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史铁生作品中展现出的有关生死的哲理,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他对生命苦难的乐观态度,对生命过程的深入体验以及对生死的达观参悟。对迷茫的年轻人来说,阅读史铁生的文章,结合自身生活实践品味文本语言,并将其感悟融入自身生活,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唤醒生命意识、思考生命价值、强化生命体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31日,作家史铁生逝世。史铁生逝世后,中国文坛、文学研究者和读者们发表了大量的文章,仅2011年一年间,怀念类和研究类文章数量就达到了数百篇。以中国期刊网收录的标题中含有"史铁生"的文章来看,其核心或关键词主要集中于"生命的思考",由此可以看出,史铁生及其创作的价值已不局限于文字,更在于其文字所传达的生命意义的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已突破了个体命运的迷思,形成了对生命体验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3.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文章从各个方面写了他与地坛的关系,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本文将从静读生活、敬畏生命、走进心灵、无尽感悟四个方面对《我与地坛》进行解读,使读者真正走进史铁生,感悟他给我们的生命启示。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2009,(7)
名人史铁生很多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在"最狂妄的年龄"里,史铁生双腿残废了,然而他没有向病痛屈服,而是写出了字字珠玑的文章。苦难提升了史铁生对生命的认识,他的作品因  相似文献   

5.
<正>课文《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他本人在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史铁生能成为当代中国令人敬佩的作家,生命中肯定遇到过不少贵人。我们来说说史铁生生命中的两个贵人。第一位,大家肯定已经猜到了,对,就是史铁生的母亲。  相似文献   

6.
艳丽 《高中生》2013,(19):17
史铁生是这个时代文坛的奇葩。他一直居于自己内心深处,用阅尽沧桑的眼睛,不断品味和感悟着冷暖交织、灵魂漂泊的生命滋味。在时光深处,他把四季轮回升华成命运交响曲,用文字的形式让它们不断回响、奔流。《记忆与印象》便是史铁生的生命回眸之书。随着  相似文献   

7.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颇受关注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残疾经历和独特视觉使他的散文呈现出理性思辨的哲理风格,为散文创作注入了崭新的内容。他的散文对残疾、生死、命运、生命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而独到的思索,使其散文的精神内容超越小我情感的抒发,因而具有了哲理与宗教色彩。他提出了残疾情结,探讨了生死迷惘和命运纠葛等存在主义话题,努力在散文中直接探讨生命意义。他的散文用感性的文字指引着读者去思索形而上生命问题。史铁生散文精神的"大"的内涵使其散文在当代消费语境中独具一格。本文从散文精神内涵、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探讨史铁生散文创作艺术,并将史铁生散文归为真正的"大散文"范畴。  相似文献   

8.
朱伟 《高中生之友》2011,(10):28-31
2010年12月31日3时46分,史铁生在武警总医院停止了心跳,表情轻柔而安详,"像睡着了一样"。还有4天,他就60岁了。这个曾在病痛中苦苦挣扎的汉子,不仅用鲜活的生命为我们诠释了什么叫毅力和信念,更用他坚忍的意志和富有人生哲理的文字,鼓舞、引导、催促着众多青年学子,让他们矢志不渝地去追求美丽、灿烂的人生。"如果你心有不甘、愤怒、贪婪、害怕、迷茫……那就去读一下史铁生吧。"一位读者曾这样欣慰地说道。从某种程度上讲,史铁生已成为广大青年学子的精神标杆。虽然他远离了我们,但是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却是难以估量的!  相似文献   

9.
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课堂上,师生的目光很艰难地在史铁生的文字里爬行,通过阅读这样负载了太多人生苦难的作品,我们很想让学生去读懂史铁生还有他怀念中的那个秋天。文章很短,但这种在菊花盛开季节中的怀念,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相似文献   

11.
在《我与地坛》中,作家史铁生叙述了他十五年里在地坛流连的所见所思所悟,展示了他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他想到了死,是地坛这一荒凉而不衰败的地方启示了他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他作出了生与死的抉择。而地坛中行走的人,他们不同的遭遇使史铁生感悟出了个人对苦难的承受是为了保持世界的和谐。理性地解读了苦难的史铁生在爱的激励下展开对生命的突围,他用笔撞开了一条路。参悟了生死、苦难及生命的意义的史铁生走出了一条感悟生命的路。这是一条对生命意义和终极价值的苦苦追寻的路。这条路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使人清醒,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12.
史铁生是一位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和独特地位的作家。他在文字中展露了命运的无常和不公,表达了个体生命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与探索,诉说了离开肉体束缚的"心魂"在人世间的畅游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哲理化阐释。  相似文献   

13.
从渴望死去到珍惜生命,从思索个体生命的残疾到全人类所共有的残疾,从对命运的无奈到对命运的反抗、求解,史铁生通过文学创作观的形成以及在这种创作观的指导下的文学创作,充分展现了他不同于其他作家的文学创作的独特之处。因此,通过对史铁生的文学创作观进行研究,我们能透彻地体悟史铁生创作的心路历程,更好地领悟其作品展示的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这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的授奖词。  相似文献   

15.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哲思性著称的作家。他从自身的残疾体验出发,走向更深更广的生命意义的追寻。分析史铁生的经历和文学观,结合文本解读其作品中的困境主题,进一步探讨他在与困境周旋中寻求生命意义的精神内涵,可以为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把握史铁生的思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史铁生是经常能给我们以惊异的那种作家。也许因为他特殊的身体状况给了他人所不及的感悟力。史铁生的出语惊人并不表现为壮怀激烈与慷慨陈词,他总是很平静甚至很低调地写一些平实的文字,然后让你大吃一惊。这有点  相似文献   

17.
“我喜欢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经过那道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这是作家陈村对史铁生的评价,史铁生对写作的宁静和执着,对生命的冷静和超脱,对亲情的感悟和回忆,对每一个关心他的人的友善和热情——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亲切而意味深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史铁生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消逝的钟声     
《当代学生》2011,(7):36-37
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引发了众多读者对他作品无限的怀念与记忆,《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名作被频繁提起。与他相关的纪念文字,并无太多的悲伤,他和他的读者们这些年来已经隔空约定:生命是旅程,会有终点,告别时甚至无需说再见。一如他在《我与地坛》中所写:"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了的事,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在春末夏初,读读史铁生这位当代大家的作品,算是寄上我们浓浓的哀思吧。  相似文献   

19.
上帝给了史铁生苦难的同时,也成就了他的文学。他对人生、对生命的理性思考,使其文字具有了巨大的文学张力。《我与地坛》第三节,作家对四季的形象化表达把文学的以实写虚、以虚写虚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因病去世。坐在轮椅上的他,曾以一支笔教会我们思考。他依靠着对生命的坚强、乐观而创作的知名散文《我与地坛》、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以及《老屋小记》等优秀作品,感动了一代读者。这些用汗水和心血凝成的文字,并未因作家的离去而丧失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