQ:期刊网站的经营、数字市场的盈利、与社交媒体的整合以及移动媒体的使用.在这项调查中,期刊的数字IQ指数大致分为五个等级,从高到低为:极具天分、有天分、一般、稍次、很弱.在被调查的期刊中有37%是第二等级即"有天分",《时代》是第一等级"极具天分".原因是,它通过社交媒体和移动空间而呈现强势的生存能力,它通过多平台与读者接触,维持了一个长期的、有影响力的存在.此次位列调查前十位的杂志是:《时代》《People》《Self》 《Man's Health andSports Illustrated》 《GQ》《纽约客》《Glamour》 《Entertainment Weekly》《Cosmopolit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