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诗佛寺辑考,表面看微不足道,却不容忽视,它涉及对诗人行踪的把握与对唐诗内容的理解,与更全面梳理佛教与唐诗、佛寺文化与唐代文学等问题紧密关联,因而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文章以<全唐诗>所载佛寺为考索对象,稽考出河南府天中寺、玉泉寺及润州爱敬寺等<唐五代佛寺辑考>(简称<辑考>)失载佛寺与徐州台头寺、饶州思禅寺、江州遗爱寺等<辑考>待考佛寺,另对苏州常熟破山寺、越州剡县石城寺、河南登封闲居寺等<辑考>已载而甚略之佛寺作了相应补充.  相似文献   

2.
在阅读宋金人著述《梦溪笔谈》、《分门古今类事》、《清异录》、《庄靖集》、《滹南集》等著作时,偶见唐五代人诗而前贤尚未及者,在逐句和《全唐诗》以及《外编》、《补编》、《续拾》等全部唐诗资料核对以后,共补辑唐五代佚诗凡19首131句,是近年来学界较大规模的唐诗辑佚工作。  相似文献   

3.
李学颖先生校辑整理的《吴梅村全集》和叶君远先生的《吴梅村佚诗辑考》、《吴伟业佚文辑考》,尽了很大的努力搜辑吴氏佚作,但仍有遗珠之憾。现将从别集、总集、方志等各类文献中搜采得来的若干集外作品刊布,凡序2篇、书信2通、诗4首,并对部分诗文中涉及的人物、史实加以相应的说明和考证。  相似文献   

4.
清乾隆时著名诗人、宋诗专家厉鹗,继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后,从宋人文集、诗话、笔记以至山经、地志等各种珍秘典籍中搜集宋人诗歌及有关故事、事实,用二十余年功夫辑集三千多家,写成《宋诗纪事》,为编撰《全宋诗》提供了大量难得的资料。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的《全宋诗》,从《宋诗纪事》中采录得很多,但由于编者万虑一失,核对不够,尚有“遗珠”,本文为“遗珠”的第三部分。  相似文献   

5.
清康熙五年(1666),黄山慈光寺住持释弘眉编辑完成《黄山志》。该书刻成后多次被修改重印,加之历百年时光,如今已较为稀见。四川省图书馆藏有一部释弘眉辑《黄山志》,曾为李一氓藏书,书上有李一氓考证和题跋。题跋涉及以下问题:一是康熙时期出现的黄山志种类和程弘志辑《黄山志》的刊刻时间;二是书中黄山图的“缺帧”问题;三是释弘眉辑《黄山志》与闵麟嗣辑《黄山志定本》之间的“公案”;四是释弘眉辑《黄山志》的版本;五是李一氓收藏这部书的原因。文章将介绍基本情况,并对上述问题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6.
从清代总集、别集、诗话、曲本、地方志、家谱等文献中,辑得《全清词·嘉道卷》未收之作品46首,既有《嘉道卷》已收作者的佚作,也有《嘉道卷》未及收录的作者及词作,涉及许廷诰、冯登府、周樽元、龚自璋、阮湖、屈凝、王日章、杨璿华等32位作者。凡新增的作者,略考其姓氏、字号、里籍、科第、仕历、著述及其他事迹。  相似文献   

7.
乔亿的《大历诗略》是清代唐诗的重要选本,同时也承载了清代唐诗学的重要思想,与王士禛《唐贤三昧集》、沈德潜《唐诗别裁集》鼎足而三,彰显唐诗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突现盛唐、中唐两大诗歌高峰之间的诗风、诗艺上的自然承接、衍变,突出了大历诗歌的成就。此选本自乾隆刊刻以后,未能再刊行。《大历诗略笺释辑评》将校勘、笺释和评论辑为一集,乃诗学视野下的文献整理,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诗学价值,颇有益于学界。  相似文献   

8.
2020年第11期《咬文嚼字》载《"商山早行"描写的是秋天景色吗》一文。就此题目,笔者认为题中所引"商山早行",所标引号宜用书名号,不该用引号。因为,该文作者在行文开头写道:《唐诗小札》(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一书收录了108首唐诗,书中在解说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相似文献   

9.
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和宋代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均是以有本事的唐代诗歌为主要记载对象的诗文评著作.《本事诗》中记载的本事及诗歌大多在《唐诗纪事》中可以找到.但是由于二书成书年代不同,对同一本事的记载在叙事详略、叙事方式和叙事类型上存在一些差异.相较之下,在叙事内容上,《本事诗》记载的内容更详细、语言更生动、更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方式上,《唐诗纪事》的叙事方式更丰富,除了本事故事,还用诗题和诗序进行叙事;在叙事类型上,《本事诗》中带有传奇色彩和志怪色彩的本事,在《唐诗纪事》中被略去了.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20,(6):73-84
唐诗五绝《登鹳鹊楼》存在很多异文,包括诗题、作者及正文。基于大量的考证以及对该诗所有异文作了辨析,可以断定诗题不是《登鹳雀楼》,作者亦非王之涣。最早收录《登鹳鹊楼》的《国秀集》等诗选署名朱斌,《明一统志》等大量史志载明作者为朱佐日,而包括墓志在内所有关于王之涣的史料均未提及这首诗。另分析认为,朱斌和朱佐日应为同一人。  相似文献   

