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以撤并小规模学校为主要手段,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一项重大教育政策。通过广东省某山区县2003—2009年的学校布局规划数据,从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文化距离的分类视角,运用GIS技术和Ordinal Logit模型分析农村学校撤并对学生上学距离产生的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撤并农村学校导致学生上学的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增加,偏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对学生的文化距离同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中,县域教育决策者应将关注点从一味追求规模效益转移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上来。要保证农村学生就近入学,设定上学距离的限制;促进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证所有学生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采用科学的规划程序完善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撤并后,出现的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家长负担加重、学校管理和建设跟不上撤并速度等一系列问题,从政府加强扶持和指导、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实施多元办学模式和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四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后调整力度逐渐加大。但由于在撤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所以国家在2012年又进一步规范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过对周口市M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现状的调查发现:学校总数和学生人数呈现减少趋势;县城与乡镇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分别呈现增加与减少趋势;公办与民办的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分别呈现减少与增加趋势。研究认为,农村初中布局调整已基本结束并且比较合适,农村小学仍然存在学校数量较多、学生人数较少、教学质量不高、教师压力较大等问题。为更加有效地规范和推进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需要把握以下几方面: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规范化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师队伍,合理调配教师资源。  相似文献   

4.
部委     
《教育》2012,(22):12
教育部: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育部公布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强调,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调整布局中要统筹考虑城乡人口流动、学龄人口变化,以及当地农村地理环境及交通状况、教育条件保障能力、学生家庭经济负担等因素。征求意见稿针对盲目撤并现象,提出要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和行为。学校撤并应先建后撤,保证平稳过渡。在完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速,农村教育城镇化的开展也越来越深入,学校的大幅度撤并,教学点的减少,教师的重新安排,城乡之间教师待遇的差异性等现象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并且导致了当前师资队伍的结构性失衡,优质师资流失以及教师队伍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加重,国家和当地政府应通过合理配置教师结构比例,实行过剩教师的学科转型,加大经济投入等措施,以促进师资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学校布局调整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的影响,对宁夏地区20所中小学的7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从中小学生的家校距离、上学方式、对撤并学校的态度问题及班级规模四个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部分地区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学校布局调整撤并速度过快、学生家校距离过远、班级规模过大、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学校布局调整应坚持:以生为本、质量为重、因地制宜、促进公平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自2000年以来,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一些农村初中和小学相继被撤并,造成农村初中和小学的办学规模不断缩小,而城市和县镇部分初中和小学的办学规模却不断扩大。就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和原州区来说,其农村初中、小学因学校规模布局的调整,导致农村学校被大量撤并,学校数量、在校生人数均呈现明显递减趋势。这一变化致使家长经济负担加重、学生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心理问题增多、教学质量效益下降、农村文化根基割断。针对这一现状,为了培养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增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理性思考学校的布局调整问题,合理布局城乡学校,明确农村学校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办学制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安全隐患问题,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调查结果显示,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度撤并带来消极影响,巨型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学生上学路程远,交通安全欠保障;寄宿制学校条件差,配套设施薄弱;寄宿学生课外生活单调,睡眠不足,亲情教育缺失;教师工作负担重,身心压力大。今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和交通安全问题;加大经费的投入,推进寄宿制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丰富寄宿学生课内外生活,强化亲情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减轻教师负担,注重心理的疏导。  相似文献   

