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0月5日,《济南日报》刊登了钱欢青的文章,题目是《近现代建筑的博物馆》,主要是介绍山东大学西校区(即原来的齐鲁大学)所拥有的近代大学建筑群.文中谈到,齐鲁大学建筑的突出特点就是中西合璧,这些近代教会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女子高等教育产生于1904年,基督教会将贝满学校改建为华北协和女子大学,这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女子大学,此后教会办的华南女子大学(1908)、金陵女子大学(1915)和福州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是近代中国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1917年,北  相似文献   

3.
陈学英 《兰台世界》2013,(19):103-104
<正>教会大学是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882年中国开始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会学校至1950年,中国有14所教会大学[1]。教会大学的英语教育是整个近代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一部分,而且是极其富有特色的部分。这些教会大学曾被当年来华背负宗教使命的传教士们认为是西方世界  相似文献   

4.
1888年创建于广州的岭南大学(时称格致书院)作为近代中国曾经存在的十六所教会大学之一,为中国近代教育培养了众多人才,在其存在的六十四载(1888-1952)光阴中,岭南大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及鲜明的办学特色活跃于中国近代教育的舞台上,并闪耀着熠熠光辉.与国内其他教会学校,特别是其他高等学校相比,岭南大学有许多创新之举,如最早收回办学自主权(1927),最先实现男女同校等.  相似文献   

5.
北平大学这个名字,今人知道的已经很少了.因为北京曾改名为北平,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北平大学就是北京大学. 说起北平大学,首先要说一下北京的大学.中国近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就建立在北京也就是今天北京大学的前身.后来北京地区又陆续出现了一大批大学.  相似文献   

6.
盛宣怀是清末政治家、实业家、教育家,同时是晚清洋务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大学天津中西学堂,对于中国近代的英语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蒋松 《兰台世界》2007,(5S):50-51
2004年10月5日,《济南日报》刊登了钱欢青的章,题目是《近现代建筑的博物馆》,主要是介绍山东大学西校区(即原来的齐鲁大学)所拥有的近代大学建筑群。中谈到,齐鲁大学建筑的突出特点就是中西合璧,这些近代教会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高等教育是中西文化撞击的产物.中国古代虽然也有自己的最高学府,如太学、国子监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书院,但教学内容没有超出儒家经典的范围,其宗旨是为封建政权培养人才.西方列强用军舰和大炮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西方的科学文化和教育模式也随之进入中国.近代中国高等学校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官办大学、教会大学和私立大学.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地方文化工作者在江西丰城发现了一篇撰于唐大历六年(771)的<罗山书院记>.有媒体根据<罗山书院记>的有关资料,认为"创立于公元771年的丰城罗山书院是目前中同最早的有明确名称的、具备后世书院性质的书院.它比此前广泛引用的‘全国最早的私家书院'、创立于公元814年的高安桂岩书院要早43年,比号称‘中国最早的私立大学'、创立于890年的德安东佳书院更是早119年.  相似文献   

10.
浙江早在1854年就办有中文报刊<中外新报>,是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源地之一.然而,浙江的新闻教育事业的起跑点,则是1949年7月创办的杭州新闻学校.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教育始于洋务运动时期,1862年清政府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外语学校,标志着中国近代外语教育的正式启动,首开我国外语教育的先河.本文通过埘京师同文馆创立背景、嬗变过程的探讨,重在说明其对近代外语教育产生的首发作用及其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方汉奇,新闻史学家,1926年生,广东普宁人,1946年考入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毕业后从事报刊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后在多所大学执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古代的报纸》《中国近代报刊史》等。  相似文献   

13.
方汉奇,新闻史学家,1926年生,广东普宁人,1946年考入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毕业后从事报刊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后在多所大学执教,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著作:《中国古代的报纸》《中国近代报刊史》等。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档案的发现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东亚同文书院(大学)是座较为特殊的大学,由日本政府开设,直接用于为侵华培养人才及刺探中国各方面的情报.  相似文献   

15.
<正>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浙江上虞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近代中国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1936年竺可桢受命出任浙江大学校长,此后经历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卓绝的西迁办学,领导浙江大学由一所普通高校发展崛起成为当时中国“最好的四所大学之一”,并在解放战争时期极力维护大学,  相似文献   

16.
沪江大学是1950年以前美国教会在中国所设立的13所高等学校当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在华东和华南各地影响较大.1900年,美国南北浸礼会会议决定在上海创办大学来扩大影响,并在上海杨树浦郊区购地兴建校舍,进行筹办.1906年设立了神学院"浸会道学书院".1908年正式成立了一般性的"浸会大学",南美国传教士柏高德任校长.1912年,神学院并于大学,由传教士魏馥兰继任校长;1915年,更名为"沪江大学".沪江大学的声誉来自于它的办学特色,工商管理、银行、会计、国际贸易、化工等系在师资方面都比较有特色,受到上海中上层人士的青睐,使其纷纷送自己的子女去学习.沪江大学得到社会的重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它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社区服务机构--沪东公社,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服务事业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韩丛耀和他的研究团队历经4年时间撰写的6卷本《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2011年12月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部拥有285万字的巨作,对近代中国重要的图像新闻刊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将近代中国80年的图像新闻出版历程做了详尽的梳  相似文献   

18.
论多科的单科独进--兼论"什么是综合性大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旭东 《现代传播》2003,1(4):23-26
当今中国大学面目繁多,没有比找寻位置更重要的事情了."综合性"是大学的历史与逻辑."综合性"意味着学问的融通,继而是学科的融通."综合性"意味着多学科的教养,从知识的善,到自身的善.历史的因缘际会使得近代中国的综合性大学传统发生了难以思议的中断.今天的"综合性大学"带有相当程度"单科思维"的痕迹,笔者将之诊断为"多科的单科独进".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大公报是唯一一家拥有百年报龄的报纸.1941年,大公报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最佳新闻事业服务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唯一获得国际荣誉的报纸.大公报之所以能受到国内外新闻界的重视,离不开其先进的办报方针.  相似文献   

20.
窦坤 《历史档案》2007,2(3):70-76
名片为社交中的交往媒介,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清末开始采用西式名片,其形式与意义均与中国古代名片不同.本文利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立图书馆莫理循文件中大量的名片档案和北京市档案馆所藏档案中的名片资料,说明清末民国时期名片三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及其功能、特点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在社会交往中的反映,以及中国人在接受外来文化过程中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