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出版体制转型,经管类图书在数量与质量上实现双重提升。然而,它也面临着利用市场优势推动经管类图书出版发行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巨大挑战。文章认为,经管类图书发展必须改变过去粗放型增长的特征,完善产业增长速度与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到既重视产业数量与质量的增长,也重视产品创新能力的培育,促成发展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图书出版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益这两个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3.
以资源重组来实现出版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增长,进而促进出版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推动出版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虽然出版资源重组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受到普遍重视,但无论是从实现出版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是从促进出版产业的战略发展来看,与新形  相似文献   

4.
出版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一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文化市场曾一度就只剩残缺不全的图书市场了。改革开放后,出版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图书品种、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截至1999年,我国共有出版社566家,年出书品种已逾14.18万种,印数73.16亿册。期刊市场  相似文献   

5.
中医图书出版是地方科学技术出版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品种、码洋和利润的重要来源。如何提高中医图书出版的规模和效益,是重要的课题。就地方科技出版社的中医图书出版现状展开分析,提出必须走品牌之路、建立本地化的作者团队、突出地域特色、注重中医学术图书出版,以及培养和引进编辑策划人才和重视出版质量等建议,为地方科技出版社的中医图书出版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图书产业的总码洋为848亿元,图书品种达到30.2万个,图书印数近70亿。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大环境下,图书出版市场可谓发展迅速。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文化体制改革浪潮中,各大出版集团分足鼎立,民营出版公司实力不可小觑,预计在"十二五"期间,图书消费市场更会有一个井喷式的增长,在这样一个市场竞争激烈的局面下,各出版社在图书编辑队伍能  相似文献   

7.
孙涛 《编辑学报》2016,28(3):290-292
经过近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期刊出版大国,但是科技期刊的发展在品种、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现阶段,科技期刊的发展已从数量增长为主转变为以质量提高为主.文中分析了科技期刊如何围绕提高学术质量这一主线,从稿源、审稿、服务等方面形成一套办法和机制,实现整体学术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审读作为出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目标是要提高出版物质量.出版大国的基础是规模,出版强国的核心在质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2014年定为“出版物质量专项年”,要求出版业从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这是国家给出版业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也是出版企业的新挑战、新机遇.为响应政策号召,时代出版传媒把2014年定为“出版质量提升年”,进一步提高出版水平和精品质量.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国新闻出版界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举办的一次重大活动——第十三届全国书市,于10月18日——28日在福州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经过短短4天的订货,辽宁出版集团的2775种参订图书共计实现订货额5746万元,在参订图书品种比去年全国书市下降的31.8%的前提下,实现订货额18.9%的增长,这表明,集团所提出的大力调整图书结构,向单本书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促进品牌和畅销图书建设,实现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发展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信息社会,文献出版品种和数量十分庞大,且增长般快,每年中文图书出版计10万种,另一方面,图书价格猛涨,而图书馆经费却相对增长缓慢,有些图书馆甚至还在减少.致使图书经费与书价相比呈明显的负增长,直接导致图书采购数量急剧下降。图书馆为了保证一定的品种数量,许多馆只得采取压缩复本量的办法。一些高校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版.几十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质量和规模上,都有空前的发展.日前,我国每年出书品种都在13万种左右,图书销售量约在73亿册上下、这和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品种:14987种,印数:37.7亿册张)相比,是极大的进步,但是,如果按人均计算,我国人均的图书占有率只有五、六本。若除去课本,人均占有图书只有2.5本。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有关部门严把出版质量、书号总量控制的背景下,出版业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状况。国家通过宏观调控,使出版机构改变过去拼规模、拼品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出版行业内部对于优质出版资源的竞争愈发激烈,推动了出版业向精细化运营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本文基于权变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出版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在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应变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转型期中小学教材出版的机遇与风险 教育是出版业的金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把教育出版作为出版产业的重要支柱.我国改革开放的春风,首先吹绿教育出版园地.根据新闻出版年度统计,每年我国中小学课本出版总码洋通常占图书出版总码洋的四分之一强.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有90%以上涉足教材或教辅的出版,大多获得可观的回报.  相似文献   

14.
动态     
《全国新书目》2010,(3):6-7
第23届北京图书订货会订货码洋28.5亿 元1月9日至11日,第23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在京举办。本次订货会实现订货码洋285亿元,比上届增加34亿元。与往届相比,本届图书订货会呈现出转企后出版社参展规模加大、民营参展踊跃、信息交流功能增强、数字出版高速发展初露端倪等特点。本届订货会还创造了民营机构参展数量最多的纪录,达到96家。  相似文献   

15.
2013年9月16日,中国出版协会少儿读物出版工作委员会发起组织"全国少儿出版单位反低俗联盟",并向出版界发出倡议书,郑重承诺加强精品力作生产,坚决抵制低俗之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少儿出版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少儿出版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幅增长和提高。以少儿图书出版为例,2012年出版少儿图书品种已超过3万种,零售市场动销品种超过12万种;总销量在500万册以上的少儿畅销书超过10种,100万册以上的少儿畅销书超过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出版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与世界上一些出版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出版事业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我们的发展还主要表现为外延的扩张和生产要素的增加,基本上还是走的一条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低效益的路.这种广种薄收的产业结构导致的结果是:选题品种的低层次重复,同样内容的图书几十种上百种地出,而相当多的学术著作却出版困难,等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体制,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家新闻出版署不失时机地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即从以扩大规模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和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优化选题结构.如何优化呢?笔者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突出选题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1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提高图书发行质量与效益的有效途径杨忠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也要实现由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优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阶...  相似文献   

18.
“九五”期间,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图书出版业在实现从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要特征向以质量效益增长为主要特征的阶段转移过程中,贯彻“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创名牌,出精品,重质量,增效益,取得了丰硕成果。 出版实力显著增强 从出版业的宏观发展来看,1999年与1995年相比,图书总印数由“八五”末的63.22亿册增加到73.16亿册,增长15. 7%,总印数首次突破了 70亿册大关;总印张数由316.78亿印张增加到391.35…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出版社的体制改革.各出版社正整合出版资源,优势互补。在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同时.切实做到既有较快的增长速度.义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既根据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又进一步优化出版社内部机构.优化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20.
李捷 《现代出版》2006,(2):21-23
国家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靠人力资本(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效率提高实现经济增长。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产业经济也必然要相应地转变增长模式,走新型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发展中要求创新科技的含量及其对经济的推动比重要显著增大,特别是以教材及其他教育图书为主要业务范围的教育出版社,如何实现以上目标呢?作为一个教育出版社的策划编辑,我认为核心策略是优化配置出版资源,提高资源研发利用效益。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