9.
学校布局调整为我国农村学校解决了规模小、条件差的困难,但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 题。本文通过对山东省某镇学校的调查研究,发现该镇学校布局调整总体实施情况较好,学校撤并 未导致学生家校距离过远,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学校布局基本合理,但也存在 一些问题。后布局调整时期,建议该镇停止撤并学校,适当恢复部分教学点,学校布局调整要广泛 征求意见,为教师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了许多的成效。但是,通过对贵州省D县和M县的调研发现,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片面追求规模效应和调整速度,大量撤并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现象。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大量撤并,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增加、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等一系列问题。要解决当前学校布局调整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布局调整要因时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当地经济、交通状况与学龄人口变化,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方,应适当保留村办小学和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村小和教学点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些省份开启了新一轮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不少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那么乡村振兴背景下,能否进行乡村学校撤并?对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厘清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的关系,为教育实践解脱思想束缚。文章回顾了二十年来乡村学校撤并的历程和学术界的态度,从而提出,乡村振兴不是一刀切,乡村振兴与乡村学校撤并并不矛盾,必要的乡村学校撤并正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客观认识乡村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既不能夸大乡村教育对乡村振兴的作用,也不能夸大乡村教育对乡村文化传承的作用;推动部分乡村学校撤并是顺应城镇化发展的正当之举,应树立城乡融合的理念,摆脱狭隘的乡村教育观,推进县域教育生态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启动了以撤点并校为主导模式的学校布局调整改革。基于对学校撤并过程中民众参与度和满意度的调查,本文探讨了学校撤并程序的公正问题。研究显示:在学校撤并决策过程中,广大居民、家长和教师参与率极低,部分群众对学校撤并效果不满意,低收入者和边远山区农民对学校撤并效果满意度更低。为回应民众需求,最大化地实现公共利益,我国亟需在学校布局调整决策机制上进行深刻变革,以构建公平正义的学校撤并程序。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中央与地方权责关系,扩大民众参与,构建多元化利益表达机制,实施规范的学校撤并程序是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经过3次大规模的布局调整,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办学条件和师资结构得到了较大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调整撤并工作不规范,撤并速度过快;教育资源过度向县城所在地学校倾斜,造成新的结构失衡;部分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不足、条件简陋,管理和服务不到位;部分学生就学距离增加,交通安全风险增大;家庭教育支出增加、负担较重。作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且切实可行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考察寄宿制学校利弊需要分清两类问题,一类是由“寄宿制”自身性质所导致的问题;另一类是在特定背景与环境下引发的问题。从寄宿制学校自身来说.其有利有弊,不能从绝对意义上说寄宿制学校与非寄宿制学校孰优孰劣。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以后,农村寄宿制学校问题突出,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与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生人数大幅增加、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受教育者的上学成本增加、农村学校撤并缺乏程序公正、寄宿制学校软硬件建设较差及管理不规范等都有很大关系。为了尽量减少布局调整后寄宿制学校所存在的问题,需要谨慎撤并低年龄段小学,防止寄宿学生的低龄化:对已经在运行的寄宿制学校,必须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保障投入、完善寄宿条件、加强师资建设、规范管理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等主管部门改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因布局调整产生的制约因素估计不足,撤并学校过多过快,教育资源过度向县城学校倾斜,使学生就学距离增加、家庭教育支出增加,而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和服务又跟不上,造成新的"上学远、上学险、上学贵"问题,应予以重视,并切实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学点被不合理撤并的现象,影响了偏远农村学生的就学及学习效果。本文以G省X县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对该县农村教学点撤并的过程及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学生上学距离应在一千米以内、上学时间应在半小时以内等完善教学点撤并和学校布局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教学出现了新的困境:教师工作时间延长和工作任务加重、社会期待加深和教育自主权受到冲击、学生作业布置难和考试分数公布难等。而学校教育任务加重,教育评价迎来改革;家长教育思路固化,教师权利缺乏保障;教育焦虑转移,教师压力激增是造成困境的深层原因。为持续推进《意见》实施、帮助教师走出困境,应重视改革学校评价机制,提升教师评价素养;更新家长教育观念,重构家校合作生态;保障教师教育权益,创建良好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8.
学校撤并前后,西北六县的学校数量大幅减少,而学校规模、平均班级规模和学校班级数明显扩大。学校规模对数学、语文成绩合格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对辍学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此外,"经历学校撤并学生比例"对教育质量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由此,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应确保农村学校规模适度,以教育质量提升和公平原则为优先,并理顺大规模和小规模学校的关系,促进农村学校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之后,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所提升,教师的流动符合人才流动的方向,教师专业发展机会方面有所改善。但环境变化,增加了教师压力;工作量增加,加重了教师负担;专业发展机会有限,形成了一定的职业倦怠。学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努力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交流.力Ⅱ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布局调整的效益和质量共同提升。  相似文献   

20.
在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各地纷纷展开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然而这种布局调整主要是以学校撤并为主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农民和农村学生的利益。小班化教育适合农村学校当下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不进行大规模学校撤并的情况下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提升农村教育质量,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要在农村实施小班化教育,需要在财政投入、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研究等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与之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