11.
徐俊《敦煌诗集残卷辑考》校录的《十根》诗,应为《十恨》诗。  相似文献   

12.
《扬雄集》古本虽早已亡佚,但自宋代以来相继有多种辑本产生。宋人辑本有五卷、六卷本两种,明人辑本则有三卷、六卷、五卷、一卷本四种。明人辑本中的《蜀都赋》《太玄赋》《逐贫赋》《元后诔》《答刘歆书》《州箴》《官箴》皆辑自章樵本《古文苑》。而《文选》与《汉书》中共有的《甘泉》《羽猎》《长杨》《解嘲》《赵充国颂》,汪本、郑本、张溥本应皆是据《文选》辑录,张燮本则据《汉书》辑录。《河东赋》《酒赋》《反离骚》《上书谏勿许单于朝》《解难》,诸家皆辑自《汉书》。仔细比较四种明人辑本的目录及具体内容,可知四者之间应无直接的因袭关系。《四库提要》等谓张溥本因袭张燮本之说,至少就《扬侍郎集》而言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明末郭濬所编的《增定评注唐诗正声》,参考了唐汝询《汇集唐诗十集》合编明代具有影响力的唐诗选集的做法,将高棅《唐诗品汇》、李攀龙《唐诗选》两种唐诗选本用新的体例进行合编,且将李《选》独选的篇目及郭濬自认为属于唐诗“正声”而高、李二人漏选的篇目增入。注释及评语方面,高棅《唐诗正声》原编收录评语计27家,以唐宋间最多。而郭濬本精选评语23家,以明代评语最多,高氏所收评语大多汰去。此外,郭濬又将高、李两种选本中属于“平调”的诗作别编为附录,附于每卷之后。选诗的增删和评语的辑选,体现了郭氏作为晚明唐诗选家有别于明代前期以高棅、李攀龙为代表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4.
高昌地面佛寺呈现出以佛殿为中心、以塔庙为中心和前殿后塔式布局三条基本的演变谱系,其形制布局、壁画题材、装饰纹样、墨书榜题可与当地及龟兹、焉耆、河西等地石窟寺院、地面佛寺比对者良多。本文所论高昌地面佛寺分别营造于5世纪前期、6世纪后半至8世纪初、9世纪末至10世纪中叶、西夏至元代四个时期。各谱系寺院在不同时段的影响源流不断变迁。  相似文献   

15.
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子书《诸葛子》,至迟于宋初亡佚。该书的作者当为东昊诸葛恪,而非诸葛亮。清人周广业、严可均、马国翰、王仁俊四家辑有《诸葛子》,文本各不相同。该书撰人或阙名,或题诸葛恪,王仁俊辑受目录《诸葛武侯集解》的影响而径题“汉诸葛亮撰”,综合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方法,对佚文进行整理和解读对推进三国诸葛家族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三国时期的子书《诸葛子》,至迟于宋初亡佚。该书的作者当为东昊诸葛恪,而非诸葛亮。清人周广业、严可均、马国翰、王仁俊四家辑有《诸葛子》,文本各不相同。该书撰人或阙名,或题诸葛恪,王仁俊辑受目录《诸葛武侯集解》的影响而径题“汉诸葛亮撰”,综合运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的方法,对佚文进行整理和解读对推进三国诸葛家族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诗三百首》是人们了解中国国俗的经典读本。为深入对国俗语义的研究,本文以基本颜色词"红"为例,通过挖掘《唐诗三百首》中《咏鹅》、《题都城南庄》、《相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背后丰富的国俗文化内涵,对不同诗句中"红"的国俗语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中考题分类统计分析 1.<酸碱盐>这一章所涉及的考点多,且许多考点均与前七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本章的常考知识点在各种形式的考题中都会出现.选择题、填空题一般考识记,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等;根据各类物质性质考化学用语(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类型);鉴别题、推断题一般考物质的特性;信息综合题考知识迁移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唐代一改魏晋六朝《吕氏春秋》接受的冷落局面,诗文中较多征引《吕氏春秋》,其中唐诗征引《吕氏春秋》典故在550次以上,多为事典、物典,主要表现在伶伦制律、高山流水、宁戚叩角、宓贱鸣琴、戴星、汤祝、剪桐、蚌胚等方面。对于其它难以归类的典故,也从词性与用法方面予以辑评。从唐诗征引《吕氏春秋》典故,管中窥豹,既可分析诗人的趣尚、生态与心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人对《吕氏春秋》的认可与接受情况。《吕氏春秋》以类书性质在唐代的广泛传播,使它超越魏晋六朝,上承两汉,下开两宋,在《吕氏春秋》接受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张议潮收复敦煌,委派沙州都法律洪辩的弟子悟真入朝。悟真在长安游览佛寺,与京城高僧大德见面,吟诗赞诵,极一时之盛。敦煌遗书中有若干史料记述此事。本文对相关写卷进行了叙录,对涉及的佛寺、僧人及有关诗文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