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的理解和河南省发展现状,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四个系统构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研究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来测度2007~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2007~2017年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是在稳步推进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发展质量不高,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扩大、人口和生态环境等问题.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意在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系统协调度模型,构建了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并利用广西数据实证测算与解析了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变动特征。结果表明,1978-2011年广西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水平不断提升,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各地级市的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较低,且融合程度较低,虽然已经表现出融合趋势,但是还无法实现持续有效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城镇化所处的阶段及特征进行分析,指出该市尚处于城镇化初始阶段,并分析了现阶段周口市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认为周口市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坚持“三头并举”的方针,奋力实现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是全省历史上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质量最高、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但与先进省市相比,河南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靠后位置,成为制约扩大内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经济增长真正的和持久的拉动力量.在当前机遇和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内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实质性城镇化进程开始于新中国的建立。山东省城镇化具有进展较快,但波动性较大的特点。山东省总体上已进入城镇化进程的中级阶段,城镇化水平排在全国各省市的前列。山东省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快速阶段,202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60%,届时将有1366万人口由乡村进入城镇,为此应实行以城市为主体,城市与中心镇并举,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当今社会极其重要的热点问题。作者首先对城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城镇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推力与拉力分析、三大产业驱动分析、市场与政府作用分析以及城镇空间的自组织机制驱动分析四个角度对城镇化驱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河南省为例构建其驱动力机制系统,指出释放城镇化内在潜力、寻求外部动力以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城镇化驱动力机制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当今社会极其重要的热点问题。作者首先对城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城镇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推力与拉力分析、三大产业驱动分析、市场与政府作用分析以及城镇空间的自组织机制驱动分析四个角度对城镇化驱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最后以河南省为例构建其驱动力机制系统,指出释放城镇化内在潜力、寻求外部动力以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河南省为例,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指标评价体系,分析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变化态势及空间变化特征,依据综合指数法测算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并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研究了河南省2005、2010、2015、2021年空间变化态势。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新型城镇化率相对较高,逐渐由分散向集聚方向发展,且空间差异不断缩小,连片基本形成,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新“四化”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用目前理论界普遍使用的、以平衡理论和效益理论为基础的评价模型分析河南省新"四化"协调发展理论和实践,结果表明:2000—2005年河南省"四化"整体发展一直处于失调状态,但协调发展度则处于上升状态,2010年左右则开始步入良性协调阶段。为此河南省应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形成合力,推进河南省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这一阶段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可以释放经济活力,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文章基于1978-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和人均GDP的相关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城镇化建设对河南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建设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有一个较小的负向作用,但在长期内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因此,河南省应采取措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以提升城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深化制度改革,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耦合理论,构建了三者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并测算了2001-2014年间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考察期内河南省信息化、城镇化和工业化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河南省各地市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区、豫西地区和黄淮地区耦合协调度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城镇化率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研究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效应非常重要。通过对河南省2005-2017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对人均GDP、城镇化率等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及实证分析,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来与城镇化建立联系,剖析城镇化视角下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的提高能够缩小城乡收入相对差距,且降低城乡收入绝对差距的扩大速度,从而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积极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把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全省城镇体系,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推进农村就地城镇化纳入全省城镇化战略,是河南城镇化道路的重大创新。这种以底层突破和内生驱动为主要特征,蕴含巨大发展能量的城镇化路径创新,对于拓宽人口转移渠道、提速河南城镇化进程,对于消除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对于培育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综合生产能力,对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解决工业化城镇化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减缓、规模偏小,布局分散、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起点低、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小城镇数量多且质量差等问题,加快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河南省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战略选择,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实现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是加快河南省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深化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城镇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是加快河南省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推动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文章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视角,系统分析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并从政策制度、经济保障、思想文化三个方面探讨了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加快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河南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协调发展提供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农民城市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运用实地观察和直接访谈的方法对河南省J村进行调查,分析J村村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路径选择,并探讨影响其城市化路径的因素,为推动我国农民城市化提供一定的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前,廊坊经济发展迅速,城镇化建设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廊坊特色的发展模式,但是廊坊经济也存在城镇经济结构偏同质化、城镇经济功能低端、城镇行政区域间发展差异明显等不足.针对廊坊市城镇化建设的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更新观念,提升城镇功能;科学规划,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创新机制,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对河南而言,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以中原经济区战略为契机,带动全局的协调发展。河南的民办高等教育要在此过程中优化自身资源配置,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必须解决教育规模与新型城镇化不相适应、区域分布不均衡、高校学科设置不均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机制欠缺等问题,建设优质河南民办高等教育资源,为河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发挥人才培养和高层次人才吸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