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夹竹桃》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一册,这是季羡林写的一篇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可贵的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寄托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朗读品味,从而感受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有趣动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通过对课文整体与局部的有机把握,捕捉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思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学生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具阅读与思维的能力,他们完全能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从容对话,自我建构。再加上平日课外阅读的有效补给,特别是对《牵牛花》《草》…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欣赏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动人的花影,培养审美情趣。理解作者为什么爱上夹竹桃,体会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3.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以及带给作者的幻想,体味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感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从字里行间感受夹竹桃的韧性,体  相似文献   

3.
《夹竹桃》是江苏版小语第十一册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 ,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 ,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了月光下的夹竹桃引起作者的幻想这一重点段后 ,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师 :月光下的夹竹桃怎么会引起作者幻想的呢?(配乐朗读 ,让学生闭上眼睛体会。)生 :我觉得作者是因为看到了月光下的夹竹桃投在墙上的影子 ,呈现出叶影参差 ,花影迷离的景象 ,才会引起幻想的。生 :我觉得作者闻着它的花香 ,看着它的模模糊糊的影子 ,出神了才会引起幻想的。生 :我觉…  相似文献   

4.
正《夹竹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学家季羡林。季老以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语言文字,描绘了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和花影的奇妙有趣。全文饱含着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赞美之情。文章运用了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技巧,还灵活运用了双重否定、反问等句式,有很大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 【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为什么爱夹竹桃,领悟夹竹桃的韧性可贵和花影迷离。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3.感受白鹅的高傲,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7.
孙瑛  柯玉蕾 《贵州教育》2008,(23):24-25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之情.……  相似文献   

8.
《夹竹桃》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为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散文家季羡林先生。选作课文时文字略作改动。这篇散文以夹竹桃为线索,突出表现了夹竹桃艳而不骄、凡而不俗、韧而不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对夹竹桃的赞美之情。  相似文献   

9.
《翠鸟》是人教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篇描写事物特征的记叙文,作者准确地抓住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按照观察的顺序,自上而下描述了翠鸟头部、背部、腹部羽毛的艳丽色彩和外形神态,介绍了翠鸟捉鱼时动作的敏捷和神速,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一、学习《翠鸟》课前准备过程1.预习、自学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1)通过查字典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2)知道作者观察到的翠鸟是什么样的,他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翠鸟的。(3)课文中描写了翠鸟什么活动,你试着…  相似文献   

10.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会课文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并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课文的难点是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本课应紧扣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生字、词语训练,即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并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故乡的杨梅的,并进行分段练习,可设计如下步骤:……  相似文献   

11.
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会课文13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故乡杨梅的可爱,并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课文的难点是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本课应紧扣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落实生字、词语训练,即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并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故乡的杨梅的,并进行分段练习,可设计如下步骤:……  相似文献   

12.
《三棵银杏树》的语言文字训练●苏州市新区实验小学孙春福《三棵银杏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新增选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叶圣陶先生以儿童的眼光和口吻,细致地观察、描绘了家乡的三棵银杏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3.
一、复习回顾,提出目标师:上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知道了作者表达的情感是———生:对鸟语、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师板书:喜爱)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作者的这份喜爱之情,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写出这份喜爱之情的。【点评:简洁的导入,明晰了本节课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 :1 .学会生字新词 ,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丽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了解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教学重点 :1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比喻的贴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体会比喻的确切。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 .学会生字新词 ,初步理解部分词语。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了解学生对瀑布的感性认识。二、自学课文。1 .读课文 ,画出生字…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31):23-24
<正>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无……不……"、"无不"造句。背诵课文第四、五自然段。理解夹竹桃最值得作者留恋和回忆的原因。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文本提供的具体语言材料,感悟夹竹桃花期之长的韧性可贵,启发想象,体会月下幻想之妙,感受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并能学以致用。教学重点: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品悟对比衬托的表达效果;品读幻想之妙,揣摩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旗、盖"等10个生字;会写"盖、被"等11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小草"向前走"的快乐,学习小草为人们做好事的精神,激发对小兵一样的小草的喜爱、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对小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面对大步向前走的小草,你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那棵勇敢的小草,请来到讲台前大步向前走(学生表演). 2.看了他的表演,你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呢?今天,老师带着你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小草,向前走》.  相似文献   

17.
董剑 《考试周刊》2011,(78):50-50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一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具有抗虫的香气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文章语言简洁,表达了作者对这两棵樟树的赞美和对宋庆龄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18.
《翠鸟》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特证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学习抓往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一、整体阅读——知道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翠鸟1激趣学文。教学伊始,教师出示彩邑翠...  相似文献   

19.
<正>《夹竹桃》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寄寓了作者的追求和  相似文献   

20.
●李少华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爱上了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自然段。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文中表现广玉兰旺盛生命力的句子,并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复习导入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作者陈荒煤已被广玉兰诱人的幽香所吸引,对广玉兰产生了不可割舍的喜爱之情,那么除此之外,广玉兰还有什么令作者对它情有独衷呢?二、精读2~5节1.请大家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